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荪:妇科方】
1清瘀止痛方
【处方】 炒当归10g,大生地10g,川芎6g,赤芍10g,牡丹皮10g,怀牛膝10g,败酱草30g,鸡血藤20g,桂枝3g,川楝子10g,延胡索12g。
【功效】 清热化瘀,调经止痛。
【主治】经行色紫暗,少腹胀痛或刺痛,甚则拒按。或兼有腰酸。平素带下色黄,气秽,少腹隐痛或刺痛或掣痛。本症大都因瘀热内蕴,并有湿热。经行期间,腹痛较甚,多见于盆腔炎等症。苔黄腻,质偏红紫,脉弦略数,或细弦。
【方源】《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蔡小荪》
2.化脂调经汤
【处方】 全当归10g,川芎6g,苍术5g,制香附10g,云茯苓12g,制天南星6g,焦枳壳5g,白芥子3g,青陈皮各5g,生山楂15g。
【功效】 理气消痰,化脂调经。
【主治】因痰湿阻滞而引起的月经失调,或经量减少,甚至闭经;体形逐渐肥胖;喉间多痰,肢体倦怠,带下黏稠,胸闷脘胀,或不孕者。舌苔多白腻、或薄腻,脉弦滑、或濡、或缓。
【加减】 痰涎多而欲呕者可加姜半夏;经前头晕如蒙,或语无伦次,或情绪异常者加菖蒲、郁金;大便不通者枳壳易枳实,或加全瓜蒌;经闭不行者可加牛膝、泽兰叶;痰湿壅滞、络道阻塞者,可加皂角刺、路路通、穿山甲片、王不留行等,随症酌用。
【方源】《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蔡小荪》
3.逐瘀化膜方
【处方】 当归尾10g,川芎6g,土牛膝10g,桂枝3g,赤芍10g,延胡索12g,花蕊石15g,制香附10g,制没药6g,桃仁10g,失笑散12g。
【功效】 活血祛瘀,化膜定痛。
【主治】主要用于膜样痛经。在经行期间,子宫内膜成管形或三角形,在未排出之前小腹剧痛,不亚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一般膜块排出后痛势即减。舌苔薄微腻、或边偏紫,脉弦或紧、或涩。
【加减】如兼气虚少力者可加党参、白术;有气滞腹胀者加乌药;胀痛较甚者增乳香;腹冷者可加艾叶;经量尚畅者,当归尾可易全当归,以养血调经;经血极不畅者可增三棱;如下膜仍如块状而不碎者,可增益母草。以上诸药可酌情增减。
【方源】《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蔡小荪》
4.疏肝开郁汤
【处方】 炒当归10g,炒白术10g,云茯苓12g,柴胡5g,白芍10g,广郁金10g,淮小麦30g,青陈皮各5g,川楝子10g,生甘草3g。
【功效】 疏肝理气,缓急开郁。
【主治】主治更年期综合征,或经前乳房作胀或胀痛,或乳头触痛,或烦躁欠安,易怒易郁,有时乳胀结块,经来即胀痛渐消,结块变软。舌苔薄、质边红,脉弦。
【加减】如兼头痛或胀者加生石决明、白蒺藜;有低热者加栀子、牡丹皮;乳胀痛结块明显者加蒲公英、夏枯草、穿山甲片,橘叶核选用;大便秘结者加全瓜蒌、玄明粉;兼痰滞者加制胆南星、白芥子,海藻、枳壳等择用。
【方源】《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蔡小荪》
5.温经止痛汤
【处方】当归10g,大生地10g,川芎6g,白芍10g,制香附10g,小茴香3g,淡吴茱萸2.5g,桂枝3g,延胡索12g,煨姜2片,艾叶3g。
【功效】 温宫逐寒,调经止痛。
