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ERCP手术可以治疗哪些胆胰疾病?

所谓ERCP,全称是经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其过程是利用十二指肠镜经口腔到达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通过镜下插管到胆管或胰管进行造影检查,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各种管道、导丝等进行括约肌扩张、括约肌切开,胆管或胰管结石取出,胆管或胰管引流以及支架放置等操作,从而治疗胆管结石,胆源性胰腺炎,梗阻性黄疸等疾病。

自1968年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McCune等首先介绍了侧视的纤维十二指肠镜并完成了首例十二指肠乳头插管以来,经过了50余年的发展,ERCP在临床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已经成为当今胰胆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同时由于ERCP不用开刀,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外科手术少,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深受患者欢迎。

那么,ERCP到底是怎么做的?做之前需要有哪些准备工作呢?

ERCP前准备工作

实施ERCP前除了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告知手术的适应证、目的、替代方案、可能存在的风险、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之外,需要做一些必要的检查。比如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等,且有效时间不宜超过72小时。长期口服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等,应停药5-7天;服用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应停药7-10天;服用华法林者,可改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进行桥接。当然,急诊ERCP除外。

那么哪些疾病需要使用ERCP治疗呢?

胆总管结石

无论有无症状,胆总管结石都应该接受治疗,以避免出现发热、腹痛、黄疸等胆管炎表现,甚至诱发胆源性胰腺炎。ERCP是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治疗方式,特别是既往已经胆囊摘除的患者。

对于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可考虑3种方式处理:①ERCP胆管取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②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及胆道探查取石;③开腹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手术方式的选择可根据患者及所在医疗机构的具体情况决定。

目前我院常规采用第一种处理方式,成功率可达95%以上,对于结石直径较大(大于15mm)无法ERCP取石者,则考虑第二种处理方式。此两种方式均为微创治疗方式,绝大多数在我院肝胆胰外科均能顺利完成,仅不到0.5%的患者才采用第三种传统的非微创手术方式,主要是既往行上腹部胃肠道传统开腹手术致上腹部广泛粘连的患者。

胆管良恶性狭窄

胆管良恶性狭窄:这类患者通常以黄疸和/或胆管炎为主要表现,ERCP可以对胆管进行实时、动态的观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也可以通过组织活检、细胞刷等显著提高胆管恶性狭窄的诊断率;又可以通过鼻胆管引流、支架置入等方式,进行胆道引流,治疗黄疸及胆管炎。

胰腺疾病

①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通常由于胆囊结石移位至胆总管堵塞或压迫十二指肠乳头引起。对于此类患者如果合并胆道梗阻或者急性胆管炎,应行急诊ERCP。手术中应遵循“确实、稳妥、简捷”的原则,实现解除胆道梗阻和控制感染的目的。因此,做急诊ERCP时,对于病情较轻者,可考虑直接取石;对于病情较重或情况复杂的病例,可先行减压引流措施,待病情稳定后再择期行ERCP取石。

②胰腺分裂症:是指腹侧胰管和背侧胰管在发育过程中不融合或融合不完全而导致的一种先天性变异,发病率约为7%。对于无症状者,不建议实施ERCP干预;有症状者首选ERCP治疗。

③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是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重要原因,ERCP治疗为首选。

④慢性胰腺炎:是以胰腺实质和胰腺导管结构破坏为特征的胰腺不可逆性纤维炎症病变,饮酒、胆道疾病和胰腺外伤为主要病因。ERCP可取出胰管结石、解除胰管狭窄、改善胰液的引流、降低胰腺内压力、减轻疼痛,延缓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损害。

⑤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由自身免疫介导,以胰腺肿大和主胰管不规则、贯通性狭窄为特征的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ERCP可作为重要的诊断方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