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老照片】-1万-7958- 二战结束后,中国在东北发现了一宝物,日本人知道后欲哭无泪

对于一个现代工业国家来说,石油是十分重要的原料。对于一个维持庞大军队的国家而言,石油更是战略级别的重要资源。日本作为一个蕞尔小国,石油的出产极度稀缺,因此对于二战时的日本来说,找到稳定而充足的石油供给尤为重要。而在当年,日本人便曾将目光放到了矿产资源丰富的东北上。

1928年,国际间盛传在中国东北发现了油田的,日本地质学家新带国太郎便带领两名日本人和十名俄罗斯人,沿着东清铁路到达牡丹江上游探寻石油。不过,在森林里找了两个月后,一行人无功而返。

两年后,在一个美国外交官员的指引下,日本再一次来到东北,在扎赉诺尔煤矿寻找石油。在采取的样本中,他们发现了石油类的沥青。这一发现,给了日本一定的信心,他们看到了在东北掠夺的“前途”。于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更加肆无忌惮地在东北搜寻石油。

为此,日本人调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着手行动。不过,纵使他们使用了大量深度钻探机器,并利用重力探矿、地震计探矿等先进方法,东北的油田看起来依旧是遥遥无期。即便勘探队探钻深度已经达到1000米了,日本人也碰触不到地层中的石油。

在经过多番“努力”之后,日本人开始对搜寻东北油田失去信心。但真正沉重打击日本人信心的,还有当时流传的一套学说:中国贫油论。

正是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各国对中国石油资源进行多次勘探,其中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就是参与勘探的公司之一。而它的勘测结果认为:“中国没有有价值的油田”,鉴于该公司在当时的影响力,“中国贫油论”也由此传播甚广。又因为受到这一学说影响,日本石油公司无奈在1940年打消了在东北寻找石油的念头。

随后,正如我们所知,日本人企图在东南亚寻找石油,触动美国利益,受到美国的石油禁运。再然后,便是日本的孤注一掷——发动太平洋战争,最终把自己拉入了死亡的深渊。而这一切的源头,都是为了石油。

由此可见,在东北开发油田的失败,给二战时的日本带来了多大的影响。

最终,这些本该属于我们中国的油田,还是由我们国人找到了:1959年9月26日下午四点,松嫩平原上一个名为“松基三井”的钻井突然喷出大量的石油,位于东北的我国最大的油田就此被发现。而它,就是我们熟知的大庆油田。

大庆油田的出现,打破了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的“中国贫油论”,而当战后残存的日本军国势力知道此事后,他们也无不捶胸顿足。须知道,松基三井发掘出原油的深度约在1300米,距离日本人探钻的深度仅三百余米。就是这三百余米,让日本帝国走向它命中的深渊;但也正是这三百余米,带来了我们共和国辉煌的未来。

后来,日本人一直将未能发现大庆油田视为极大的“遗憾”,日本学者也对此进行了许多研究和“反思”。东京工业大学森川清认为,日本之所以没有发现大庆油田,是因为钻井技术无法达到大庆油田的深度。虽然1000米和1300米看起来差不多,但在那种深度下,每钻深一米,难度都会大大增加。

当然,也有学者对此抱有不同看法。中国地质学者黄汲清认为,日本科学家理论上的错误带来了他们的失败。当时,由于西方国家发现的油田多在近海地区,故而“海相地层出油”理论更为主流。而日本人也认为东北不是海相地层,不会产生大型的油田,因而失去了信心,勘探计划半途而废。

但是,不论究竟是什么使得日本人打消了这个念头,日本帝国的失败都是注定的。而我们的先辈,却在当年被日军肆虐之地打败了来犯之敌,并在这日本狂徒的折戟之地,发现了大庆油田,这恰恰说明了我们这个民族不惧来敌、锲而不舍的精神。

参考资料:

《差300米,也许二战是另一个结局》宋清海

《日本人为什么没能找到大庆油田》蒋耀波

《日本对中国东北矿产资源的调查与掠夺1905-1931》李雨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