【主治】症见经来偏少,小腹冷痛,畏寒肢清,大便欠实,腹部喜按喜暖。大都在经期受寒引起,如淋雨涉水或过饮生冷。舌苔薄白,脉细弦或紧。
【加减】 腹胀者加乌药;无畏寒肢清者桂枝易肉桂;背冷者加鹿角霜;腹泻者煨姜易炮姜;脘腹胀满者香附易木香;经量偏少者加牛膝、红花,或桃仁、丹参等择用。
【方源】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蔡小荪》
6.育肾培元方
【处方】云茯苓12g,生熟地黄各10g,仙茅10g,淫羊藿12g,鹿角霜10g,女贞子10g,紫石英12g,巴戟肉10g,麦冬12g,山茱萸10g。
【功效】 育肾培元,助阳益精。
【主治】月经失调,甚至闭经等症之周期调治,基础体温单相或双相不典型。一般用于月经中期,可根据各种伴有症状加减施治。苔薄或边有齿印、脉细或平。
【加减】 如兼气虚者加党参、黄芪;血虚者加黄芪、当归,兼阴虚者加炙龟甲;腰酸者加杜仲、川续断,狗脊择用;目眩者加枸杞子;大便不爽者可加肉苁蓉、火麻仁;大便不实者加菟丝子;白带较多者加蛇床子、海螵蛸;肝肾虚损、下元衰惫者加紫河车。
【方源】《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蔡小荪》
7.孕Ⅰ方
【处方】云茯苓12g 石楠叶10g 熟地15g 桂枝2.4g 仙茅10g 仙灵脾12g 路路通10g 公丁香2.4g 川牛膝10g
8.孕Ⅱ方
【处方】茯苓12克,生地、熟地、仙茅各10克,淫羊藿12克,鹿角霜、女贞子各10克,紫石英12克,巴戟天10克,麦冬12克,山茱萸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育肾培元,温煦助孕。
【主治】主治不孕症之肾气不足,基础体温单相或双相不典型。亦可用于月经失调,甚至闭经等症之周期调治。一般用于月经中期,可根据各种伴有症状加减施治。苔薄或边有齿印、脉细或平
9.坎离既济方
【处方】 生地黃12g,川黄连2g,柏子仁9g,朱茯苓12g,淡远志4.5g,石菖蒲4.5g,龙齿12g,天冬9g,麦冬9g,淮小麦30g,五味子3g。
【功效】 滋水益肾,清心降火。
【主治】症见更年期心烦意乱,时悲时怒,悲则欲哭,怒则欲狂,夜不安寐,梦多纷纭,烘热潮汗,心悸眩晕等。
【加减】 ①失寐梦多,加朱灯心3束,合欢皮9g,琥珀末(吞服)2g;②潮热盗汗,加酸枣仁9g,地骨皮9g,炙鳖甲9g;③健忘心悸,加制胆南星4.5g,丹参9g,孔圣枕中丹(吞服)9g;④眩晕耳鸣,加枸杞子9g,桑椹子9g,泽泻9g;⑤痰热神昏胸闷,加淡竹茹9g,莲子心3g,礞石滚痰丸(吞服)9g;⑥狂躁不安,加川大黄9g,磁石(先煎)15g,西珀末(吞服)1.5g,白金丸(吞服)9g。
【方源】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蔡小荪》
10.内异Ⅱ方
[处方] 当归9克牛膝12克赤芍12克香附9克、熟 军炭12克生蒲黄9-60克丹参12克花蕊石15克血竭3 克震灵丹(包)15克
【用法] 在经前3~5天预先服药,藉以搜剔瘀血,达到止血定痛目的。
【功效] 活血化瘀,止血定痛。
【主治] 子宫由膜异位所致血崩。
11.内异Ⅲ方
[处方] 云茯苓12克.桂枝4.5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皂角刺20克鬼箭现20克石见穿15克
[用法] 经净后,水煎服。
[功效) 消症散结。
[主治) 症瘕
12.化瘀摄血方
