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世英:儿科方】
何世英(1912—1990),男,天津市人。自幼喜读诗书。20世纪30年代自学中医。1936年毕业于华北国医学院,成为名医施今墨的高徒。从事中医工作50余年,熟读经典,精通医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精通内、妇、儿科。早年从事中医内科,灵活运用经方、时方,从事中医儿科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经方用之得当,效如桴鼓,但囿于经方一隅,是不能解决一切外感热病的。在某些情况下,必须用温病辨证及应用时方才能取得效果。何世英先生治疗小儿疾病,紧紧把握小儿的脏腑生理、病理特点,曾精辟地指出:小儿肝常有余,易木旺生风。久病伤阴,也常虚风内动,心火常炽,受邪易蒙清窍,脾常不足,易虚易实,常相兼见,肺尤娇嫩,易邪壅火克;肾虚多由先天不足,久病亦可致虚。
1.疏表散
【处方】淡豆豉24克,山川柳、荆芥穗、栀子皮、大青叶各9克,板蓝根18克,粉葛根9克,金银花、连翘、象贝母、白茅根、天花粉、元参、陈皮、黄芩各18克,桑叶、蝉蜕各12克,赤芍18克,羚羊角粉1.5克,犀角粉1.2克(用水牛角粉12克代替)。
【制用法】剂型为糖颗粒散剂。每包1.8克重。1日总量:1岁1包,2~3岁2包,4~6岁4包。分2~4次服。
【功效】散风清热。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急性咽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幼儿急疹、荨麻疹。
【禁忌】阴虚发热、结核性发热忌用。
2.清降丸
【处方】皂角子、板蓝根、元参、赤芍、蚕沙、麦冬、生大黄、白茅根、金银花、连翘、生地各18克,粉丹皮12克,青黛、薄荷、川贝母各9克,粉甘草6克。
【制用法】剂型为丸剂。共为细末,蜜丸。每丸1.5克重。1日总量:1岁2丸,2~3岁4丸,4~6岁6丸,9岁8丸。分2~3次服。
【功效】清热凉营,解毒消肿。
【主治】急性咽炎、扁桃体炎、腮腺炎、猩红热、疱疹性口腔炎等伴有大便干燥者。
3.清化丸
【处方】穿山甲、皂角刺、天花粉、连翘各18克,金银花30克,黄柏、紫花地丁、蒲公英、元参、黄芩、黄连、赤芍各18克,白芷、乳香、没药、山慈姑、川贝母、丹皮各9克。
【用法】共为细末,蜜丸。每丸1.5克。1日总量:1岁2丸,2~3岁4丸,4~6岁6丸。分2~3次服。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排脓。
【主治】疮疖、急性淋巴结炎、化脓性脑膜炎。
4.吹喉药1号
【处方】硼砂30克,朱砂、元明粉各6克,冰片3克(此方药味与冰硼散相同,但剂量不同。冰硼散另有一方只有3味药,与此差别更大)。
【制用法】剂型为散剂。共为极细末,装瓶密封。以药鼓或竹管将药少许吹入咽部,每日数次。
【主治】轻型白喉。
5.吹喉药2号
【处方】煅龙骨、硼砂各9克,珍珠4.5克,冰片3克,青黛6克。
【制用法】剂型为散剂。制法同前,用法同前。
【主治】重型咽白喉及皮肤白喉。
6.吹喉药3号
【处方】儿茶、没药、黄芩、冰片、硼砂各3克,五倍子15克。
【制用法】剂型为散剂。制法同前,用法同前。
【主治】极重型白喉及皮肤白喉。
7.清肺丸(片)
【处方】前胡、桔梗、苦杏仁、炒枳壳、紫菀、旋覆花、天竺黄各6克,象贝母、黄芩各9克,橘红、神曲、海浮石各12克,苏子6克,苏叶、薄荷、甘草各3克。
【制用法】剂型为蜜丸,重1.5克。片剂,每片0.3克。1日总量:1岁2丸,2~3岁4丸,4~6岁6丸。分2~3次服。每丸相当片剂2片。
【功效】宣肺解表,止嗽化痰。
【主治】急性气管炎,风热感冒咳嗽,吐白黏痰或黄稠痰。干咳无痰,肺虚久咳。
8.咳而安
【处方】款冬花4.5克,川贝母9克,知母6克,麦冬、元参、天冬、百合各9克,甘草3克,丹皮4.5克,马兜铃4.5克,枇杷叶6克,北沙参9克。
