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调脾胃秘方,堪比黄金稀有!看看中医怎么讲解的吧

古时候的养生家、医家对人的寿命有「天年」的说法:《素问·上古天真论》:「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尚书·洪范篇》:「寿、百二十岁也。」可见人的原本寿命是120岁,这叫做天年,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寿数,但其实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尽其天年乃去」,这是因为什么呢。

作的

《内经》里论述过长寿的基本要素,是为: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

人的身体,五脏六腑,升降出入,是生生不息的一个闭环,环环相扣,有先天的积淀,有后天的运化和调,才能循环相生,度百年不成问题。

不能终其天年,肯定是其中一环出现了问题。这其中,很重要,也非常容易出问题的一环,就是脾胃。

尤其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外卖文化的兴起,脾胃受累的人越来越多,脾胃是「后天之本」,中焦枢纽,脾胃出现问题,身体就像流水线中段紊乱,长此以往,输出输入都要受到影响。

国医大师路志正老先生在《肠胃养生:无病到天年》里就写道:「肾为先天之本」,大多数人的天年都能达到120岁而不衰,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我们的实际寿命往往由后天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决定,因此要「补养后天以资助先天」,可见调养脾胃是养生的重中之重!

首届国医大师李振华先生也非常重视脾胃之气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他常讲:「善治者,惟在调理脾胃」。

所以说,调养脾胃是个大话题,需要琢磨研究,需要长久坚持,不是喝一碗粥,按一次穴位就能毕业的。

三个要点,需要记笔记

1,气机升降,方得平衡

上面也说了,人的身体是一个闭环,是一条流水线:营卫运行、经络贯通、清浊分辨、津液输布,我们身体里的「气」无时无刻不是在升降出入地运动着,中医称这种运动为「气机」,「气机」是我们生命活动的根本,这种运动一旦停止,我们的生命也就终结了。而脾胃在这之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

因为处于我们身体的中焦,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这两个小同志,可以说是掌管了我们身体中部气机流通的枢纽。

中医讲:「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和胃,一升一降,一个运化水谷,一个受纳水谷,一个把精微有效的营养水液输布运化到周身,一个把糟粕下传排出体外:可以说,只有脾胃功能正常,升降出入的通道顺畅条达,我们的身体气机变化才能正常运行。

人活的就是一口气,气机顺了,才能五脏调和舒适,不得病。反之,如果脾胃气机逆乱,脾气该升不升,胃气该降不降,那就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脾如果不升反降,叫做「脾气下陷」,也叫中气下陷。

脾气有支撑脏器中正的作用,脾气不升反降,原本应该上行运输到头面、上肢的营养气血都上不去,中正支撑的力气也若弱了,就会出现:不爱说话、脸色苍白、头晕、无力、不爱吃东西,吃了会腹胀、腹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

胃如果不降反升,叫做胃气上逆,这时人就会恶心、呕吐、打嗝、反酸。

清代名医唐笠山说过:「治脾胃之法,莫精乎升降。」所以说调养脾胃,不止是虚了就补,实了就泄这么简单,最重要的,还是要先把气机调和,让脾胃升降通顺,有时候才能够不药而愈。

2,调脾胃不止调脾胃

五脏六腑是组合劳动,谁不工作都不行,我们生活中脾胃受累,总有一些旁的原因,大多都跟其他脏腑功能失和有关系。

所以说,养脾胃也不是死心眼专攻一家,要找准兼杂、源头,调理起来才能更得心应手。就像李振华先生说的:「脾胃病不可单治一方」。

李志刚教授讲过脾胃和其他五脏的关系:

心是脾的母亲,心阳不足影响脾胃运化,脾胃运化失常也会导致心血失养

肝失调达容易导致脾胃不和

脾胃运化决定肺的津液气血的盛衰

脾胃虚弱容易导致肾虚

比较多见的,是肝与脾胃。现在很多人都是肝郁气滞,疏泄出了问题,肝气堵在那里,影响了脾胃的运化,这就是所谓的肝郁脾虚。

肝气太霸道,横截逆堵,侵犯脾气,就容易让脾气偏虚,运化失常。中医里这叫做「木旺克土」,肝属木,脾属土,他们本身是一个相克的关系,肝木太旺,就容易克制脾土。

很多人有「肠应激综合征」,一紧张肠胃就不舒服,或者肚子疼,跑厕所吧,又有排不净的感觉,或者根本不排。其实这就是因为精神过于紧张,肝气逆乱,才会引起肠道的过敏反应。这种一般是脑力劳动者、精神敏感的人容易患。

《内经》里有讲过「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是说,肝有病的时候,我们要知道,肝病久了会伤害脾,所以要在脾没有受伤的时候,就把脾气补足,做好战斗准备。

针对这种类型的脾胃病,路老有一水一粥一汤,贴在下面,大家可以参考。

一水一粥一汤

水:

姜归糖水:当归15g、生姜15、红糖15,加适量清水煮后饮用,适用于虚寒腹痛。

粥:

茯苓栗子小米粥:茯苓20g、栗子15g、小米50g。先将茯苓及栗子研成细末,然后置于锅中,加水适量,和小米同煮成粥食用。

汤:

荔枝扁豆汤:荔枝10枚、扁豆30g。荔枝去壳取肉,与扁豆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熟即可,喝汤吃荔枝肉。在食用上方时,一定要忌酒和辛辣。