【处方】炒当归10g 赤芍、白芍(各)10g 生蒲黄30~60g 花蕊石15~20g 血竭3g炒牛膝10g 丹参6g 三七粉2g 制香附10g 震灵丹12g
【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异症,经行腹痛,经量过多者,连服七天能见效,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经行腹痛,经量过多者,治以求因为主,止血为辅
【加减】一般不需按以常规的单纯固涩止血方药,而应活血止血,祛瘀止痛,用生蒲黄、花蕊石、血竭、三七末等,生蒲黄的剂量根据症情而定,较小剂量(10~15g),偏重于祛瘀,较大剂量(30~60g)则侧重于止血。临床上对量少而不畅者用10~12g 量中或偏多带有块者用12~15g 量多如注,块下且大者用30~60g。
13.养阴止崩汤
【处方】 生地黄12g,炙龟甲10g,煅牡蛎30g,牡丹皮炭10g,墨旱莲20g,熟女贞子20g,白芍12g,潞党参12g,黑芥穗10g,生蒲黄15g(包煎)。
【功效】 育肾滋阴,清热止崩。
【主治】阳崩症。经量过多如注,色鲜无块,或淋漓日久,颧红潮热,咽干口燥,腰酸头晕,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细弦。
【方源】 周翠珍.蔡小荪治疗崩漏验方.中医文献杂志,20
14.温阳止崩汤
【处方】潞党参12g,生黄芪20g,炒当归10g,熟附片10g,牛角揌10g,生地黄炭30g,炮姜炭3g,白芍12g,煅牡蛎30g,仙鹤草30g,生蒲黄15g(包煎),阿胶10g(烊冲)。
【功效】 补胃健脾,温阳止崩。
【主治】阴崩症。经行量多,色淡质稀薄,经期延长,面色苍白,头晕气短,乏力畏寒,大便欠实,舌淡苔薄、或边有齿印,脉细软或虚。
15.温宫调经方
【处方】炒当归、生地、熟地、川芎、白芍各10克,桂枝3克,吴茱萸2.5克,鹿角霜、怀牛膝、香附、熟女贞子各10克,艾叶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宫逐寒,调理冲任。
【主治】主治月经后期经来量少,色淡或黯黑,畏冷肢清,或经来腹冷痛。舌淡苔薄,脉细。小腹胀痛加乌药,腰酸加川断、杜仲。
16.加味八珍汤
【处方】炒当归、生地、熟地各10克,川芎6克,白芍10克,炒潞党12克,炒白术10克,茯苓12克,炙甘草3克,制香附、益母草各10克,大枣7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养血益气,调理冲任。
【主治】月经先后不定期。
17.育肾通络方
【处方】茯苓12克,大生地、怀牛膝、路路通各10克,公丁香2.5克,制黄精12克,麦冬10克,淫羊藿12克,石楠叶10克,降香片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育肾填精,助阳通络。
【主治】主治用于月经失调甚至闭经等症之周期调治。一般参考基础体温,如单相或双相不典型者在月经净后开始服用。苔薄,质微红,脉细
18..化瘀定痛方
【处方】炒当归10克,丹参12克,川牛膝、制香附各10克,川芎6克,赤芍10克,制没药6克,延胡索、生蒲黄各12克,五灵脂10克,血竭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化瘀,调经止痛。
