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公开课 | 昆一中西山学校:“粗心”不是小问题,家长要重视
FM100.8《教育公开课》
名师公开课
昆一中西山学校
“粗心”不是小问题,家长要重视
点击下方音频
可直接收听节目内容
杨璐仙
昆一中西山学校初中数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春城名师,昆明市骨干教师,昆明市百优教师,昆明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昆明市优秀班主任,昆明市高评委专家,“国培计划(2014)”示范性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项目工作坊主持人,西山名师,西山区优秀教师,西山区优秀班主任,西山区身边的好老师,西山区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昆明市小课题主持人,多次被邀请为昆明市骨干班主任培训班讲座,多次到多个学校为班主任讲座;多篇论文发表在核心刊物上。2019年所带年级中考成绩突出被学校授予“功勋教师”称号。
每次考试之后,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往往用一句话来给自己找原因:“我太粗心了”。一次两次可以理解,如果长期简单地把过错归结于“粗心”,就会掩盖真正的原因,也会轻易原谅自己,忽视实质的问题,无法采取相应的弥补措施。
“粗心”的背后掩藏着什么问题呢?本期聚焦于孩子“粗心”背后的真正原因。
同学们都认为,平时做过的题,考试就能做出来,教材上的题都会做,考试就能得高分。其实不然,我们必须通过“不得高分”看到背后反映出的问题:
做任何事情,熟练了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有底气就又对又快,不熟练,做事时就会反反复复出错。
不会听课是孩子们成绩的最大敌人。上课不认真听课,不能把课堂内容真正消化了,对知识掌握的熟练度不够,就更谈不上用知识解决问题。
解决办法:
1、无论是学新课、复习课、自习课,不仅要听懂,还要记下重要的东西,尤其是关于知识点比较特别的思维方法和记忆方法,一定要记下来。如果对课堂内容没有真正掌握,做题时就不会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2、有一些题目,同学们平时做过一两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而细节是什么,并未深究。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本能地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索到的记忆,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或有疏漏的。特别是有难度的题目,反复接触至少要两到三次以上,并且要真正理解和掌握,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也就达到了熟能生巧。
“粗心”,是因为对基本概念、定理、公理性质等等理解不清楚、掌握不牢固,导致不会应用它们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
数学教材里的概念、定理、公理、性质,看似简单,记忆起来也没有太大的难度,但数学的学习,并非简单的记忆就可以考试,是要求在记忆的基础上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应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
比如,初一教材里的概念—相反数,教材里是这样定义的: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相反数。看似这么简单的定义,应用却十分广泛,包含着:互为相反的两个数和为零;互为相反的两个数商为-1;如果学生不理解这些,考试就有可能会出问题。
解决办法:
要求在记忆的基础上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概念、定理、公理、性质,并能应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可以试着去讲解题目,如果做到能讲解题目,就证明确实理解了。通常在讲解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
有的孩子做作业不认真、做计算题喜欢跳步骤,这样不但容易出错,还会导致按步得分时得不到前半部分应该能拿的分。
解决办法:
1、用好草稿纸。做数学题可以在草稿纸上先画图,画图常常能使自己的思维清晰。如果遇到复杂题目,需要根据已知条件列出很多方程、计算式,然后仔细观察这些方程,找出隐藏的关键信息,才能解出题目。如果草稿纸上的计算过程比较整齐,干净醒目,那么发现已知条件中暗含的关键信息也就比较容易。
2、做计算题时,必须写出所有步骤。步骤详细有两大好处,第一,不容易出错;第二,如果要检查,顺着步骤检查,快且准确。
3、平时练习题目、作业要重视,把它们当作考试题目看待。做题的时候先把电脑和手机关掉,集中注意力,快速完成后再休息。逐渐养成专心做题,专注做事的习惯,“粗心”自然就会远离孩子。
如果平时做事力求“一遍做对”,“每遍都提升”,这需要用心投入,反复多次后才能成为本能。
解决办法:
不要相信做题目少而精的说法,更不能只看书不动笔,一定要动手多做题,只有做题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快而准。
虽然不主张题海战术,但面对不变而万变的数学题目、面对现在灵活的中考,还是要通过训练来以不变应万变,达到熟能生巧。另外,每次做题都认真对待,提高准确率,建立错题本。
拿到试卷后,读题速度要慢,尤其是题目较长而且有一定难度时,更要慢读,细细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同时把重要的信息勾画下来。切记,题目没有读完,不能妄下结论。把有用的信息都装进自己的脑海,做题就能正确运用所有的已知条件,那么看错题目、看漏条件这些事故,就很少出现了。
总之,考试成绩不理想是各种粗心导致的,粗心是一种坏习惯,每一个人经过努力,都能改掉这个坏习惯。需要的是树立信心,下定决心,同时还有耐心的坚持。
1、“计算题总是出错”---那就问自己,专注度够了吗?
2、“选择填空丢分比较多”---那就问自己,知识点掌握了吗?
3、“简单的,不该错的,考试错了”——那就问问自己,熟练度够吗?
4、“原本会做的,考试做错了”——那就问问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吗?
5、“审题错了,不是不会做”——那就问问自己,一次做对的准确率够吗?
6、“一些题目直接不会做”----那就问自己,专心听课了吗?
7、“大题不会做”----那就问问自己,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