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合一是天方夜谭吗?----从心灵到身体、从身体到心灵,两性关系的殊途同归

最近接触到一个咨询案例,引发了关于此文的思考:从心灵到身体、从身体到心灵——两性关系的殊途同归。

来访者是一位男性,离异无孩;女方未婚。经介绍认识,交往了两年多,半个月前,女方决意分手,断绝了与男方的一切联系。两人在一起时状态还不错,也亲密,但第二天女方就全变了,这样分分合合几次,这一次女方是决意分开了。男方反思自己做过一些让女方无法接受的事情:一是女方有与他结合的意愿,男方出尔反尔;二是30多岁的她第一次怀孕,但孩子没保住;三是流产后男方不闻不问,没有关心和爱护。

男方疑惑不解的是:为什么在一起时还好,第二天突然就变了?从女性心理的角度分析:男方能在亲密关系中给女方带来好的感觉,这样身体能合拍;分开之后,从他一贯对待她的方式,她感觉到这个男人不能作为一个长远和可靠的打算,因为她的心灵不能得到滋养、她的身体不能得到爱护(流产以后男方不闻不问)。对于女人而言,仅仅有性还不够,需要身体和心灵的合一。

男人或者阅人无数、或者男权、或者以征服世界为己任、或者无知无觉,对于两性关系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漠视或伤害了对方之后,才蓦然发觉对方曾来到过自己的心房,如果善待她,或者她可以成为心脏四个房间中某一个房间的房客;又或者成为房东也未尝不知。

莎士比亚说:女人是天生的弱者。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接触到一些颇为强势颇有气场的女性,但在她们的内心深处,无不外乎有一个年幼的女孩、一个需要关爱和呵护的女孩,也只有这个是最能触动她们的点。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一书中有关于贞节牌坊的文章,至今记忆犹新。在他的老家浙江余姚,1946年出生的他,在童年时期看到不少矗立、高耸、无字的牌坊。待字闺中的年少女子听闻未曾谋面的夫家郎君暴病而亡或者意外身故,便自尽以示贞节,但凡有钱人家的女儿便立了牌坊以示标榜。但从盗墓老头含混不清的言词中,依稀听到说那些女子的坟墓是空的,不见尸首。

那些女子去了哪里?老家庙里的尼姑去世之后,藏匿于屋梁之上的包裹中有她们刺绣的鸳鸯戏水,那该是她们待字闺中时习会的女红罢?再后来,庙里有了不知来自何处的女教师,她们有文化懂教养种花养草,过着遗世独立、与家人隔绝的日子。

尼姑和女教师,她们并没有为了莫须有的牌坊,而以付出生命为代价。中国女性走过了列女传、走过了三寸金莲、走过了贞节牌坊、走过了张爱玲三毛、走过了宽肩垫肩(改革开放之后有一个时间段,女性的服饰流行过一种垫肩以致肩宽的样式,当然现在的眼光看来很滑稽的一种样式,但这种服饰的特征却展示出了那个时代的一种心理现象:女性的独立,像男人一样追求经济和思想的独立!),到如今的中国女性,她可以柔美、她可以妩媚、她可以中性、她可以……

在不久前的过去,中国婚姻走过的道路大约是这样:自由恋爱或介绍认识、订婚、结婚,一个一个程序地走,按部就班,直到新婚洞房夜才算是走完了从心灵到身体的漫长过程。全幸运的,从心灵合拍走到了身体合拍;二分之一幸运的,心灵还合拍,但身体不合拍,将就着过了;全不幸运的,心灵也不合拍,身体也不合拍,戕害了心灵、摧残了身体。

现代社会,部分沿袭了这样一个传统的过程,但大部分走的是相反的一条道路:从身体到心灵。身体成为了一种交流方式,在身体的交流中,有心灵的碰撞,身心能合拍的,从进行时变成了未来时;身心不合拍的,从进行时变成了过去时。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在碰碰撞撞中寻觅。

这是一个多元的时代,一个个性的时代,一个自由的时代。从心灵到身体、从身体到心灵,是殊途;同归,归于何处?归于:身心合一。从心灵到心灵,有悖于人的动物属性;从身体到身体,有悖于人区别于动物。身心合一,琴瑟和鸣。

两性关系属于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可以从三个层面直觉解读:

一、精神的层面(精神上的共鸣) ;
二、心理的层面(心理上的依恋) ;
三、生理的层面(性的愉悦);

请你闭上眼睛,深呼吸,不用你的头脑去思考,而用你的身体去感觉。就你目前的两性关系,以上三项分别打分,最高分10分,最低分0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