我为什么说越穷越要干金融?
很多人说家境贫寒别干金融,金融都是有钱人的游戏。参加工作之初没有明白什么意思,也不知道是出自何人之口,不敢妄加定论。
参加工作以后慢慢有了自己的感悟,事情都不能说得绝对了,反而我觉得如果真的没有什么特长和想法,越穷越应该干金融,寒门学子想要逆袭,金融圈是一个很好的跳板。
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有几点我认知的原因,分享给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第一,金融圈原始积累比较快。
我们都知道,在大学里金融/经济专业是不论文科理科都可以选的专业,也是比较好就业的热门专业。专业性学的很好可以去私募基金、信托与租赁、投行等公司。专业性学的一般可以去证券、银行、保险等公司。
就算一点也没学会,也可以去信用卡部、金融公司、财会等公司。实在都没有中意的,咱们还可以考公务员、考国编、考事业编等渠道实现就业。
而金融行业的收入,在行业内来看,依旧是属于中上水平。剔除那些学霸,可能一毕业就直接去各种牛逼哄哄的企业总部干技术的,我们一般人都是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企业从基层做起的。
相较于其他专业,金融圈的起步确实属于前茅。我知道有些同学家境一般,高中是理科,最后学了本硕连读的医学专业,毕业以后找到了一份医生的工作。这也挺好的,只是本硕连读就至少花了5年,毕业后还得跟班学习,工资也不会特别高,只有在自己技术到位资历深厚以后,才能真正有能力帮助家庭摆脱穷困。
这一晃估计十来年就过去了,而进入金融圈的朋友,可能原始资本已经积累了很多,且已经领悟了财富的真谛,在恰当的时机早已帮助家庭致富了。
第二,干金融让你知道了如何“钱生钱”。
有的人来钱快,去得也快,这不叫真正的有钱人。没有哪个富人的资金是一边进一边出的,这样的话永远也存不到钱,开源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节流。对于富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穷人呢?
很多人忙活了大半辈子,才发觉了这个真谛,后知后觉的聚集财富,学习理财和金融知识,未免有些时过境迁。而如果一开始就在干金融,就能够深刻明白自己应该怎么赚到钱,怎么存下钱。
在金融行业里,有太多的例子告诉我们钱是可以生钱的,这样财富的积累速度一定会大于单纯的赚钱,等于是双管齐下。我有一个前辈,本来平均年收入就有30万左右,通过资产配置,每年至少能有20%左右的收益率,行情好的时候,有过50%。
这样一来,和其他行业和他一样年收入30万的朋友相比,假设消费水平都一样。我前辈每年的收入至少就变成了35万元,而同样是一年时间,其他行业的朋友到头来可能就只能看到实打实的30万。
除此之外,金融圈信息互通很快,产品的可复制性也很强,我们总是可以获悉很多金融产品的第一手资料,也可以提前做好规划。相较于那些需要抢购的高性价比产品,我们可以做好准备尽早下手,而不是等市场上都流传开了,额度用光了,再去配置自己的资产。那个时候收益率肯定就不如前期了。
这就是干金融的优势。
第三,干金融教会我们识别风险。
风险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很多人没有遇上,就觉得离自己特别遥远。保险公司曾经做过一个调查,了解人们买了保险有没有后悔,受访者中仅有一部分年轻人感觉保险没有,自己用不上是父母给他们买的,而有65%的人反而觉得保险买晚了。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对于财富也是一样。人的财富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你的家庭和睦与否,身体健康与否,事业顺利与否,人际关系好不好其实都是隐形的财富,要守住这些财富,就需要有风险意识。
有多少有钱人,因为身体原因,耗尽了家财也没有换回生命,这又有何意义。曾经看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短文,一位司机每天勤勤恳恳地为老板开车,老板身体不好很快撒手人寰,最后老板娘直接改嫁给了司机,最后司机感叹到:一直以为自己是和老板打工,结果最后没想到是老板给自己打工。这就是血淋淋的现实。
干金融的朋友们对于风险的把握都比较好,也了解自己适合的产品,善于规划自己的财务。不管是在身体健康方面,还是在学习交流方面都有比较好的筹划,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各方面稳健发展。
当然,凡事都是两面性的,金融圈也有属于它的劣势,也确实不是适合每一个人。所以最后我还是回归文章开头,“寒门学子们”如果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别的特长和优势,不如还是来试试金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