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逐日:二爷爷光辉的一生(十九)
第五章 加入大部队
第十九节 黄厚将军身经百战
骑兵二团所向披靡
黄厚,1913年出生,江西省安福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黄厚被任命为内蒙古军区司令员。1988年7月,中央军委授予黄厚将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这个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洗礼的红军老战士,是一位令敌人胆寒的骁将,也是一位当地老百姓津津乐道的传奇人物,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黄猴子”,大概是因为他体形瘦小,行动敏捷如猿猴一般。开国元勋、内蒙古大青山根据地创建者李井泉评价说:“姚喆是内蒙古大青山根据地的第一大功臣,黄厚是大青山的第二大功臣。”
黄厚
1941年2月3日,原骑兵第2团河南籍团长王贤光在陶林县乌兰哈页乡小南沟附近伏击日军牺牲后,黄厚接任了该团团长。他从一个骑兵连指导员逐渐成为骑兵团团长,在长期的骑兵游击战争中,创造了许多战术,多次被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创办的《抗日军政》杂志作为战例登载剖析。他在大青山根据地留下了许多与日寇和国民党顽固派周旋斗争的故事,被根据地军民称为“飞将军”。他和他的白马连、红马连、黄马连、黑马连曾经使敌军闻“马”丧胆。其中的白马连在1949年开国大典上,曾接受过毛泽东等新中国领导人的检阅。
骑兵冲锋
他所领导的骑兵第2团战斗力很强,特别是二爷爷所在的骑兵1连是全团的尖刀连,全连七八十名战士个个威严雄壮,刀枪精良,马匹膀宽腰圆,鞍具齐备,干部口令格外洪亮,马随人意,令行禁止。一声“前进——走!”马走起了颠子,一声“快步——跑!”马尥起了蹦子,始终步调一致,精神抖擞。至于挥刀劈杀、马上射击等武艺的演练,更是又快又准又猛,十分果断利索,马刀挥动,左右劈砍,下刀真好似有千钧之力,跑马举枪,瞄准射击,竟能枪身不摆,枪口不动。作战中连长指导员一马当先,众战士如临敌阵,真是攻有攻法,防有防招,刀不空晃,弹不虚发,大有一刀砍杀一个日寇、一枪射死一个仇敌的气势。说实在的,在当时抗日游击战争条件下,像这样装备齐全、训练有素的骑兵连队,的确不为多见。
骑兵整装待发
内蒙古是我军骑兵的摇篮,历史上我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最多的时候共有12个骑兵师十万骑士,其中9个师就诞生在我们内蒙古。我军骑兵在长征路上及抗日战争时期内蒙古地区和解放战争的西北、东北、华北战场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骑兵在追剿残匪、平息西藏少数分裂分子的武装叛乱和边防巡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参加了新中国的开国大典,1978匹战马组成的“白马连”、“红马连”和“黑马连”分6路纵队前进,成为此次阅兵的压轴戏。骑兵方队以雷霆万钧之势、排山倒海之阵容,彰显了我军骑兵部队的赫赫战功和浩然雄风,给全国军民极大的振奋。此后骑兵部队又参加了6次大阅兵,其中内蒙古骑兵部队就参加了5次,这是党和国家给予内蒙古骑兵部队的最高荣誉和奖励,也是内蒙古各族人民的光荣。
国庆阅兵中的骑兵部队
1985年部队精简整编时由摩托化和机械化取代了骡马化,骑兵作为一个兵种消失了,全军仅象征性地保留了两个骑兵营和几个骑兵连,我内蒙古军区骑兵第1营先后参与拍摄了《大决战》、《红河谷》、《三大战役》等四十二部影视片。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国将领中除步兵外,骑兵是产生将军最多的兵种。我军共有骑兵出身的将军33人,其中上将1人、中将4人、少将28人。4名中将中,在内蒙古骑兵部队工作过的就有2人(姚喆、张达志),28名少将中,在内蒙古骑兵部队工作过的有10人(黄厚、范保顺、胡秉权、王再兴、孔飞、孔令甫、李发应、李佐玉、李荆璞、李国良)。
