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财主的观念

本文作者:常永明


我所说的土财主,不等同于今天脖子上挂条亮灿灿金链子的土豪。而是指咱们后山地区解放前的乡村财主。

他们的观念?是的,就讲他们的观念。

首先让我们的思绪,回到百年前的大后山或后大滩……

在初冬的塞外,草木枯黄,天蓝地旷,一条通往关内的土路,有一个车队引人注目,二十四辆牛板车缓缓行进,每一辆驾辕的都是清一色的黑犍牛,膘肥体壮,油光发亮,挺着双角,稳步前行。车上又是清一色的可装几百斤油的大油篓,内装新磨菜籽油。

最后一辆车上是年逾四旬的大掌柜。但衣着并不特殊,与其他赶车长工没有多大差别,白茬子老羊皮袄,手捧旱烟袋,只是满脸红光,神情自得。

一路无话,入关后,他的牛车队在一家财主门前停下,这次出行,是给雁北一家财主送素油的。后山财主斜视一下自己的车队,对开门迎他的管家,不无炫耀地说:“有地方停车吗?”管家随口应道:“就停在麦场上吧!”后山财主一听,脸露愠色。这时老掌柜出来了,一个衣着朴素的老人急忙阻止:“不,不,赶快吆进院里。”管家应道:“咱家车停在哪里?”老掌柜笑着回答:“停在麦场上吧。”接下来,迎接后山财主回了上房。

长话短说,让咱后山财主打了脸的是:当傍晚时,他见识了关内财主的车队,二十四辆三套骡车,全是清一色大红骡子。第二天,当他询问管家:“这篓中油卸到哪里?”那管家微笑着说:“掌柜有令,让倒在沤肥坑中,明年大烟地里用肥料。”

天啊,咱们的后山财主一下泄了气,方知什么是大财主。

长工们回来向后山人讲了这“斗富”传奇后,土财主的诨号就落在咱们后山财主头上了。贬义色彩是:目光短浅,夜郎自大,自以为尊,浅薄炫富等等。

我则不这么看,他们不少观念真值得我们潜心玩味。

翻阅大后山的革命史册,许多开明地主曾也做出重大贡献。我在这里不作赘叙。

回到主题上,土财主在某一方面看是“土”,但他们的一些观念却真让人去深思。

首先,他们热爱土地。其实当时财大气粗的他们,完全有机会进城发展。

比如原二号地乡勿兰代村的开明地主李阳,曾在解放前富甲一方,他曾任陶林自卫队大队长。但没有在县城建商行、买住宅,固守勿兰代,开设酒坊油坊百货商号,却不肯抛下田地与家乡。

这些土财主,他们视土地为生命。当有了资本后,总是“贪婪”的购买土地,增加生产资料。为什么?他们认为田地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田地是活命发家的最后根本。

这种观念,影响着当时所有乡下人,一个长工,省吃俭用,做牛做马,唯一理想:能有自己的田地。有了土地,种下去,就有收成,有了收成,就可以生存。

而今天,我们一甩手,就把分来的田地一下子扔给了野兔野鼠狐狸,做了它们的乐园。难道是得之易失之易吗?我们真的用不着田地了吗?

土财主,还有一个共性观念,一定要藏粮备灾。每年打下新粮后,挖几口甚至十几口大窖贮存各种粮食。这种做法,人民公社初期也沿用了许久。

在场面边挖几口大窖,少则存几千斤,多则上万斤,四周用秸秆拧成碗粗的草把,一圈圈贴土壁围起,中间装上粮食,做这活儿的是技术农民了。搞好了,可以防潮、耐贮。做壮工的人,扛一袋粮来,倒在中间,不得冲毁四周草把。装满一窖后,上面苫好秸草,然后盖上厚土。

一个大户会存上至少够一年颗粒无收时全年的开销。他们认为三年必有一灾。在大后山,普通人家一定会贮粮够全家三年吃用。

有史记载,遇上灾年,青黄不接时,村中大户都会开仓放粮,但是有一定利息的。比如借一斗还一斗多少,未作考证,不能提供确数。总之,村民不至于逃离他方。因此后山后大滩曾是走口外的理想去处,堪比今日的深圳吧。

土财主的这种观念和做法,深深地影响着当地人。

我深深地感悟到了这种观念的现实意义,今年疫情期间,我两个月没有进菜场,多亏年前贮存了几十斤米面和肉油。

我想起母亲的口头禅:吃在前,烧在后。含义是先备好吃的,然后备好烧火柴。有了这两样,不就可以保障生存的基本需求了。

土财主的土观念,真值得今人掂量掂量了。幸值如今太平盛世,如果在大疫之际,无处购粮,又断了水电,怎么办?怎么办!

有些时候,我们银行存折上的数字并不能变成生活必需品,今年,应该有不少人有这种体会了。

同时恍然明白那些土财主为什么宁可屈居于乡村,且说今年这个特殊情况,当封城紧张时,偏远山村不还是那个我行我素的样子。特殊时期,乡村还是难得乐土啊!

说到这里,真不忍称他们为土财主。就咱们地区过去的一些开明地主,不得不令人佩服他们的精明和他们处世观念。

想想土财主们活跃的年代,一方土地,多方并存,日伪政权、国民党、共产党还有流寇悍匪,经常过路的军队、溃兵,各种势力都需要物质支持,羊毛出在羊身上,这羊必须是有毛的羊,那么这些大户们其实就是肥羊了。他们注定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必须善于调节各方关系。他们大多的观念是谁也不惹,至少做到表面顺从,把“中庸之道”发挥到了极致。

比如二号地的李阳,做着国民党的县大队队长,却与当时在二号地一带的共产党地下工作员陈高贵、李二银等人是好朋友,暗中供应八路军给养。当然解放后也得到了回报,当时多数地主在土改反霸运动被镇压,而他却从未收到过批斗,得到了善终。

有一个传奇说法,他给儿子过“百岁”时,东房是共产党,西房是国民党,竟能相安无事。筵席终了,各奔东西。

其实后山的土财主们都有这种周旋各方的本领,但资本是什么呢?顺时应变。

毕竟是历史了,无意去褒去贬,只觉得这种处世哲学令人深思,乱世求生存,实在不容易。

就顺时而变这一点,我们也该反思了,这一阶段,因为防疫隔离,全国发生了多少纠纷,甚至闹上公堂。不就是戴个口罩、喝白开水没有矿泉水、不得到处乱窜吧,结果和执法人员闹得沸反盈天,不少还是洋学生洋博土,这些人真该沾点土财主们的“土”了,相时而动,顺时应变,适者生存。

回到本题来,土财主的观念真的“土”吗?我们没有经过乱世,也没有最艰难的生存环境,但谁敢保未来没有什么天灾人祸。土财主的观念还是值得我们稍作玩味,或许可以去其糟粕,找到少许精华吧。

热爱田地吧,重视粮食吧……

【本期幕后】

策划:小超

编辑:楚楚

校对:图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