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土地承包意识萌芽

《红楼梦》里的土地承包意识萌芽

文/李茂生

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可使农民有施展手脚的空间,为大家开辟一条康庄之路,激发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你知道吗?早在二百多年前,曹雪芹先生就已经在小说《红楼梦》中,萌芽了土地承包意识。

请看第五十六回:探春管家时,对平儿说:“第二件,年里往赖大家去,你也去的,你看他家那个园子,比咱们这个如何?”平儿笑道:"还没咱们一半大,树木花草少多了。″探春道:″我因和他家女儿说闲话,谁知那么个园子,除他们带的花,吃的笋菜鱼虾之外,一年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三百两银子剩,从那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个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

土地承包意识,曹雪芹已在对赖家的描绘时实施。探春在赖家的启发下,萌生了将大观园的土地也承包给个人耕作的念头。

赖家的做法,曹雪芹没有详写,把笔墨重点着在了,这个临时管家的三姑娘身上。赖家的做法,叫探春明白了许多道理。使她看到了贾家的奢侈浪费,盛极必衰的客观规律。如她自己所言,贾家不过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空架子。当及早兴利除弊,实行节俭。于是她通过仔细测算,大观园的土地面积,如分包给个人,一年下来除吃喝用度外,还可收数百两银钱。探春抓住自己管家的机遇,大胆实行改革,将大观园中的可耕土地,全部分包给个人运作,极大的调动了承包人的积极性。

探春为贾家干了一件绝妙的好事大事正事。

详情不再赘述。曹雪芹通过赖家的土地承包,引发探春的土地承包改革,再由探春一步步具体去实施,在小说里来实现了曹雪芹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抱负。贾府仅一个大观园,一年就可节省四五百两银子,足够20多个刘姥姥这样的普通家庭一年的生活开支。试想当时的时代,全国有多少个如贾府的园子呢?那些园子如果也能象探春那样,实行土地承包,能拯救多少家庭?能解决多少人的基本生活所需?如果在全国提前那么多年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那么,中国的今天又会是什么样子?

曹雪芹这个鲜明的积极意识,无疑是对封建农奴制度的一个挑战,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可惜曹雪芹的这一初步民主意识,不能被人发现与接受。包括看了此书的乾隆皇帝,也只把重点放在了猜测“明珠家事”上,当作小说来读,让这一隐于书中的先进思想意识,最终淹沒在红粉佳人的情感逸事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