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形之五步功法*第二层发劲
第二层发劲
初层放弃肌肉力量而得骨力。骨力因用而得传递。此用在于发劲。说是发劲却还不是内劲,只是力,称爆发力。此层功夫就要用力了。也需要练套路。可以是单操(指某个动作)也可以是套路。但必须要发劲,用寸劲。此处发劲主练腰胯。由腰胯左右横动而发。此为横劲。
而要掌控骨节运动,就要知筋。《黄帝内经》素问:痿论篇:“岐伯曰:五藏六府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宗筋,谓阴髦中横骨上下之竖筋也,上络胸腹下贯髋尻,又经于背腹上头顶,故云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然腰者,身之大关节,所以司曲伸,故曰机关。)”筋主束骨,要灵活掌握骨节运动,不能不知筋。气行于筋,故先知气而后方能感知。筋之用在于紧。此层功夫不同于前一层,前讲松,此则要紧。何故?筋之束在与紧,能束骨才能控制骨,松着怎么去束去控制呢。而筋之力也在于紧缩时产生。故要紧,此则松紧同体,同用于身。
或问人能控制筋的伸缩吗?我没看到过人的筋的伸缩,不过到看到过动物的筋的伸缩。是国外研究动物的一个科教片。讲的是鹰。研究的是鹰爪。鹰爪的力量主要在筋的收缩上,它的筋外包着一层东西,内有象螺纹状的东西,筋上也有,当筋收缩时外边的一层就松开,收缩紧了,外边的螺纹就和筋上的合上而锁住。这样就固定住了。这就是鹰爪的特色。心意和形意拳的拳谱中有:鸡腿,龙身,熊膀,鹰爪,虎抱头,雷声,以此作身法。这个鹰爪就是模仿鹰爪之能。鹰爪之能强在筋上。形意拳的劈拳,回手抓,出手劈,手上就是练筋的收缩。我师有时食指和拇指挑着八字打劈拳。这也是练筋。我不知别人是否如此就是手抓时,手指上肌肉还是松的,并没有紧。若都如此就可感悟筋骨之力。注:这里主要说明筋,翻浪劲就不说了。
当筋是松的时候是无法感觉到筋之力的。只有在收缩时才能感觉到。就如同橡皮筋那样。当形体外伸时,筋发紧,自然有筋力出现。但活人不是拉伸时而是收缩时。外力和内力的区别。当骨骼收缩,此是劲自然也是松的,这时就需要缩劲依靠劲本身的力量才能收紧骨节。比如说拉伸韧带时,骨骼是尽量延伸,这时筋也会延伸,这时筋就会有拉伸的力,但是这力即起不到收紧骨节的作用,也不能使骨节再次发力,这样是发不出力的。所以靠骨节延伸产生的筋力是外力引起的。而当骨骼收缩时产生的筋力是内力引起的。被动于主动的关系。主宰与被主宰的关系。而筋以束骨,所以其力量要出自他的本体而不是因为外体而产生。能紧骨节才合得牢固,中间缝隙就小,这样力才能传递。拳谱讲肩要缩,就是合肩骨。这样手才能真正合到身上,肩一沉,肩和胯合,胯动肩随,手随肩动,这是以身带手运动。身讲含胸拔背,含胸气易沉,向上之拔和向下之沉气沉肩是同时并存的。在武技中一些矛盾的词都是同体共存,一起作用。并非单讲一面。有人只谈松就不对,单拔也不对,力易浮。而刚柔呢,骨是刚,筋是柔,能分开吗。筋的力量再强它也是柔的。只有作用在骨上,它才显刚。《易》曰:“立地之道,曰柔与刚。******分阴分阳,迭用刚柔。”
刚柔是迭用并存,并不偏废,太极拳也不废刚,少林拳也不废柔。少林不是有少林柔术吗。只有功夫到了,才知体相本是如此。而要到此地步非至第三层功夫不可。杨谱不是提到过:精气神之筋劲吗。此层只知筋劲而对精气神的掌握还远。也还不是真正内劲。而地道实际上就是武道。武道理法源于易经,但并没有在易经中详细说。孔子知道提到过几句,但他主宣文故对武道一系并没多说。这些和此文无关,故在此不多说了。
