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里发现乌龟,众以为奇?这其实只是古人的常规操作
现代人吃水基本靠自来水,而古代人吃水基本靠掘井取水。对于井的印象,一般出生在七十年代之前的人,估计,不少人都还能依稀回忆起家乡村头的“那口古井”。因为在那个时候,尤其是乡下农村,不少村子的人们依然靠从井里打水吃。当然,也会有人可能还存在这么一段特殊的记忆:在家乡的井里见到过乌龟。为何井里,尤其是古井里会发现乌龟?乌龟究竟是怎么爬进去的?对此,有不少人也颇为疑惑。
古井里发现乌龟?真稀奇?这是古人的常规操作!
其实,关于古井里发现乌龟的事,这在古时候,尤其是对古人来讲,井里有乌龟并不算什么稀奇的事,因为,在古代,人们在打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约定成俗的习惯,比如,在井刚开凿完准备投入使用之前,常常人们会在井里放两只乌龟进去。然后过几天,这口井才会开始投入使用。
那古人为何要这么做?既然井都打好了,不直接取水饮用放乌龟做什么?这仅仅是个开井需要的仪式吗?
在井里放乌龟,这在古人看来,原本是有着些许讲究的,主要有三个层面的意思:
第一,井里放乌龟可以监测水质。
在古代,一口井刚刚打成,当时人们对新打的井的水质检测并不像我们今天会有专业的检测工具,因此,人们放乌龟进去正是为了测试该口井的井水是否可以正常饮用。如果放进乌龟,然后过了几天,乌龟健康如初,那么,基本就可以证明这口井的水质是没有问题的,表示大家可以放心取水饮用。接下来,长期留在井里的乌龟,也类似于活的水质检测仪器,只要乌龟一直在井里能够健康存活没什么问题,这就说明井水没有受到污染,也一直没什么问题。
第二,井里放乌龟与古人崇拜神兽有关。
中国古代四大神兽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兽又称“四象”,被认为是天之四灵,属于远古时代人们崇拜星宿的产物。其中四大神兽中的“玄武”,被寓意为北方水神,在古代四大神兽的图案中,乌龟的样子也刚好与玄武比较接近,因此,古人们将世间的乌龟当作玄武的原型来崇拜,并觉得乌龟就是四大神兽之一的玄武化身。于是,古人遵循古代“水缠玄武,发福悠长”的说法,在井里放入乌龟,以期井水能够在乌龟这一“神兽”的守护下,为人们带来永不干涸的优质水源,以及源源不断的好运。
第三,井里放乌龟为讨个健康长寿的好彩头。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千年王八万年龟”,在人们看来,乌龟的寿命比较长,代表了长寿。因此,人们将乌龟放井里,除了乌龟能够较长时间在水中存活帮人们起到监测水质的警示作用外,人们更愿意讨个好彩头,既然乌龟长寿,那么希望喝了有长寿龟看守的井水也可以身体康健,福泽绵长。当然,这样的情况只是寄予了人们对向往长寿更多的美好期望,先不说普通人,就是古代的帝王将相,不论秦始皇,还是李世民,甚至是雍正乾隆等,尤其是当人生临近暮年,他们哪个不希望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延长自己的寿命基因呢?
30年尘封古井发现2只巨型乌龟,你怎么看?
随着社会的进步,如今,人们大多使用上了自来水,而且就连当年村中所存之井,也基本上都随着现代化饮水设备进入千家万户,大多都已经被填平不复存在。而如今,还能存世可见的古井基本上已属于稀罕之物,那么,此类古井中发现乌龟的事情自然也就听闻的不是很多,但凡稍有传闻,人们几乎都为此稀奇不已。
曾经,在2015年11月,在四川广汉市南兴镇正街的火神庙,工人们在对该庙进行维修施工时,就找到了一口已经被混凝土、炭渣和砖石等封闭了超过30年的古井,当人们对这口古井进行清理,在挖到大约6米时,突然发现了井里两只巨大的乌龟,它们还可以动弹,而且体型已经长到了脸盆那么大。当时,前来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人们不能理解,尘封30年的古井里怎么会有乌龟呢?更加难以明白,这乌龟到底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爬到这口古井里的呢?
此事,一度惊动当地文物部门,经过查找资料确认,该火神庙建于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至少,距今应该也有150年以上的历史,那么这口井,应该是在建庙之初一并挖的。那井里的乌龟到底怎么来的?到底在井里呆了多久?
综合各家的推测说法:
第一种,这只乌龟,要么是在古井刚建成时候放进去的,至少150岁。
第二种,这只乌龟,要么就是在井口被封的时候,大约30年前被人为扔进去的,至少30岁。
第三种,这只乌龟的来历,专家猜测,也许是在井下有个通道,或者旁边有个地下河流,而乌龟是顺着水流跑到井里的。
第四种,会不会是人为的恶作剧,故弄玄虚给提前放进去的?
总之,不管是怎样的原因使得这两只乌龟呆在这口尘封30年的古井里,但有一点,古井里发现乌龟其实再正常不过,大多情况,应该是人为放进去的,甚至也可能就是源于古人给井里放乌龟的风俗,至于是什么时候放进去的,这并非我们一时可以确切弄明白的问题。
结语:
古井里为何会发现乌龟?当我们了解了古人的做法,其实这一现象并不足为奇。如果是七十年代前出生的人,我想,在那段依靠古井吃水的艰苦岁月,遇到此种情况的他们都不会觉得这有什么奇怪。
『文/淳帧通安,笔名宏罗,本文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留言、探讨,感恩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