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日本东丽公司最新碳纤维专利
2019年5月9日,由日本东丽公司申请的一项美国专利:Carbon fiber bund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正式公开,该专利由东丽公司于去年11月申请,专利公开了拉伸强度≥6.0GPa、拉伸模量介于265-300GPa,钩结强度≥820MPa,丝束规格≥30k规格的碳纤维制备技术。
新专利的关键内容
该技术核心点在于热处理过程中实现纤维单根丝束受热均匀,具实施途径为:以丝束规格36K的干喷湿纺PAN原丝为原料,首先进行8-25分钟的预氧化处理,经过红外光谱仪检测,纤维1453cm-1处红外吸收强度与1370cm-1处吸收强度比值为0.98-1.10后,进行第二段预氧化处理,处理时间为20-35min,处理后纤维1453cm-1处红外吸收强度与1370cm-1处吸收强度比值为0.6-0.65,以及1254cm-1处红外吸收强度与1370cm-1处吸收强度比值为0.50-0.65,随后在温度500-1000℃惰性气氛、牵伸比1.0-1.1工艺下进行低温碳化处理,最后经过1000-2000℃高温碳化处理制备得到上述性能碳纤维。实施例中主要工艺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专利主要实施例
在其性能最优实施例中,首段预氧化时间11min,通过预氧化温度调控,使得纤维红外光谱I1453/ I1370为1.0,第二段预氧化时间21min,通过,预氧化温度调控,使得纤维红外光谱I1453/ I1370、I1254/ I1370分别为0.61、0.60;低温碳化最高温度900℃、牵伸比1.06,以及高温碳化最高温度1500℃、牵伸比0.95,处理后制备得到拉伸强度6.6GPa、拉伸模量为279GPa的高性能碳纤维,实施例4性能如表2所示。
表2 专利主要实施例制备碳纤维力学性能
专利核心技术剖析
首先,原丝采用36k规格干喷湿纺原丝。干喷湿纺碳纤维优势在于纤维力学性能高、生产成本低,该专利原丝采用36K规格大丝束原丝,经过预氧化、碳化处理后,有助于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其次,预氧化时间大幅度缩减。按照专利中提供的实施例以及获得拉伸强度6.6GPa、拉伸模量为279GPa的高性能碳纤维时典型例,PAN原丝预氧化处理时间仅仅为32min,相比较于目前传统预氧化所需80-120min大大缩短,在保证最终碳纤维具备优异的力学性能情况下,大幅缩短预氧化时间,不但节约了时间成本,而且可以有效减少能耗、缩减成本。
最后,结构控制最为关键。通过日本东丽公司早期申请专利技术纵览,不难发现,无论是从PAN原丝制备,还是纤维的预氧化、碳化阶段,以至于最终石墨化处理,日本东丽公司都是以纤维内部结构作为工艺优化调整的依据。如本专利中拉伸强度最高6.6GPa实施例中,在牵伸倍率与其它实施例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纤维红外光谱不同吸收光谱位置积分强度比值为依据,对预氧化温度进行了优化调控,最终获得性能优异的碳纤维。
专业知识多一点
日本东丽公司申请该项专利核心在于结构控制,其纤维微观结构表征手段选用了红外光谱,I1453、I1370、I1254分别代表了PAN纤维中苯环结构、-CH3甲基结构、-C-O结构特征峰。
在PAN纤维预氧化阶段,纤维内部会发生氧化、脱氢、环化三种化学反应,目前国内对PAN原丝预氧化阶段研究大多是以纤维最终氰基转化为-C=N程度为依据,主要测试内容如下所示,虽然也是吸收峰积分强度比值,但是选取峰位为1590cm-1、2240cm-1却明显不同。
在此次日本东丽公司最新专利技术中可以看出,更加关注的氧化、脱氢中间过程化学反应的控制,并以此为依据作为预氧化纤维结构调控依据。
结 束 语
近年来,日本东丽公司碳纤维产品性能不断优化,碳纤维拉伸强度最高达到了7.0GPa,而且近期又开发出了M40X兼具高强度高模量碳纤维,而伴随着纤维性能的提升,东丽公司在通过纤维内部结构控制进行工艺优化,进而获得优异的力学性能上,应已经轻车熟路。
该项最新专利也许能为国内碳纤维研究提供一点启示,开展碳纤维内部结构的深度研究不单单是科研机构要关注的事情,作为碳纤维企业,若要实现产品性能稳定及突破,纤维基础结构控制技术研究也是必不可少。
(如若转载,可联系本公众号,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