【主治】主治由瘀滞引起经行腹痛,翻滚不安,甚至痛剧拒按,不能忍受,以致晕厥;或经量不畅或过多,有下瘀块后腹痛稍减者,也有经量愈多愈痛者。本症多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因宿瘀内结,积久不化。苔薄微腻,边有紫斑,脉沉弦或紧。
19.化瘀定崩方
【处方】当归、生地、丹参、白芍、香附各10克,生蒲黄30克(包煎),花蕊石20克,大黄炭10克,三七末2克(吞),震灵丹12克(包煎)。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调经,化瘀止崩。
【主治】崩漏由瘀血导致,或由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引起经量过多。血色暗紫质稠,下瘀块较大。有小腹疼痛,甚或便秘,或出血淋漓不绝,舌黯红或紫,边有瘀斑,脉沉弦。
20.温阳止血方
【处方】党参12克,生黄芪20克,炒当归、熟附片、牛角鳃各10克,生地炭20克,炮姜炭3克,白芍12克,煅牡蛎、仙鹤草各30克,炒蒲黄、阿胶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养营,温阳止血。
【主治】崩漏、青春期或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凡阳虚暴崩,或久崩久漏,气血两亏,导致阳虚者,多见血色淡红质稀薄、面色苍白、头晕气短、肢清畏冷、疲惫乏力、大便不实、舌苔淡薄、舌质淡或嫩红、脉细软或虚。
21.益气升提方
【处方】党参15克,生黄芪20克,炒白术、炒当归、熟地各10克,砂仁3克,白芍12克,升麻、柴胡各5克,仙鹤草、旱莲草各20克。【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升提,调摄冲任。
【主治】主治崩漏不止,色红或淡,气短少力,腰腿沉软,气随血亏,虚而下陷。苔薄或淡,质淡或嫩红,脉虚或缓,或细。
22.加味两地方
【处方】元参、生地、麦冬、地骨皮、白芍、女贞子各10克,旱莲草、仙鹤草各20克,阿胶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滋阴清热,养血止漏。
【主治】主治少女经漏,长期不止。一般淋漓10余日,甚至两三月不等。血色鲜红或偏紫,或淡红。有时面赤升火,口干唇燥,或伴有低热,便坚间日,或感头晕,俯仰目暗,疲惫少力。舌质偏红,脉细或细数。
23.止衄顺经方
【处方】当归、生地、白芍、怀牛膝、茜草、南沙参、北沙参、黄芩、丹皮、荆芥穗、山茶花、泽泻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引血下行,止衄顺经。
【主治】每届经期,鼻衄吐血(为代偿性出血,亦名倒经),而经量减少,并伴有面赤。咽干、心烦易怒、便结溲红等症
24.健脾化湿方
【处方】茯苓12克,炒白术、怀山药各10克,生薏苡仁12克,海螵蛸、杭白芍各10克,香白芷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健脾扶土,化湿止带。
【主治】带下色白,无臭秽,或略带有腥气、绵绵不绝;或偏多,甚或劳累即下,久则伴有头晕、疲惫少力,或伴有腰酸。如月经中期,带下略多无秽气者为生理性,当属例外。苔薄白,脉濡或缓。
【加减】如兼气虚疲惫者加党参、黄芪;有腰酸者可加杜仲、川断,狗脊择用;兼头晕者加枸杞子;有溲频遗尿者加覆盆子、金樱子;兼大便不实者加菟丝子、陈芡实;伴溲热不畅、白带微黄者加栀子、车前子;带黄而气秽者加椿根皮、鸡冠花、黄柏。
