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话养生——死生有命
早在战国时期的庄子,就认识到生老病死如同昼夜一样,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他以古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的生死观为训,在生之年注重养生,活至84岁,无疾而终。
庄子的养生之道
庄子云:“人之养生亦当如是,游于空虚之境,顺乎自然之理。”就是说要保持健康,须清心寡欲,遵循自然法则。庄子强调要保持平常心。不能克制自心的消极情绪而强行做事,反而平添了内心的烦恼,最易造成自我损伤。庄子告诫人们:犹豫不决是滋生苦恼的主因。应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早作决断,才能避免精神上的“重伤”。所以,人要想长寿,必须调伏自心,使情绪安定,始终保持心境乐观通达,遵循自然法则,就不易生病而获长寿。
死生有命
庄子是道家的中坚人物,他对死生的看法,确实影响了数千年来中国人对生命的看法,在庄子眼中,“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就是说万物是齐一的,皆是由道所生,人也不例外,因而,人的生死,便像四时更替一样自然,庄子其实已经将人“物化”了,自然就不会对死亡有悲伤的感觉。人就像柴薪一般,而火就是生命,死亡就是火熄了,但火能经由柴薪一代代地传承下去,生生不息。既解释了生死之谜,又超脱了生死,令人觉得生命只是传递,不必畏惧死亡,生命的目的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他之所以将人的生命物化,目的是要破除人对生的执著,他所持的是一种达观的生死观,一种齐生死的豁达思想。死,一谈到死总会与悲苦扯上关系,人之所以会好生恶死,就是因为不了解死亡,而产生出对未知的恐惧感。庄子提出“生未必乐,死未必苦”,就是说“生命是痛苦的,死亡才是真正解脱”的“重死观',其原意在阐明,生死其实没什么分别,生死乃自然之道罢了。他的养生之道,在于适性安命,生是气的凝聚,死是气的消散。生死亦无所先后,以生为始,则死为终,死生循环运行不已。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