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你做乖孩子!”何炅杨天真齐发声:不会拒绝的孩子更吃亏!

生活中,你会拒绝别人吗?

近日,热播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二季中,众嘉宾对“学会拒绝别人”的观点难得地呈现出统一的态度。

何炅说道:“首先你要明确自己的底线或者自己确定不要的东西是什么,当突然来这个事情的时候,你就不会犹豫的拒绝,因为你知道这个事情一定不行的。”

杨天真同意后继续表示:“拒绝的时候一定要坚决,因为不坚决对方会认为这个事儿还是有可能性的,(对方)就会不断的想办法说服你。”

生活中你也有过类似经历吗?

面对朋友的“小忙”而不好意思拒绝,只能硬着头皮去做;面对同事要求加个“小班”不好意思拒绝,只能一个人默默干到半夜;面对亲友的要求借点“小钱”不好意思拒绝,只能掏空荷包……

这些因不好意思拒绝、甚至损害自身权益而一味迎合他人的人,会被称为“老好人”或者“滥好人”,而究其原因,是因为童年时没建立起合理拒绝的意识,导致长大后总是习惯性的被动接受

据研究显示:人的一生中,第一次明显说“不”的成长关键期是在2-4岁,这个时候孩子的独立意识初步形成,有了一定的边界意识,很容易建立起拒绝意识。

不管是在学校还是社会,我们都需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合理权益,只有懂得拒绝不合理的要求,才能避免成为人人可欺的“便利贴”。

学会友善坚决的拒绝

孩子的人际关系会更加健康

子童是个小学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直都是乖巧可人的,但最近他却烦恼不断。

起初是因为同桌总是要在第二天上课前抄袭他头天晚上的作业,他不好意思拒绝,只能每次都硬着头皮答应。

可能是平时的小测验,同桌的成绩都比子童好一些,所以在班会上,老师点名批评了子童“抄袭”同桌作业的行为,可同桌却什么都没有说,甚至还表现的有点“委屈”。

这让子童十分难过。

第二天早晨上课前,同桌又向子童借作业,美其名曰“帮子童检查一下做的对不对”。

子童担心直接拒绝会得罪同桌,于是支支吾吾的说道:“我,我,我今天……忘记带作业本了……”

然后趁着同桌去“帮别人检查作业”的空档,把作业交给了班长。

然而巴掌大的教室里,哪里隐藏得了这种“秘密”,同桌知道后非常生气。

友谊的小船就此沉入湖底,同桌还到处说子童的坏话……

在上面这个事例中,子童一直都处于弱势,他为什么不敢拒绝同桌?因为他害怕得罪同桌,害怕失去这个“朋友”。但是,真正的朋友,会因为不让抄作业而决裂吗?当然不会。

如果子童一直不拒绝同桌,他可能会一直痛苦下去;如今拒绝了同桌,也认清了他的真正嘴脸,虽然遭受了诋毁,但正所谓长痛不如短痛,子童已经可以开始新的生活。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里写道:

“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但是生活中,只有勇敢的学会拒绝,才能真正的保留自己完整的心。

学会拒绝,其实是守住了人与人之间的边界,彼此不越界,才能够平等、公平、相对长久的相处。

在他人提出非理性要求时,学会友善、坚决的拒绝,实际上也是对友情良性发展的保护。

拒绝不合理的要求

才能保护自己免受侵害

8岁的珊珊跟着父母进入餐厅就餐。期间,珊珊想去厕所。考虑到厕所不远,爸妈也就没有陪她一起去。

结果珊珊去了很久都没回来,父母意识到不太对劲儿,慌慌张张的跑到卫生间去寻人,结果正撞上了疯狂往回跑的孩子。

在珊珊上气不接下气的话语中,大家得知她在厕所外碰到一个怪叔叔,那个人见到从卫生间出来的小姑娘一个人,佯装问路,珊珊见对方穿着得体,口音也不像外地人,就想起父母平时教导她:“身强力壮的大人是不会向孩子寻求帮助的。”

珊珊礼貌的说道:“对不起叔叔,我不知道那个地方怎么走。”说着就要回到餐厅。

可对方却不依不饶,说:“如果你帮我一起找找,我可以给你50块钱带路费。”说着就从口袋掏出钱塞进珊珊的手里。

珊珊退后了几步连忙说:“我不要!”