25.和中保孕方
【处方】茯苓12克,姜半夏5克,姜竹茹6克,桑寄生、炒白术、黄芩、苏梗各10克,陈皮5克,苎麻根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健脾和中,止恶安胎。
【主治】妊娠恶阻。妊娠初期泛恶纳呆,或食入即吐,阻碍饮食,甚则口吐黄水,严重者间有血液。择食厌食,恶闻异味,或形寒口淡,头晕目眩,倦怠嗜卧,小便稍频,或食欲反常,或伴有胸闷。苔薄或略腻,脉弦滑或较数。
26.枳实芍药散
【处方】枳实(烧令黑,勿大过)、芍药各等份
【用法】上2味,杵为散。每次服3克,每日3次,以麦粥下之。
【主治】癥瘕。癥瘕的成因,如经行期间盆浴或性交,及治游致病的传染,或生殖道手术、结核与产后疾病等因素可直接引起盆腔内部的感染,以致出现许多局部的如肿块增厚等癥瘕体征。
27.完带汤
【处方】白术、山药各30克,人参6克,白芍15克,车前子、苍术各9克,甘草3克,陈皮、荆芥穗、柴胡各2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带下病。古人将带下分为五种类型:白带、黄带、赤带、黑带、五色带。临床上常见带下色白或白如米泔,或白如痰浊;色黄或黄绿如脓;或赤白相兼,或杂色混浊。带质或清稀,或稠黏,或无臭,或腥臭,或秽臭,或腐败恶臭。常伴有不同的全身或局部症状,如小腹痛、腰骶痛、发热、局部发痒或坠痛、肿胀等。黑带、五色带较少见。
【加减】如肾虚腰痛者,加杜仲12克,菟丝子10克;寒凝腹痛者,加香附10克,艾叶3克;若带下日久,滑脱不止者,可选加固涩止带药,如金樱子、龙骨、芡实、乌贼骨之类。
28.崩中下血方
【处方】当归10克,生地12克,白芍10克,地榆12克,侧柏叶、女贞子各10克,旱莲草20克,龟板、丹皮炭、阿胶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崩漏,经血狂行或淋漓不止
【功效】养阴清热止崩。
【加减】阳虚崩漏,素体阳虚,或久崩久漏导致阳虚。面色白,下血色淡红质稀,肢冷便溏,苔薄质淡,脉缓弱,证属阳崩。治宜温阳固摄。党参15克,黄芪20克,当归10克,生地炭30克,炮姜炭3克,白芍12克,附片、牛角各10克,仙鹤草30克,阿胶10克
29.桂枝茯苓丸
【处方】桂枝3g 茯苓12g 赤芍12g 丹皮12g 桃仁10g
【主治】血瘀经闭或痛经,子宫肌瘤,盆腔炎。产后恶露不尽, 子宫内膜异位症,宫外孕。
30.理气化瘀方
[处方]茯苓桂枝 赤芍 桃仁 败酱草 红藤 川楝子 延胡索 制香附 紫草根
[主治]慢性盆腔炎。
31、化瘀消坚方
[处方]云茯苓桂枝 赤芍 丹皮 桃仁 海藻 昆布 炙甲片 皂角刺 鬼箭羽 地鳖虫
[主治]妇女啯瘕,主要治疗子宫肌瘤。
32.健脾益肾消脂汤
[处方] 炒当归10克大生地10克 白芍10克川芎6 克 仙灵脾12克 巴戟肉12克 仙茅10克 石菖蒲5克 白芥子3克 生山楂20克云茯苓12克炒白术10克怀牛膝 10克
[用法] 每日一剂,水煎二次,早晚分服
[功效] 健脾益肾,化痰消脂调经。
[主治] 痰湿闭经。其特点为闭经后形体肥胖或肥胖后形成闭经。
33.四物调冲汤
【处方】炒当归10克,川芎6克,赤芍10克,制香附10克,川牛膝10克,延胡索12克,制乳没(各)6克,生蒲黄12克,艾叶3克。
【功效】活血化瘀,调经止痛。
【主治】由瘀滞引起的经行腹痛,翻滚不安,甚至痛剧拒按,不能忍受,以致晕厥;或经量不畅或过多,有下瘀块后腹痛稍减者,也有经量愈多愈痛者。本症多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因宿瘀内结,积久不化
