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干先晒后摘?解开童年疑惑之坚果加工流水线

疫情期间每天在家吃各种坚果零食,嘴巴吃得有些上火。

坚果对我来说一直是个很神奇的存在,毕竟从它们的外观上很难联想到它们到底是从哪儿来的,于是今天小编决定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通过各种纪录片带大家看看各种坚果、蜜饯干果的来路,同时它们的制作过程看着莫名舒爽,刚好能缓解一下疫情新闻带来的焦虑。

 瓜子:我是从向日葵上被打下来的 

第一个肯定是我们的国民零嘴儿瓜子,这里指的是最常见的葵花籽,是向日葵的果实。

向日葵于我们而言还是一个外来物,它原产于北美洲,四百多年前才传入我国。在又高又大的向日葵中,葵花籽就长在它那张「大圆脸」中间,密密麻麻地排列着。

想吃葵花籽就需要把它剥下来,一粒粒剥葵花籽的过程还是很需要耐心的。

虽然看着效率不是很高,但它可以发展为一项家庭活动,场面瞬间温馨了起来。

当然也可以用比较粗犷且高效的「敲打」方式,简单直接还利索,就是有点担心葵花籽会不会直接被敲碎了。

 葡萄干:先晒干再摘下来? 

甜甜的葡萄干一吃就停不下来,但你可能不知道有一种葡萄干的制作工序竟然是先晒干再采摘。

这种奇特的方式一般是先由农民伯伯搭好葡萄架子,把枝丫绑上藤架,等着葡萄生长。当葡萄长得差不多了的时候,农民伯伯会先剪断枝干,断了葡萄的养分:

挂在藤架上的一串串葡萄在催干剂叠加充足的阳光日晒下,葡萄就会变成葡萄干。

不过也有先摘后晒的葡萄干。

采摘好的葡萄被统一铺在专门搭建的支架上:

也是经过催干剂和日晒更干的双重作用,等着葡萄变成干,水份变少后,葡萄的口感也更甜了。

在一些地方还有一种更随意的方式,就是葡萄采摘下来后直接就地晒干,这种做法都省下了搬运的工序。

不过这种方式毕竟相对随意,一般仅限于家庭小作坊,晒着自家吃的那种。

 无核西梅干:身体一紧,我的核就掉了 

小编最喜欢吃无核西梅干了,替它去核也是一道神秘的工序。先从采摘开始看起,一般来说,采摘机会用摇晃抖落的方式让西梅从树上掉下。

接着清洗过后的果子们会被送去烘干,它们乖乖地被安排在架子上摞高,在高温箱中烘烤,出来后就是干果了,但在去核之前它们还要经过大锅的蒸煮,把果子变软,才好去核。

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去核,这里用到的去核机设计巧妙,它分为两部分,上面有一排排小棍,下面是一个带有圆孔的底座板。

这个圆孔底座还有玄机,里面有可以夹紧的钳子:

当煮好的软西梅被安排在底座圆孔中后,上面的小棍往下一捅,下面的钳子再用力一夹,核就会掉落下去,只留下果肉。只是这种方法难免会连一些果肉一起捅落,西梅就是这么被去核的。

不过还有一种小作坊式去核机,需要人手动把梅子肉放在孔洞处,虽然看着效率没有刚刚的高,但过程还是挺有意思的。

 核桃:一压我就炸开了 

核桃太难剥了,一般来说,我要么用曾经的开核桃王者诺基亚砸开,要么就直接买超市里剥好的核桃仁,剥好的核桃仁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它们竟然果肉完整,很少破碎,而我的开壳方式总是很难吃到完整的核桃仁。

曾经以为土黄色的它可能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吧......但核桃其实长在树上,土黄色的硬壳外其实还有一层苞皮,等核桃成熟后会自动开裂。

成熟后收获机又来抖动核桃树了,用这种抖动方式摘果子看着莫名舒爽。

清洗好后机器会对不同大小的核桃进行分拣,毕竟不同大小的核桃所需要的开壳压力大小不同,分拣后才好开壳。

开壳采用的是机器按压方式,一压下去核桃就崩开了,核桃炸开速度很快。

这种方法压出的核桃仁当然也会有破碎的,只不过它们还要经过机器筛检出相对完整的核桃仁。所以说机器开壳不是没有破碎的,只是考虑到品相问题,碎掉的核桃仁不会被包装起来直接放到超市里售卖。

 碧根果:我的命运和核桃差不多 

碧根果这几年貌似特别流行,它的果仁非常香,也是一吃就很难停下来的那种。往上追溯,碧根果和核桃同属胡桃科,外形上,它长得和核桃相似,也叫长山核桃和薄壳山核桃。

图片来源:wikipedia

它们也长在树上:

