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的70后,庆幸首套房买在园区。

上周故事:
澳门豪赌后,我开起了滴滴。
点击上方“买房故事”或文末“阅读原文”看更多。
本文配图来自电视剧《装台》图文无关,以下正文。
70后的我,出生在苏州一个县的农村。
年仅十二三就已经挑水种地样样精通,浑浑噩噩读完了初中,稀里糊涂考上了高中。
因为实在不愿再像父辈一样劳苦种地,暗自发奋希望能跳出农门,高中的三年成绩一直稳定在班级前三。
但农村的孩子总归有难逃宿命,高考时100分的政治只考了50分,最终略超一本线的成绩被一个二本学校录取
大学四年中规中矩,凭着江苏考生良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大学期间学业稍微努力几乎可以碾压全校。
香港回归的那一年,我毕业了,托人找了点关系,顺利被家乡公共行业的一家单位录取。
至此前面二十多年的寒窗之苦也算有了一个交代。

上世纪90年底的房产和我

90年代开始,全国经济欣欣向荣,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我也算是搭上了幸福的时代快车。
第二年单位就有房改房分配,同事们个个都喜形于色,唯独我五味杂陈。

因为我清楚知道自家的家底能有几斤几两,就算走运分到了大房子我也是买不起,无法承受的。

分配结果公布了,我分得一套市中心的新小三房,当时售价十多万。

回到家看到满脸愁云的父母,迟疑,忐忑,沉默,最终我并没有把分到大房子这事说出口。

在公示期满前主动让出新房,申请了一个城郊的小区,因为属于调剂,丧失了选择权,最终分配到的是个破旧阴暗的两房

随后我把七大姑八大姨都拜访了一遍,东拼西凑借到了五万块钱,加上我第一年实习的工资。
我拿到了我人生的第一套房子,85平米,总价6万5千元,那年我24岁。

这里给大家敲黑板讲历史:

咱们国家1997年4月才有商品房抵押给银行进行贷款的政策。

21世纪前,国人几乎不知道“贷款”这个词,单位分房都是全款买入,相比现在那时候国人更爱去银行存款而不是贷款。

我与苏州结缘

有了房,娶了妻,宝宝出生,日落日出,春去秋来,以为一切就这么按部就班下去,但人生道路难免折折弯弯。
没过几年,单位技术岗位改革,技术人员都集中去苏州,我也随大流离开小家开启租房的两地生活。
宝宝快三岁时,读个像样些的幼儿园是我们夫妻双方一致且强烈的想法。
因此每个周末都要出去兜兜转转,近的远的几乎各个在售楼盘都到访过,千挑万选终于确定好了,缴定金那天,既有些欣喜又很安定。
老家市中心的楼盘不大不小,定的是准现房,另有些已经交付。新房是160平的平层,落地窗大阳台,那时的我,心情别提有多么的舒坦。
人生道路总是那么跌宕起伏,在交房前夕,有一天遇上中介带人看房,好奇跟着一起去参观,竟然是一套复式!
也许是住着小破房子被压抑太久,也许是稍稍有钱就膨胀了,看完以后一直心神不宁,跃跃欲试。
不费什么周折就联系上了房东,原来房东急售拿钱回去翻建老宅别墅,三五个回合就把这一套拿下。
而我在开发商那里预定的那套,在10个月以后,加价10万元卖给了一个外地人,我的代价是出了几千元更名费。
这是我真正的第一次买房,也让一个农村出身的我开阔了眼界,原来房产是可以赚到钱的,而且轻松的挣到大笔的钱。

园区湖东安家

接下来的几年,波澜不惊,直到孩子到了大班,在家乡读书还是来苏州读书,这个是摆在我们夫妻两人面前的大课题。
几番论证,鉴于我的工资是家庭主要收入,并且技术岗位回流可能性不大,决定一起去苏州。
那是2006年,记得非常清楚,园区湖东一共就几栋大楼:公检法、城管、电信、移动,一只手盘算的清楚。
拿着当时仅有的两万元,从玲珑湾开始再到枫情水岸、湖畔天城、第五元素、要么大户型买不起,要么小户型太小不想要。
一路往东,越走越荒凉,终于在最东边的位置,找到了一个有自己喜欢的户型,并且买得起的楼盘---东湖林语。
现场只有一个沙盘,样板房都没有,销售索性直接带我们去了工地,看着实墙楼板混凝土,和我们比划着户型和规划。
听闻销售姑娘自己也买了一套,而且很多人排队等着交钱买房时,我们两人几乎没商量,就把钱给交了。
事情办完,饥肠辘辘,偌大个湖东就是个“大工地现场”,一家小饭馆都找不到,回到湖西终于找到一家面馆,我们才得以填饱肚子。
北京奥运会的那年,孩子来苏州顺利上了小学。
137平米的房子,毛坯价格是86万,这是我在苏州的第一套房子。
在东湖林语的日子,园区的建设如火如荼.
打破天际线高度的顺序大概是这样的:云顶之星,档案馆,领汇广场,乐嘉大厦...靴子楼,国金中心压轴。
天际线被打破的同时,楼价也是一步一个台阶,如日中天。

躁动的心 无处安放

东湖林语,推窗见绿,四周环水,公交车始发,方洲邻里中心,样样都好。
就是有一点不舒心,中新大道西(苏胜路)噪音太大,无论什么季节都必须关窗睡觉,并且是严严实实的那种。
银行卡上的数字慢慢地在增长,换房的念想也一步步地在萌芽成长,躁动的心又一次蠢蠢欲动。
时间到了2013年,九龙仓时代上城开盘,洋房加电梯的配置超强的吸引力,看过两次以后,爱了。
没太多犹豫,我把家乡的复式出手换了一套九龙仓洋房,想着自己自住改善。
其实并没有什么是十全十美的,汽车的噪音是消失了,但开着窗却难有丝丝微风,并且九龙仓的户型进深很大,大白天也需要开灯照明。
但是在房子入手出手的过程中,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个人资产随着房价的水涨船高。
终于有一天把东湖林语也脱了手,农家小子一下变成了手握百万现金的城里有钱人,这么多钱应该干点啥呢?
实业不会,放贷不敢,存款不甘,人生第一次因为钱多困惑迷惘,躁动的心无处安放。
那就还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继续买房,现金全款,初试就尝到了甜头,一套240多万的房子,两个月不到就以300万出头的价格脱手。
从此后就大胆操作,相城买过晨曦馨苑、嘉和丽园;吴中买过越湖名邸、太湖帕堤欧;姑苏也买过,老家也买过几套,快进快出,只为赚钱。
几年下来,房子上赚到的钱比十多年的工资总额还要多。
赚快钱总是有到头的时候,7.24新政仔细研读了几遍,买房的策略也由攻转守,手头的几套挂到中介去出租。
感谢苏州700万的外来人口,租房市场依然强劲,每月房租也不少,激情的买房卖房的生活也慢慢趋于平淡。
几点感想
一定要让孩子好好读书,对于普通百姓家庭而言,高考是少有的且公平的阶层转变道路。
不吃读书的苦,那就吃社会的苦。
感谢邓公,感谢改革开放,感谢国家,感谢党,给了我们一个财富增长的好时代,让穷人有了翻身的机会。
要自律,要对市场敏感,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但实际上并非那么简单。
首先做一头自律的猪,长期保持起飞的姿势,然后要有灵敏的嗅觉,又要有清晰的头脑,捕捉到那一阵短暂而又猛烈的风。

声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