34.温经散寒汤
[处方] 当归10克川芎lo克赤芍12克 自术12克紫石英20克葫芦巴6克五灵脂12克金玲子10克延胡索10克制香附12克小茴香6克艾叶6克
【用法] 经行腹痛开始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功效] 温经化瘀、散寒止痛。
[主治] 经前或经时小腹拧痛或抽痛,凉而沉重感,按之痛甚,得热痛减,经行量少,色黯有血块,畏寒便溏,苔白腻,脉沉紧。
35.育肾健脾安胎汤
[处方] 菟丝子12克炒杜仲12克炒川断12克桑寄生12克炒党参12克炒白术10克云茯苓12克大生地10 克苏梗10克 苎麻根10克
[用法] 每日一剂,水煎二次,分服
[功效] 补肾健脾安胎。
[主治] 习惯性流产。
。
36.加味顺经汤
【处方】当归10g大生地10g白芍10g丹皮12g黄芩12g沙参10g荆芥穗10g牛膝茜草10g山茶花10g泽泻10g
【主治】经行吐衄
【加减】
①鼻衄:加茅根、芦根、枯芩。茅根清肺止血,有奇效。
②吐血:加旱莲草、茜草、黄芩。
③治倒经不用川芎,因其性上冲巅顶,走而不守,于倒经不利。
④治倒经,不能单纯止血,否则经血非但不得畅行,甚至吐血更甚,结果适得其反。
37.清热化湿汤
【处方】云茯苓12克赤芍10克丹皮12克川桂枝3 克败酱草30克红藤20克鸭跖草20克金铃子10克延胡索10克柴胡5克怀牛膝10克
[用法] 每日一剂,水煎二次,早晚分服
【功效】 清热利湿,化瘀消痈。
[主治] 急慢性盆腔炎以少腹坠胀疼痛、腰酸、赤白带下为丰症。
38.柔肝息风方
【处方】生地黄12g,当归身9g,白芍12g,丹参4.5g,天麻9g,生石决明15g(先煎),僵蚕9g,制首乌9g,钩藤9g(后下),桑寄生12g,夏枯草12g,泽泻9g。
【功效】滋肾养血,平肝息风。
【主治】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头痛头晕,心烦易怒,咽干口燥,腰酸溲频,或兼浮肿。脉弦细而滑,舌红苔腻等。
【加减】头痛较甚,血压持续不降,加密蒙花9g,山羊角15g(先煎)。蛋白尿,加鹿衔草12g,茯苓12g,芡实12g。浮肿严重,加茯苓皮15g,炒白术15g,天仙藤15g。痰涎壅滞,加鲜竹沥30g(冲饮)、旋覆花6g(包煎)。心烦少寐,加琥珀多寐丸3g(吞服),莲子心3g。出现早期昏迷,可用至宝丹1支(吞服)。出现先兆子痫,加用自制止痉散(羚羊角粉0.3g,天竺黄粉1g,全蝎粉1.5g)。
【方源】《蔡氏妇科经验选集》
39.降压消肿方
【处方】炒白术9g,怀山药9g,茯苓皮15g,炒当归9g,钩藤9g(后下),生石决明15g(先煎),穞豆衣9g,桑寄生12g,丹参4.5g,车前草15g,山羊角12g(先煎),陈皮4.5g。
【功效】健脾利水,平肝降压。
【主治】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遍身浮肿或下肢肿胀,纳少腹胀,头晕倦怠,大便不实,血压偏高。脉滑少力,苔白而腻。
【加减】浮肿较甚,加天仙藤12g,防己6g。蛋白尿,加生黄芪9g,碎米荠15g。头痛甚,加僵蚕9g,天麻9g。痰涎壅滞,加佛耳草12g,桑白皮9g。气滞腹胀,加大腹皮9g,紫苏梗6g。纳谷不馨,加地枯萝12g,焦六曲9g。
【方源】《蔡氏妇科经验选集》
40.六郁舒解方