其实养脾胃真的是不能一副药一次刮痧拔罐就行了的,要结合自己其他脏腑的反应,针对性的调养,大前提是不作死,减轻压力,避免不良情绪,不能过饥过饱,用餐要有规律、作息也是。适当运动,全面养生,这才是正确的操作。

3,因人而异,也要因时制宜

干啥都得因人而异,养脾胃也是一样,辨别体质以后,热了冷静些,寒了来点儿温暖的,这都是大原则。除了个人区别,四季调养上也有大原则。

《脾胃论·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浮沉之间论》里有写:「若夫顺四时之气,起居有时,以避寒暑,饮食有节,及不暴喜怒,以颐神志,常欲四时均平,而无偏胜则安。不然,损伤脾胃,真气下溜,或下泄而久不能升,是有秋冬而无春夏,乃生长之用陷于殒杀之气,而百病皆起;或久升而不降亦病焉。」

张仲景说过:「四季脾旺不受邪」,是说一年四季我们都要关怀呵护我们的脾胃,只有脾胃功能正常,人才能不容易收到病邪的侵扰。

夏季如何养脾胃呢?

脾胃虚寒的人,最适合用理中汤来温补脾胃了,这是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的名方。

理中汤,原方由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组成。这款理中汤,把白术换成了茯苓,这样既能温暖脾胃,也不会太燥。

方中用干姜温补脾胃阳气,先把被耗伤的阳气补回来;然后用人参、甘草补益脾胃的津液和脾气,因为经常拉肚子、大便不成形,既伤津液又伤脾气;然后用茯苓来化脾胃的寒湿,因为阳气不足,阴寒湿气就容易滞留,就像没有太阳的天气,雾气不容易散掉一样。

为什么要把白术改成茯苓呢?因为白术是通过温燥脾胃来去湿,现代人体质又比较复杂,很多人容易上火,但茯苓就不会了,它不温不燥,不寒不热,性子很平和,它是向下走的,能够把中焦脾胃的水湿通过小便的方式排出去。

喝1~2周,喝一段时间就能感觉肚子里有个小火炉在慢慢升起、热量慢慢散开,肚子暖暖的、身体暖暖的。有些人胃口变好的,有些人放屁多了,这些都是脾胃功能变好的表现。

夏天也是是吃生姜最好的季节,「春夏养阳」、能健脾胃,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又可使肠的张力、节律和蠕动增加。

怎么吃:早上吃姜最好

把生姜洗净后切片,然后用醋和少量的盐泡上,大概三天以后就可以吃了。一次吃2~3片就可以了,不要吃太多,因为姜性温,吃太多就会导致胃热。

注意:心烦气躁、身体消瘦、高血压,或者经常口干口苦、便秘如球的人应当少吃姜。

如果没有时间自己来做醋泡姜,我们找到了一款绝好的即食品。对比了不下10家供货商,试吃之后,这款接近满分。一点乱七八糟的添加都没有,良心手作,现成的无添加的醋泡姜。

好吃的姜,是能让不喜欢吃姜的人,也爱上了吃姜,并且在身体里默默发挥作用。

我们找了很多供应商,试吃之后,这款最满意,最打动我的是无添加,良心手作。

无添加:酸是养肝的,如果又吃了很多添加剂,需要用肝来代谢,肝反而受累,得不偿失。

老陈醋:姜要嫩的铜陵姜,醋要老的。泡姜的醋,选用最正宗的老陈醋,他们的陈醋酿制技艺,是国家认可的老陈醋酿制技艺,被纳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铜陵白姜:系铜陵“八宝”之一,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作物。 铜陵生姜经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科学鉴定,属白姜,排姜类型。鲜姜皮为白略呈黄色,姜块成佛手状,瓣粗肥厚。姜指饱满,色白鲜嫩汁多,味辣而不呛口。铜陵生姜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色而久负盛名。每天吃2片,一罐可以吃30天,2罐正好可以吃上两个月。好吃的姜,是能让不喜欢吃姜的人,也爱上了吃姜,并且在身体里默默发挥作用。

醋泡姜吃法有讲究

1,不宜多吃

生姜毕竟辛热,不宜吃太多,路老一般是每天早上吃3片左右。

2,这类人不适合吃

醋泡姜虽好,但不适合阴虚火旺的人。阳虚体质、脾胃虚寒的人比较适合。3,不可空腹吃

空腹吃生姜容易伤胃,可以配早餐吃,当做佐餐小菜,健康又好吃。

配一物功效更强

很多名医都推荐过醋泡姜的做法,国医大师周乐年周老同样介绍过他的吃法,周老在吃醋泡姜时会配上一把枸杞,这样不仅补阳还能滋阴,尤其适合阴阳两虚的人。

吃法:每天早晨吃醋泡姜的时候,配15粒左右的枸杞子,直接嚼服。(枸杞不需要水泡,也不需要放在醋泡姜里,干嚼即可)

禁忌:这个方法一般人群都可以使用,有病治病,无病提高体质,但要注意单纯阴虚或者有内热的患者禁用。

.btns { height: 77.65333333333334px; background: #f6f6f6; overflow: hidden; display: block; } .btn { display: block; width: 255.14666666666665px; margin: 11.093333333333334px auto auto; height: 44.373333333333335px; line-height: 44.373333333333335px; text-align: center; font-size: 15.530666666666669px; color: #fff; background: #00C882; border-radius: 55.46666666666667px; box-shadow: 0 4px 6px #0a9263;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