可能因为珊珊一直在坚决拒绝这位怪叔叔,情急之下他乱了阵脚,想强行拉着珊珊上车,珊珊一边奋力挣扎,一边大声呼救,那人才吓得慌忙逃跑……

董卿曾在节目中说:善良是很珍贵的,但善良要是没有长出牙齿来,不能辨别是非真伪,那就是软弱。

作为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有好人也有坏人。

坏人常常会伪装自己,通过花言巧语来诱骗孩子,遇到有悖常理的要求,比如“一个成年人寻求帮助,明明周围有成年人却要问孩子”,这种时候一定要小心警惕起来。

为了加强孩子的印象,家长们可在家中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坏人现身时常用的花言巧语,帮助孩子烂熟于心、提高警觉;同时,一定要教会孩子坚决拒绝,必要时可大声呼救像周围人求救,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学会礼貌拒绝的孩子

才能在被拒绝时坦然面对

妈妈带三岁的乐乐在公园玩,乐乐摆弄着自己的新玩具,一下吸引了一群同龄小朋友,甚至有几个孩子想直接去拿他的玩具。

乐乐吓得抱紧新玩具,后退几步,惊慌地看向不远处的妈妈。

妈妈说:“你如果不愿意,就对大家说不!遇到你不想做的事,要学会拒绝别人。”

乐乐握紧了手中的玩具说道:“今天我先玩一下,等我弄明白怎么好玩儿,明天再跟你们一起玩儿好吗?”

孩子们一听在他这拿不到新玩具,马上就又被其他新鲜东西吸引跑开了。

不一会儿,他看见一个小哥哥骑着一个脚踏车路过,乐乐激动的追在后面,想要玩儿一会儿小哥哥的脚踏车,但是小哥哥并没有想停下的意思,甚至飞快地从乐乐的身边滑过一圈又一圈,丝毫没有想分享的意思。

妈妈鼓励他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小哥哥换着玩儿,乐乐举着自己的新玩具一路小跑追在小哥哥身后。

此时,小哥哥停下来看看他的玩具,可能觉得是小孩子玩的东西,发现没什么兴趣后就又立刻踩着滑板车划走了,乐乐看着远去的小哥哥背影,跟妈妈念叨:“小哥哥不喜欢我的玩具,他不愿意跟我换着玩儿,那我再去找其他人看看吧。”

心理学家盖伊·温奇发现:人在被拒绝后,智商会下降很多,当人处于被拒绝的回忆中时,思路会变得不清晰。

所以,当被拒绝时,人的情绪会不断帮助大脑重温被拒绝的痛苦,这种痛苦比身体的痛苦来的更强烈。

但是,在上面这个事例中,乐乐有因为小哥哥的拒绝而痛苦吗?也许有一丝失落,但他并没有沉浸其中,而是猜想了小哥哥的想法,并接受了这一点。

看似没什么,但这种能力非常难得,因为这种能力可以极大程度提升人在遭受拒绝时的心理承受力。

因此,在孩子小的时候学会拒绝,有助于他们在被拒绝时换位思考,合理体会对方的处境及心理,从而坦然的接受与面对,避免胡思乱想,产生极端心理变化。

Professor点评:

善于助人、乐于分享当然是一种美德。但凡事有度,善良不是无休止的退让,当一些人的行为伤害到自身权益时,勇敢说“不”才是及时止损的终极办法。

爱孩子,就不能只教他分享,也要教他拒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