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之死真相,正史不敢写
坊间一直流传着关羽的传说,直到如今关羽仍然是忠义的化身,作者和世人都是偏爱关羽的,对于关羽败军的章节,作者也是用了大量的篇幅去写。对于关羽去世,其实在《三国演义》中的对关羽的败军以及关羽被捉的描写是最全面的。之前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是这样描写关羽的去世,“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大图模式一、关羽败军之际这段主要讲的是孙权引诱麋芳与志仁。两人也接受了孙权的引诱,派遣自己最得力的属下去迎接孙权,而此时的曹操派遣徐晃去营救曹仁。关羽无力阻挡,带着自己的军队回归,而时的孙权已经占领了江陵,将关羽下属的妻儿子女全部俘虏,令关羽的将领们心神不定,关羽部军心动荡,就在这时孙权派遣下属对关羽乘胜追击,在临沮将关羽与他的儿子关平斩杀。众所周知麋芳与志仁是关羽内部的两大内鬼,他们二人心中对关羽一直怀有愤恨之情,能够被孙权所引诱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为什么孙权引诱二人需要亲自出马呢?
大图模式读过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其实当时要想拿下荆州非常的不容易了,孙权为了能够一举攻下荆州,让关羽没有再出头之日,只能亲自上阵,给他们二人以破釜沉舟的信心。这样看《三国志》中对关羽的逝世描写的非常的简略,其实正史中对于关羽之死描写的都非常的简单,但是在野史中《蜀记》中有这么一句话:“孙权遣将军击关羽,获关羽及子关平。孙权欲活关羽以敌刘备、曹操。”这句话的大体意思是,孙权派遣将领追击关羽,捉到关羽与他的儿子关平之后,孙权想要用关羽来对抗刘备与曹操。虽然如今这本书的全部内容早已失传,但是这句话却没有失传,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权用心之险恶,与给予关羽一个痛快地死去而言,让关羽活着是最令他痛苦的,关羽是一个多么骄傲的人,让他败在孙权刀下,任孙权宰割,是一件最痛苦不过的事情。
大图模式孙权在对待关羽的是生是死的问题上更多的是考虑关羽对自己是否有用,通过关羽他能够获取怎样的价值,这样对之前威震四海的关羽来说是何其的悲哀。众所周知,关羽是十分瞧不起孙权的,即使二人有着联姻关系,但是二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的不好。主要是因为关羽在北伐的时候曾邀请孙权一起,虽然当时的孙权并没有拒绝,也很快出兵了,但是孙权的军队在路上走得非常的慢,当时知道孙权心中所想的关羽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江东貉子,何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孙权江东一带响当当的人,竟被关羽如此辱骂,何其不恨,但是当时孙权在关羽的面前并无勇气和资历,只能听着关羽的辱骂,甚至还得小心翼翼的赔礼道歉,恐一个错误江东就不复存在。想必关羽当时去世的时候是极其的悲哀,一方面丧身于自己之前最瞧不起的孙权之手,另一方面也辜负了刘备的信任,痛失荆州,相信在关羽去世之际内心是异常的混乱吧。也可能会反思自己吧,但是那个时候早已为时过晚。
大图模式二、关羽去世可不可以避免大意失荆州——关羽,关羽因自己的疏忽大意痛失了荆州,痛失了自己的生命,在自己追击曹操之际,关羽的后方大本营不保,被内鬼出卖,将孙权迎进城,导致了悲剧的产生。那么关羽的悲剧能不能避免呢,可能很多人都会回答可以,因为如果关羽在谨慎一点,自己不那么骄傲就可以避免了,亦或是关羽对自己的属下在了解一点,这些都可以避免。确实如果关羽做到以上几点,荆州绝不会失去,自己的命运也不会这么悲惨,但是其实当时的孙权可能并没有想取得关羽的项上人头,《蜀记》中有这么一段话,“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曹操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今岂可生!”
大图模式这是孙权周围的人劝谏孙权的一番话。由此可知,孙权对于杀害关羽是犹豫的,最后是周围人的劝谏才使得孙权下定决心。关羽的命运就这样被决定了。其实通过史书中的蛛丝马迹可以知道关羽的死亡还可以避免,关羽在败军之际,有足够的时间被救援。在史书中有记载,关羽兵败之时,立刻向房陵刘封求救过,但是刘封并没有出兵。致使关羽命丧黄泉,也是因为刘封没有派兵前往救助,在之后的日子里被刘备忌惮。刘封没有救关羽与其性格有很大的关系,随着刘备的地位的提升与自己军功赫赫,关羽将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认为自己只要对刘备忠心耿耿即可,忘记了对一个将领来说最重要的是人心。
大图模式关羽是取得了将士们的心,但是与其他将领的关系并不是很好,他过于目中无人,骄傲自满,致使刘封虽然得到了他求救的信号,但是仍然不出兵。眼睁睁地看着关羽走向了死路。关羽之死不仅令刘备痛失爱将,痛失一所重要的城池,也令无数百姓感到惋惜。如今的关羽在民众心目中依然占据重要的地位,人们感慨他的忠义,向往他的忠义,遗憾他的去世。关羽的逝世太过于悲惨,难怪正史中不敢写出关羽的悲剧,如今我们只能够从一些仅存的野史中寻找关羽逝世的蛛丝马迹。关羽之死的真想大白,但内容过于颠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