练习发劲主要针对腰胯。似乎各个拳种都是讲腰胯劲的。多注意此是练腰胯发劲就可以了。腰胯发劲是左右拧动而发。有股拧劲。先不用管手上能出多少劲,先知腰胯劲,而后才看能到手上否。到能全到手上就说明力顺了,筋能控制骨骼之力运转周身了。八卦掌谱言:“力足发自筋与骨,骨中出硬筋须随。足跟大筋通脑脊,发招跟步力能催。”这根大筋就如同龙筋贯串首尾,这也是人身如同龙身的比喻。形意拳心意拳不是有龙身这一条吗,这就是筋能束骨,首尾相连。有个俗语:龙行虎步。这就是讲举步轻盈,周身如一。举步轻盈如虎,周身如一如龙。但传说中龙是能飞的,人也就如蛇而已,会飞就是神话了。这龙和蛇还是有区别的。这个区别以后再说。此步功夫最多象蛇。在形意拳中蛇形是练气。气行于筋,而周身十二经络之气无须管它,让它自然即可。要管也是在静功之时才管得过来。内经图中有:心不动气自圆。他们专练内丹的也是不去管它的。气润筋养筋,郭云深云:筋长力大。华拳谱中云:“筋骨遒,乃可谓之质善。”
功夫都是从锻炼筋骨入手,进而练气,不论哪门哪派都有练气,不然也不用站桩了,因为要使筋强必需由气来润养,方能增强。这也是弱者向强者靠拢的路径。人天生的筋骨有强弱之分。而职业选手,包括古代挑选士兵也是选筋骨强健者。而练习传统技艺的要和职业选手比也要看看本身的身体条件比得过比不过。职业选手不练气,在后面的层次就上不去,而他们本身条件好,这就使一般人很难超越。他们那是强者越强,而不可能使一个弱的和强的人在同样的训练下达到平衡以至超越。而中国武艺是能使弱者变强的学问。对众生来说是平等的,看的是人的悟性和努力精进的程度。体育,体是练,还有个育在。高不高明体现在育的层次上。而中国的国术,以前叫国术,是一个从外到内,方方面面都涉及到的学问。只要不是抄习中国的古技艺及其理论,别国很难再有超越。它有各种搏击的技巧称武艺,拳艺通兵法,兵法可称武学,还有形而上之的称武道。自冷兵器时代结束,武艺一面对国家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但后面两样还是有价值的。只要地球还不是只剩一个国家,就不能否定不出现战争,剩下一个国家了还指不定会有起义,兵变等事了。文武不偏废,文武之学方称大学。
武林中现在出了个名词叫:伸筋拔骨。这词在初练时可以,但到后来就要反过来叫:缩筋合骨。筋之伸在于形体的伸展,自然而伸。而筋之缩在于意识的主导,不去主导它,它是不会缩的。而骨不合,力就会脱节。对拔背而言,还有沉肩沉气同时作用以作平衡故能合。合则不散,任何单方面的词都不是正确的。合也要求散,不散不开。合则蓄,开则用。此是开合。不唯是气。筋骨亦是如此。人之意主于缩筋合骨,拔也非拔骨是拔力。骨不合,力则无以贯通,力不拔神意无以出入,若全是蓄何来出。神意以用为出,以蓄为入。此神意之出入是随身而动之出入,不是空想时心思乱飞,那是不同的。武艺之用必神意,气意,力意三者相合为用方显奇能。力意之用在于合骨,骨合才能体会周身之力。气意之用在于缩筋,气沉丹田不唯呼吸,是周身之气合收于丹田,要收周身之气,必全身有收缩之意不可,而光有收缩之意那是空想,要借筋骨之收缩才行。不是有五心收缩吗,顶心手心脚心要有缩意,使气回收于丹田。这个缩意就要靠筋来完成。至于神意,说句实话没有练出内劲前,那个意是假的,都不能称神意,称鬼意差不多。