1944年秋天,日伪军成立了一个特工队,配备了轻机枪、掷弹筒、长枪、短枪等各种武器,活动范围主要是厚和浩特市到陶卜齐的铁路两侧,目的是保护铁路的安全,寻找机会消灭八路军和游击队。8月6日,高风来的武工队在归绥以东韩家窑子一带活动。日军厚和警务段副段长内田留三郎先后两次派其驻韩家窑子的“灭共青年队”侦察我游击队和武工队的去向。敌人探听到情报后,恨不得立即拔掉这根眼中钉肉中刺。内田留三郎带领驻归绥市的20名日军乘火车赶到榆林车站,并抽调榆林警务段40名伪警察向北翻过山梁,于当天正午赶到了归绥郊区的韩家窑子进行“清乡”。敌人赶到韩家窑子时,高风来的武工队已从北沟口转移到前扁担石沟,敌人扑了空气急败坏,对韩家窑子这个只有七户人家的小村子大发淫威,他们要吃、要喝、要大烟、要女人,一时间闹得全村鸡飞狗跳、乌烟瘴气。群众实在忍无可忍,韩家窑子有一个叫毕用用的年轻人冒着生命危险去给正在附近活动的我八路军游击队和武工队送了个急信。
大队鬼子
鬼子野餐
当时骑兵3团团长蔡久在战斗中负伤,上级调派骑兵2团团长黄厚代理指挥。那天大青山骑兵支队的1团3连和2团1连由地委书记兼三团政委白成铭和黄厚同志率领,正从奎素村转移到在西北方向离此地不远的前扁担石沟村休息。敌人翻越韩家窑子南山梁时,黄厚团长和白成铭政委从望远镜里发现了敌情,他们立刻召集两个连队的干部进行战斗部署。部队放下饭碗,由高凤来同志选出二十多名精干的武工队员带路立即向韩家窑子进发,3连连长常继生带领全连上东山梁,黄厚团长和白成铭政委带1连上西山梁,两个连居高临下俯视全村,形成钳子形的战斗队型,把日伪军围在村里。正在为非作歹的敌人发现自己的处境后,想从他们的来路南梁突围,但常连长早已派出2排到南梁阻击,日伪军调头鼠窜,高凤来的武工队从沟口给他们以迎头痛击。正当敌人如碰壁的苍蝇、走投无路之际,只听常连长鸣枪高呼:“冲啊!”他带头率领3连1、2排从东梁冲向村里。
冲啊!
敌人无奈,只得拼命向西梁撤退,企图从那里打开一个突破口逃之夭夭。黄厚团长和白成铭政委指挥二爷爷所在的骑兵1连早就在西梁上严阵以待,没等敌人爬上西粱,他们便枪弹齐发,劈头盖脑打得敌人死的死伤的伤,吱哇乱叫,这一股日伪军被我四面火力压在西梁半坡上一块五亩见方的莜麦地里无计可施。
伏击
3连两挺机枪从东梁上像雨点一样俯射下来,弹雨中敌人连连倒毙;东梁的手榴弹从日伪军头上飞下,空中开花,又有几名顽敌血肉模糊;3连一名战士用当场缴获的日军刺刀,接连刺死两名鬼子;1连一名战士飞刀劈死了日本翻译官。在这场白刃格斗中,3连战士、共产党员王福堂腰部受伤肠子已经流出,但仍一手捂着肚子一手持枪,咬着牙往西梁上冲杀;3连1班长卞吉同志,跟随常连长从东梁冲下来以后已连续缴获敌人3支马枪,此刻他正隐蔽在一棵榆树后面对一名日军瞄准,真巧得很,对方这时也向他举起了枪,只听“砰”的一声响,两人同时开了枪,结果鬼子被打得脑浆流了一钢盔,而卞吉同志也不幸头部中弹牺牲!卞吉,这位比我二爷爷早入伍三年的老战士,这次战斗前已得到领导批准,即将回山西左云县解放区和未婚妻完婚,战友们为他凑了毛巾、袜子等一包喜礼,未婚妻也正等待他胜利归来,他自己也准备以这次战斗中多杀敌人、多缴枪的战果作为向战友们的答谢,但是卞吉同志为了人民的幸福,却在自己的婚礼前夕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战友们抹去眼泪,化悲痛为力量,纷纷端起刺刀猛追穷寇。战斗中,一名戴钢盔的日本兵和一名戴尖顶皇军帽的伪警察扛着一挺机枪逃跑了,“追!”常连长一声令下,通讯员张顺、排长周友、战士周同元等人顺着西梁追到河滩,终于打死了敌人夺得了机枪。韩家窑子一仗只用了半个多小时,共打死打伤日伪军三十多名,俘虏二十多名,指挥官内田留三郎也被当场击毙。此次战斗共缴获机枪2挺、掷弹筒1个,日本军官用的“花圈搂子”4支、伪币2500元、马枪四十多支,还有大批子弹、手榴弹、指挥刀、钢盔等战利品。
八路军俘虏鬼子
韩家窑子伏击战是一次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的出色战斗,不仅打破了日本侵略者的护路计划,粉碎了敌人消灭归武县抗日民主政府和游击队的企图,也大大振奋了抗日军民的斗争精神。这一胜利,使我八路军寸土必争、寸步不让的拼杀精神更加威震敌寇,名扬塞外。
且待下节分解:
黄团长起名陈金玉
八路军回师大青山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该文作者1966年出生于察右中旗元山子乡,1984年参军,转业前为陆军某装甲旅副政委,现在大同税务局工作。
【本期幕后】
策划:小娟
编辑:王丹
校对:图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