【制用法】剂型为丸剂。共为细末,蜜丸,每丸1.5克重。1日总量:1岁2丸,2~3岁4丸,4~6岁6丸。咳剧加重用量。百日咳高潮期可加量0.5~1丸。减轻后再恢复一般用量。
【功效】滋阴润肺,止嗽化痰。
【主治】无表证的急性咽炎、喉炎,气管炎的剧烈咳嗽,或少痰的久咳、阴虚咳嗽或百日咳等。外感咳嗽初起。本方为何世英先生治疗阴虚咳嗽的有效验方。
9.化痰散
【处方】川贝母9克,猴枣0.3克。剂型为散剂。
【用法】上药混合研匀,每包1克重。1日总量:1岁1包,2~3岁2包,4~6岁3包。分2~3次服。
【功效】清热、化痰(稀释痰液,抑制分泌)。
【主治】急性支气管炎、哮喘性支气管炎的迁延状态、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出现肺热证的痰涎壅盛以及喉头疾患的分泌物壅塞等,急性呼吸道炎症初起,需要促进排痰者。宜适用于痰热阻塞气道而致咳喘憋气之证。
10.解痉散
【处方】天竺黄7.5克,川贝母7.5克,麝香0.3克。剂型为散剂。
【用法】上药混合研匀,装瓶密封备用。每次服0.6克,温开水送服。
【功效】通窍化痰。
【主治】痰浊阻滞、气机不畅。适用于痰热交结、阻塞气道之痉挛性咳嗽或痉挛性支气管肺炎的咳嗽。
11.肺闭宁
【处方】生麻黄3克,生石膏、川贝各9克,杏仁、苏子、桔梗、西洋参、旋覆花、前胡各4.5克,葶苈子、细辛、五味子各1.5克,橘红6克,海浮石9克,黄芩、麦冬各6克,大枣5枚,甘草4.5克。
【用法】剂型为散剂。糖颗粒散剂,每包1.35克。1日总量:1岁1包,2~3岁2包,4~6岁4包。分2~3次服。
【功效】宣肺解热,化痰定喘。
【主治】哮喘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出现发热、咳嗽、喘促、呼吸困难、喉中痰鸣等症状。不出现喘咳有痰的肺炎及疹后阴虚证的肺炎。
12.喘逐平
【处方】海藻、昆布、北沙参、麦冬、天冬、茯苓、黄芩、神曲、生石膏各18克,原皮参1.5克,川贝、半夏、橘红、旋覆花、桑白皮、百部、厚朴、炒枳壳、苦桔梗各9克,枇杷叶、苦杏仁各12克,蛤粉30克,马兜铃15克,冬瓜子、甜瓜子各24克,五味子、净麻黄各3克。
【制用法】剂型为丸剂。共为细末,蜜丸。每丸1.5克重。1日总量:1岁2丸,2~3岁4丸,4~6岁6丸。分2~3次服。
【功效】定喘,止嗽,化痰。
【主治】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化脓症等。肺结核的咳喘以及不属于呼吸道疾患的喘息。
13.痼痛定
【处方】菊花、钩藤各12克,地龙、僵蚕各9克,蜈蚣2条,煅磁石18克,生石决明24克,豨莶草12克。剂型为丸剂。
【用法】共为细末,蜜丸。每丸1.5克重。1日总量:1岁以内1~2丸;1~2岁2~4丸;3~6岁4~6丸;7~10岁6~9丸;11~14岁9~12丸。分2~3次服。
【功效】解痉止痛。
【主治】小儿神经性头痛、不明原因的顽固性头痛。
14.抗痫灵
【处方】天竺黄、胆南星、僵蚕各9克,白附子4.5克,全蝎3克,钩藤9克,白矾1.5克,郁金4.5克,青礞石9克,煅磁石30克,朱砂1.5克,半夏、菊花各9克,沉香1.5克,龙胆草3克,竹沥、神曲各15克,紫石英18克,牛黄0.6克,羚羊角粉0.6克。
【制用法】剂型为丸剂,蜜丸。每丸1.5克重。1日总量:1岁以内1~2丸;1~2岁2~4丸;3~6岁4~6丸;7~10岁6~9丸;11~14岁9~12丸。分2~3次服。
【功效】清热化痰,平肝息风。
15.回苏散
【处方】犀角(水牛角代)1克,牛黄、麝香、龙涎香、薄荷各0.3克,朱砂1.5克,琥珀3克。剂型为散剂。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瓶装密封。儿童每日服1.2~2.4克,小儿每日服0.6~1.5克。白开水送服。
【功效】清热解毒,清心通窍。
【主治】温病高热、神志不清、痰热互结之实热证。
16.磨积片
【处方】炒神曲、生山楂、茯苓、陈皮、炒麦芽、泽泻、白术各9克,清半夏、藿香、厚朴、苍术、甘草各4.5克。