武艺之成有许多要求,而职业运动员也只学到力意之用,但凭天生筋骨之强健,故在这第二层功夫上,传统练习者是无法单凭技巧完胜的。除非天生身体条件好的,在速度,力量,技巧反应上有一样胜出的那还能打打。不然根本不行,更何况现今的传统练习者打斗时根本看不到拳法的巧妙,有的也就是散打运动员的路子,怎么比。而职业运动员根本不练气,也不练传统拳法,故对内劲而言,是终身身无法进入的层次。而这个层次也就是现在所说外家和内家的分别。拳无内外,都是外家拳,那是有功夫和没功夫的差别。少林拳也是能练出内劲的。而内劲和外力的最大区别就是,内劲是不断的,外力一发就出去了,它有断续的间隔,这就是外家一个最大的弊病所在,当没有练成内劲前这一弊病始终存在。你看外家出手,必手先回缩再发出,这手的来回,也可看出是力的来回。而有内劲的不一样,他的手出去了打不到,也不用回收,转个方向还能继续打,这力是不散的,其实也不是力不散,他就没用力是内劲,内劲不大,按杨家太极拳谱的话讲也就几斤,当手碰到人时才发劲,那时就是全身之力一起上了。我师言内劲就象橡皮筋一样。橡皮筋拉伸它的劲是不会断的,除非它断了。而此时的蓄劲也不同于外家。主要就是靠缩筋合骨,聚气于中宫来完成。这时就是手完全伸展,只要筋一缩骨一合紧就完成了蓄劲。而从外观上是无法看出的。这也是内劲的高明之处。至于说那个力量强,这可不好说,这完全是两种形式不同类别的力量而且它作用在人身上,体现的反应也不一样。这点以后再说。
第一层功夫是看力能不能贯串全身,是弃肉知骨。此一层是看力能不能发得出,合得住,是弃骨知筋。精气神之筋劲才是内劲,而在此一层只要是学传统武艺的,都会对气和神有所感知和了解。这是练出内劲的关键。而这个过程至少要三五年时间,一般来说六年就够了。之后只要方法正确,一次就能练出内劲,当然内劲要练大还需要时间。
故而在前两层功夫上传统和现代的人是处在同样位置。而这时人要想学打还不如练散打。传统的东西一在养身二在技击,而技击要靠内劲体现而不是单纯的爆发力,你会别人也会。而之后的境界那些职业选手就不能和传统功夫相比了。做个对比。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如果是当今的职业选手去,他是能处在什么位置?当将吗?还是兵?可以说只是属于精兵一类。当将是不行的。这只是以武艺方面来说,不包含兵法。《宋史》杨再兴列传:“飞败金人于郾城,兀朮怒,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及韩常兵逼之。飞遣子云当敌,鏖战数十合,敌不支。再兴以单骑入其军,擒兀朮不获,手杀数百人而还。兀术愤甚,并力复来,顿兵十二万于临颖。再兴以三百骑遇敌于小商桥,骤与之战,杀二千余人,及万户撒八孛堇、千户百人。再兴战死,后获其尸,焚之,得箭镞二升。”看到吗?杨再兴以单骑冲入敌群,杀了数百人还平安反回。后又以三百骑对敌,还杀了二千余人,及万户撒八孛堇、千户百人。据说是误跳小商桥才陷在淤泥中被箭射死,不然还死不了。试问今之各冠军谁能单人冲阵,又能平安返回的?那种打法去一个死一个。别说他们没学过兵器,一样,难到古时只是兵器技艺高拳就差了?在少林和形意拳以及太极拳中拳不称作拳称锤。双拳如锤。又有言:拳成兵器就。拳法练成了,兵器用法自然也会了。岳云就是用双锤的。宋史中说他手握两铁锤,重八十斤。八十斤拿着打仗,颖昌大战一打还几小时。虽然是分几次进行,但前提是打上不是你想停就能停的。那时后可没有什么暂停和休息一分钟的,现在人能行吗?而今冷兵器时代结束,武技也不是那么重要了,又缺少实战,这样传统武术的实用性就难体现了。岳飞曾对第一次上战场的士兵说:第一次上战场只要拿住枪,战稳就可以了。这就是有本事了用得出用不出还要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