【处方】 川芎4.5g,当归9g,制香附9g,枳实4.5g,郁金9g,红花4.5g,生山楂9g,瞿麦9g。
【功效】 舒气解郁,活血调经。
【主治】用于七情郁结,经水不通,纳少嗳气,脘腹胀闷。脉弦略滑,苔薄黄腻。
【加减】 气滞腹痛,加川楝子9g,乌药6g。喉间痰滞,加白芥子3g,莱菔子9g。湿郁小便不利,加卷柏9g,童子益母草9g。食滞胀满,加焦六曲9g,谷芽12g,麦芽12g。热结便秘,加生大黄9g,全瓜蒌12g。
41.导痰顺气方
【处方】 川芎4.5g,当归9g,制香附9g,川牛膝9g,石菖蒲4,5g,制胆南星4.5g,白芥子3g,法半夏4.5g,枳壳4.5g,白茯苓12g,焦白术9g,青皮4.5g,陈皮4.5g。
【功效】 化痰导滞,行血通经。
【主治】积痰下流胞门,闭塞不行,或肥人脂满,痰涎壅盛,月事不行。
【加减】气郁胸闷,加广木香3g,瓜蒌皮9g。血郁腹痛,加延胡索9g,丹参9g。血虚眩晕,加柏子仁9g,枸杞子9g,鸡血藤9g。纳谷不馨,加谷芽12g,麦芽12g,焦六曲9g。肝郁乳胀,加柴胡4.5g,广郁金9g,穿山甲9g。面热升火,加炒知母6g,炒黄柏6g,左牡蛎30g。烦躁易怒,加淮小麦15g,川黄芩4.5g,生甘草4.5g。
【方源】《蔡氏妇科经验选集》
42.利水保安方
【处方】 炒白术12g,大腹皮9g,泽泻9g,紫苏梗6g,陈皮4.5g,茯苓皮15g,防风4.5g,天仙藤12g,姜皮3片。
【功效】 健脾利水,消肿安胎。
【主治】妊娠五六月,腹部膨大如临产状,心悸气短,面浮肢肿,步履艰难,小便短少等。
【加减】 肿胀甚者,加枳壳3g,桂枝2g。面目浮肿,加黄芪12g,桑白皮9g。下肢肿胀,加木瓜4.5g,汉防己6g。胸脘胀闷,加木香3g,川厚朴3g。心悸气短,加葶苈子4.5g,淡远志4.5g。
【方源】《蔡氏妇科经验选集》
43.抑木扶土方
【处方】炒白术9g,杭白芍9g,怀山药9g,焦薏苡仁12g,桔梗3g,防风3g,青皮4.5g,陈皮4.5g,白茯苓12g,吴茱萸3g,潞党参9g。
【功效】 健脾抑肝,化湿止泻。
【主治】经前或临经大便溏泄,脘腹胀满,面浮肢肿,神疲乏力。脉濡,苔淡薄。
【加减】 五更泄泻,加补骨脂9g,煨肉豆蔻6g,炮姜炭2g。面浮肢肿,加生黄芪12g,生甘草3g,桂枝3g。经前乳胀,加柴胡4.5g,鹿角片9g,黄芪9g。头痛眩晕,加枸杞子9g,潼蒺藜9g,白蒺藜9g,蔓荆子9g。小腹胀痛,加煨木香3g,大腹皮9g,官桂3g。泛恶纳差,加焦山楂12g,鸡内金炭6g,谷芽15g,麦芽15g。
【方源】《蔡氏妇科经验选集》
44..滋润镇泄方
【处方】 生地黄12g,女贞子9g,滁菊花6g,怀牛膝9g,煅龙骨15g,煅牡蛎15g,炙龟甲9g,炒牡丹皮6g,天冬9g,麦冬9g,羚羊角粉0.3g(吞服)或山羊角12g代用。
【功效】 滋阴潜阳,平肝泄火。
【主治】更年期经事紊乱,头痛眩晕,心烦失寐,潮热汗出,口干溲赤。脉弦细数,舌边尖红。
【加减】 经行量多,去牛膝,加墨旱莲15g,阿胶珠9g,三七末3g(吞服)。头痛肢麻,加全蝎3g,蔓荆子9g,钩藤9g(后下)。夜不安寐,加合欢皮9g,首乌藤9g,酸枣仁9g。心悸怔忡,加茯神9g,柏子仁9g,朱远志4.5g。烘热汗出,加地骨皮9g,浮小麦15g,坎炁2条。
45. 消坚汤
【处方】桂枝5g,赤芍10g,丹皮10g,茯苓12g,桃仁泥10g,三棱10g,莪术10g,鬼箭羽20g,水蛭5g,夏枯草12g,海藻10g。
【功效】消癥散结
【主治】治疗子宫肌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