【制用法】剂型为片剂。每片0.3克。1日总量:1岁6片,2岁9片。分2~3次服。
【功效】消导化积,健脾止泻。
【主治】伤乳或伤食泄泻的单纯性消化不良,大便黄稀,带有不消化奶瓣及少量黏液或粥状大便。
17.增食丹(片)
【处方】焦神曲、焦山楂、茯苓各9克,清半夏6克,陈皮9克,连翘、莱菔子、焦麦芽、焦谷芽、炒枳壳、厚朴各6克,砂仁3克,焦内金、焦槟榔各9克。
【用法】剂型为片剂。每片0.3克。1日总量:1岁4片,2~3岁9片,4~6岁12片。分2~3次服。大便秘结,可酌加用量1/3~1/2。
【功效】健胃,化食,消胀满。
【主治】纳呆、食后胀饱、停乳、停食、嗳气、矢气、消化不良,有腹泻及大便黏稠腥臭者。脾虚胃弱者忌用。
16.荡痢平
【处方】黄连6克,广木香4.5克,白头翁9克,秦皮6克,山楂炭9克,川厚朴4.5克,血余炭9克,藿香梗4.5克,车前子、谷芽炭、麦芽炭各9克。
【制用法】剂型为片剂。每片0.3克。1日总量:1岁4片,2岁8片,3岁9片,4岁12片。
【功效】清湿热,止泻痢。
【主治】急性菌痢。泻脓血便或深绿色黏液便、腹痛下坠、大便次数多而量少、身热或不热、食欲不振或呕吐者。
19.溃疡丸
【处方】紫丹参、香附米炭各60克,干姜15克,荜茇、肉桂各36克,广砂仁37.5克,檀香12克,公丁香6克,紫豆蔻、姜黄各18克,附子15克,汉三七9克,焦内金24克,柴胡9克。
【制用法】剂型为丸剂。共为细末,蜜丸。每丸3克。饭后半小时服1丸,每日3次(10岁以上量)。
【功效】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属于寒证者。
20.疳积饼
【处方】焦内金、焦黑芝麻各15克。
【用法】共为细末,制成饼状。婴幼儿每次服3克,温开水送服。
【功效】消积化疳。
【主治】慢性消化不良及营养不良。疳积饼方中焦内金消导健胃,焦黑芝麻养肝益肾。一消一补,补消兼施,适用于小儿体弱、脾运欠佳、消化力弱等消化不良及营养不良之病,可长期服用。
21.胆郁通
【处方】茵陈150克,郁金75克,甘草15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蜜丸。每丸1.5克。1日总量:1岁2丸,2~3岁4丸,4~6岁6丸。
【功效】清利湿热,利胆消黄。
【主治】急性传染性肝炎(包括黄疸型与非黄疸型)、溶血性黄疸、慢性间歇性幼儿黄疸等辨证属于阳黄者。
22.消水灵
【处方】茯苓、冬瓜皮、山茱萸各15克,山药、车前子、旱莲草各18克,瞿麦、桑白皮、路路通、猪苓、萹蓄、泽泻、广陈皮各9克,滑石30克,生姜皮4.5克,血琥珀、木通各6克,粉甘草3克。
【用法】共为细末,蜜丸。每丸3克。每日2丸,早、晚各服1丸(6岁以下量)。
【功效】健脾益肾,利湿行水。
【主治】以阳水水肿为主症的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及肾病的进展期。水肿属阴水证者,本药不宜应用。
22.蟾蜍散
【处方】蟾蜍2只,巴豆14粒。
【用法】在蟾蜍口内各装入7粒巴豆,焙干后轧细面。以上共分4天服用,为13岁儿童用量。13岁以下酌减。
【功效】解毒利水。
【主治】尿毒症合并腹水者。适用于肾小球肾炎、肾病后期,出现尿毒症同时伴有水肿尿少者。
24.实肾丸
【处方】山茱萸、玉竹、枸杞子、旱莲草、黄精各18克,熟地30克,益智仁、菟丝子、女贞子各18克,何首乌30克,怀山药36克。
【用法】共为细末,蜜丸。每丸3克。6岁以下2丸,早、晚各1丸。
【功效】益肾,健脾,滋阴。
【主治】慢性肾炎与肾病之蛋白尿,辨证属肾阴虚者。方中各药均系益阴补肾之品,长期服用有促进肾功能逐渐恢复达到控制蛋白尿的作用。
23.双效丸
【处方】党参、茯苓、白术、当归、杭白芍、紫丹参、神曲各27克,制附子127克,鹿角胶27克,熟地、肉苁蓉各36克,生黄芪90克,砂仁、川芎各13.5克,生鳖甲27克。
【用法】共为细末,蜜丸。每丸1.5克。1日总量:6岁以上每日2~3次,每次1丸。6岁以下酌减。
【功效】气血双补,温阳生血。
【主治】贫血及再生障碍性贫血。