和采摘核桃的过程相似,用收获机抖抖抖,满地都是碧根果。

机器收割起来效率就是高,车子开过去后它们就会滚入车后面的箱子里,接下来翻滚筒筛检出碧根果果实。

到了加工工厂,碧根果要经历的开壳过程其实和核桃差不多,同样是机器压制开壳,外壳与果仁分离。

除了坚硬的外果皮,它里面还有一层较轻脆的内果皮,去除内果皮的过程需要经过筛子不断抖动,把内果皮抖落。

最终完成果仁与内果皮的分离,这一桶饱满的碧根果仁看着好想拥有啊。

 腰果:我的壳不仅够硬还有毒 

白白胖胖的腰果,来路绝对比核桃、碧根果更令人震惊。

它们不仅长在树上,还长在一个椭圆形水果的下面。

其实这个梨形水果是腰果花托膨大过后的假果,下面灰黑硬壳的腰形部分才是真果,硬壳里也就是我们常吃的白色腰果仁了。

说句题外话,其实它的假果部分饱满多汁,可以当水果来吃。

回到腰果仁的加工过程,腰果成熟后掉落在地上,采摘后把腰形真果从上半部分的假果上取下。

关键是如何去除硬壳,其实这个黑乎乎的硬壳本身有毒,不可食用,去壳过程就是用机器压破外壳:

还有一种上下压制的机器,轻轻压出一个口子,再用小刀剥开取出腰果仁。

白色果仁外面还带着一层灰灰的种皮,这层种皮是可食用的,就是吃起来有些粗糙,口感不是很好。

所以有些工厂还会用小刀手动去除种皮,剥好后就是白白净净的腰果仁了。

这一工序可以说是相当繁琐,需要人工筛检,特别费神。原来每一个白净的腰果仁背后,都有一群辛苦去皮的工作人员。

 开心果:我乐开缝的「嘴」是不是天生? 

穿着白色外套的绿色开心果也有一个一直困扰着我的迷思:它们裂开的口是天生自带的还是经过加工的?

带着刚刚的问题我们从它的源头找起,开心果原本长在树上:

在它白色外套外面,其实还有一层红褐色的外套,剥开红褐色那一层,里面就是自带裂缝的乳白色内果皮,徒手轻轻一掰就能取得里面绿色的核仁,而那些紧闭没有开裂的其实是有生理缺陷的开心果。

心中疑惑终于解开,这么一来感觉开心果就好处理多了,只需要去掉红褐色那一层再清洗烘制就好。

有趣的是给那些没有自动裂开的开心果开壳的过程,这里和核桃差不多,也是用震动按压的方式开口,经过下面这种机器的按压后开心果就崩开了。

 花生:剥壳还是少不了老奶奶 

花生其实是误入这个行列的,毕竟它是豆科草本植物,严格来说和上面的坚果不太一样,但机器剥花生的过程也很有意思,必须要让大家见识一下。

我们常叫它落花生,不难想象它们其实长在泥土里。收获花生的过程需要把它从土里连根拔起,抖落掉泥土,一个个荚果就显现出来了。

把花生从根茎上摘下的过程一般是用机器处理,这种机器里面有不停旋转的滚动刀片,刀片边滚边切割花生根茎。

去完根茎的花生在被送去机器去壳前还要经过高温烘烤,毕竟烘烤后外壳会变脆,才更方便下一步的剥壳。

去壳的机器里面也有刀片,旋转切割,花生壳就掉落了。

只不过刀片割完后,外壳还会跟花生米混在一起,所以需要用机器筛检。先用网格震落的方式,初步过筛。

再用另一种鼓风车脱壳机过筛,这种机器用到的原理,是花生壳与花生米之间的重量差异,花生壳较轻,花生米较重,一过机器花生壳就会被吹到前面散落一地。

花生米就会落入旁边的框内,机器剥壳分拣就完成了。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就是靠老奶奶娴熟的手法徒手剥花生,感觉哪里都离不开万能的老奶奶。

这几个流水线纪录片终于解开了我多年的疑惑,突然有种看透了上面这些干果零嘴儿前世今生的感觉,再看一眼手里的瓜子开心果和花生米,吃起来更有内味了。

参考资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zkoEh2Gar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wKrrW_4VD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eanu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she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uQWaNCc3C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eCIO7lytl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MMULn0OAP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e8DepWX4_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UpZg5q4nx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v8xDdwzxp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EEpLsleTl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kJqLYt2a3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hqW-eZ9Vt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vJHKCyS6J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DyS1WHIfe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eJVTolV_K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_9xXGMYNF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vjg7dvx9K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8BvtVBIoVo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istachio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istachio#/media/File:Pistacchio_di_Bronte.jpg

来源:狂丸科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