26.凉荣丸
【处方】生地36克,元参、丹皮、杭白芍、知母、阿胶、当归、栀子、白茅根各27克,生鳖甲45克,水牛角粉9克。
【用法】共为细末,蜜丸。每丸3克。1日总量,6岁以上每日2~3次,每次1丸。6岁以下酌减。
【功效】滋阴、凉营、止血。
【主治】血液病,有出血倾向者。本方是何老用治紫癜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出血倾向的效方。
27.流行性乙型脑炎偏热1号
【处方】金银花、连翘各9克,薄荷4.5克,苇根15克,杭菊花、板蓝根、荷梗各9克,生石膏15克,生栀子、淡竹茹各9克。
【用法】水煎剂,每剂煎100毫升(煎好备用,以下皆同)。5岁以下每次25毫升,每日2~3次;5岁以上每次50毫升,每日2~3次。服至病情稳定3天后停药。
【功效】辛凉透邪。
【主治】用于乙型脑炎轻型及部分普通型的偏热证。
28.流行性乙型脑炎偏湿1号
藿香、香薷各4.5克,扁豆衣6克,杭菊花9克,荷梗15克,淡竹叶、薄荷各4.5克,连翘12克,益元散18克,清半夏6克。水煎剂,每剂煎100毫升。5岁以下每次25毫升,每日2~3次。5岁以上每次50毫升,每日2~3次。服至病情稳定3日后停药。
【功效】清暑解表。
【主治】乙型脑炎轻型及普通型的偏湿证。方中藿香、杭菊花、香薷、薄荷清暑解表,荷梗、扁豆衣、淡竹叶、连翘、益元散清暑利湿,清半夏降逆、燥湿、和胃。
29.消黄汤
【处方】茵陈15克,川黄柏、栀子、黄芩各6克,川黄连3克,生大黄1克。
【用法】水煎浓缩至20毫升频服。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消黄。
【主治】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败血症。本方用于新生儿败血症也有效果。
30.肺炎1号(即肺炎汤)
【处方】白人参3克,麦冬、五味子各6克,麻黄0.75克,杏仁3克,桔梗、天花粉、陈皮各4.5克,川贝母1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浓缩至20毫升,频服或鼻饲。
【功效】宜肺平喘,扶正祛邪。
【主治】新生儿肺炎、憋气、喘息、发绀等,肺部啰音较多者。
31.肺炎2号
【处方】麻黄1.5克,杏仁4.5克,葶苈子3克,紫丹参、红花各6克,桃仁4.5克,白人参3克,麦冬6克,五味子3克,生黄芪9克。
【用法】水煎浓缩至20毫升,每次5毫升,每日4次。
【功效】宣肺平喘,益气活血化瘀。
【主治】新生儿肺炎,体质虚弱,肺部啰音少或无者。新生儿肺炎,见有呼吸微弱、憋气发绀、肺瘀血,以致有可能影响呼吸、发生循环衰竭者,较为适宜。
32.婴幼儿消化不良止泻1号
【处方】野党参、焦白术各4.5克,茯苓6克,广陈皮、泽泻各4.5克,苍术6克,半夏曲3克,炙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4次服。
【功效】健脾利湿。
【主治】单纯性消化不良(伤乳泻及伤食泻)
33.婴幼儿消化不良止泻2号
【处方】葛根3克,川黄连1.5克,黄芩4.5克,六一散6克。
【用法】水煎,每日4次分服。
【功效】苦寒清热,淡渗利湿。
【主治】肠炎性消化不良(湿热泄泻,热重于湿者)。本方由葛根芩连汤合六一散而成,重点在于清利湿热,适用于湿热蕴脾,协热下痢之泄泻,症见粪色深黄,同时伴有身热、纳呆、舌苔黄腻、脉象滑数者。使用本方应该中病即止,若过服苦寒,恐伤及脾胃,易生枝节。
34.肾炎血尿方
【处方】阿胶、仙鹤草、蒲黄炭各9克,三七4.5克(冲服)。
【用法】水煎。其中三七研细末,用汤液分3次冲服。
【功效】育阴化瘀止血。
【主治】肾炎血尿明显者。
35.治血尿兼水肿方
【处方】生地18克,木通9克,白茅根30克,竹叶4.5克,三七3克(冲服)。
【用法】水煎诸药,冲服三七,每次1.5克,分2次服。
【功效】凉血止血,利水消肿。
【主治】肾炎水肿与血尿俱明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