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的基金思考

1、人生发财靠康波,投资理财靠周期。

最近大家也都是看到了中信建投的周金涛老师英年早逝的消息,一时间:人生发财靠康波的言论普及度提高了不少。其实何止人生发财靠康波,在基金投资或是股票投资中也是靠周期。

没有成功的,只有时代的,符合时代的就会成功,脱离时代的就会失败。

互联网,云计算现在风头正劲,但是你说你提前20年就看好大数据,看好互联网+,你大概率是个骗子。改革开放之初,人民生活水平不高,衣食方面都是问题,衣服单调,食品选择不多,你如果八十年代就去搞现在风生水起的高铁和别墅,大概率发不了财,还不如去农贸市场搞个副食品摊子或是卖衣服赚钱,当时有个话:搞茶叶蛋的超过搞原子弹的。

高铁或是大别墅好不好,好,非常好,但是绝对在当时绝对没有衣食更符合时代。现在就反过来了,对于大部分人吃饭选择多,过年也没问题,现在我们县城的大超市初一也开门,衣服从国内品牌到国外品牌,从休闲,商务到户外等等应有尽有,这十几年地产商和汽车厂商整体来说可能比服装厂商或是食品厂赚钱,大家可能发现了过去十几年买房赚钱可能比自己去农贸市场摆摊赚钱容易得多。

投资也是这样,大家想想过去十年的投资主题:从06、07年炒的招行,中信证券这样大蓝筹,到后续的海康威视,大华股份这样二线股或是叫啥新蓝筹,浅蓝筹,再到这几年的啥乐视网等等。十年之前还有啥和美国同步的新千年之前科技股网络股牛市的科网行情,进入WTO以后的股市“五朵金花”时代。

大家在对比一下冒出来的投资明星:公募基金我就不说了,从啥王晓明,陈士德,尚志民,到这两年啥任泽松等等,民间大V界的比如东博老股民,小小辛巴,再到梁军儒,GT周,最后有在雪球上把我拉黑的“根叔”这类,虽然根叔这类人把我拉黑了,但是该说什么是什么,根叔应该是一个富有争议的代表性人物。

我不是说这些人不厉害,肯定厉害,甩我这样不会炒股的人几十条街。千万不要说他们成功全靠机遇好,全国十几亿人都有同样的机遇,出名的不就是这些人吗?当然这个我们承认他们很牛的同时,也应该承认他们的成功也脱离不了时代。

很多投资者喷公募基金专门“接盘”高价股,发誓绝对不买公募基金。讲真,我一开始也是这样认为,但是我从13年年初以后发现我的观点不对,今年参加了几次基金经理见面会,和他们提问或是沟通过:整个市场的投资周期都是在提前,前些年受追捧的钢铁和煤炭都是相当成熟和完善的产业了,再到几年前的海康,大华或是歌尔声学等等,最后这几年市场出现的生物医药,TMT等等行业地位可能还是没有绝对性(占据市场份额50%以上)龙头,产生可能的阶段。

一个成熟甚至进行衰退或是收缩期的行业的行业估值在哪个国家都不高,欧美对互联网,基因技术等行业估值也高于其他行业。

2、正确完成自己对风险的刻画。

风险是天然存在的,风险本身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是不能正确认知和规避风险。

这里有两方面内容:自身对风险的认知和规避风险。

说实话投资这个事情,我想大家都明白:投资者需要的更多是机会,而不是单纯的保护(当然我不否认保护没有用)。

我拿赌场来举个例子:中国人现在进赌场,比如拉斯维加斯或是澳门这样的地方,大部分人一般也就是凑个热闹,拿千八百玩一下,我去过了,我体验过了,输了也无所谓,并不会把全部身价去赌场,我就是旅个游。

但是大家来股市买股票或是买基金就不一样了,买个股票挑个基金要个代码,比超市买瓶酱油还快,感情几万块钱或是更多钱不当钱。这玩法,我觉得比赌场还狠,真的,很多人去东南亚或是日韩花几千块都要去各类论坛找攻略,找提示,可能花几个小时甚至几天,但是用上万块买个股票或是基金可能就几分钟。很多人赚钱了,一定是认为自己牛逼,亏钱了,让我买这个股票的大V是骗子,基金经理全是王八蛋。

我觉得很多人去澳门赌场的心态用在股票或是基金投资上,把现在几分钟就能下单几万块的心态改正过来,或许会更好。很多人投资亏钱了,以为进入什么VIP群,看大V付费分析文章就能帮助他们,我觉得这个都是异想天开,顶多是给自己心理安慰。很多时候,你跟别人谈理念,谈思路,别人直接跟你来句:你说的都挺好,也有道理,我也愿意听,但是还是希望您给我个代码。遇到这类人,你能咋着?我也遇到过:泥沼老师,我要搞个定投,你给我推荐个最好的基金吧?

现在雪球上很多人都喜欢看书,很多人也鼓励别人看书,多看书,少吃亏。我16年也出了一本《买基金小红书》的电子书,我也鼓励大家看书,当然说实话我书卖的不好,这是后话。

大家可能听说过这句话: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根本不足拼天赋。我作为段子手,改一下:以大多数人的心态,根本不用看书来改变亏损现状。当然我从没说说过看书不好哈,也欢迎大家买我的《买基金小红书》。

风险是个大问题,现在很多投资者都做过投资问卷,里面有一项:您承受多少的亏损就出现焦虑?(或是类似)很多人都会进行选择,我跟一些人聊过,说亏损了怎样办,我说你不是选择了能承受10%亏损吗,你一亏损就焦虑,那么你以为你能承受的风险和你实际上能承受的风险是不一样的,你连投资的第一步都没做好,后续谈毛投资呀。

风险本身不可怕,可怕的就是不知道有风险。你不能承担风险,那么短期投资有货币基金,银行理财或是券商理财,长期投资咱有保本基金;你要能承担风险,那么什么基金定投等等都就可以考虑;你要是为了养老退休或是孩子教育,这种长期投资,咱可以买啥保险公司的养老险,生命周期基金;你要怕出意外,咱可以买意外险,对不对。

很多人抱怨中国资本市场产品不如美国丰富,但是说实话你连风险都没认清楚,你谈毛线应对风险和使用工具呀。

说完了风险的认知,再说一下风险的规避。

我今年有个段子:熔断没躲过,搞美股私有化套利反而被套,英国公投亏钱,没预料到川普当选,年底买了债券还遇到下跌,天天都是黑天鹅,一定是这一届黑天鹅不行,都能搞“黑天鹅湖”了。

我就想问黑天鹅招谁惹谁了,现在有些人亏钱了或是自己预料不到,直接来句“黑天鹅”,黑天鹅成了这些人风险控制不好而找的推脱的借口了,反正我作为青岛下面县城的农村来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看了很多个小时的快手也还是不明白这些城里人的套路。

投资不论是买股票还是买基金,怎样赚钱?其实就是在自己风险承受能力之内,长期做大概率获胜的事情。说实话“抄底逃顶,正如我们所料,恭喜买入的朋友,高抛低吸”这类做法百搭,这类永远对,就跟分析军工股扯上军队改革,国企改革,民参军,重大技术装备等等永远对一样。这类永远对的百搭词汇我反正很厌恶,全是套路。

说实话:即使很牛逼的人买一个股票或是一个基金就敢保证明天就会涨吗?我不敢说,可能买入一个月都不一定赚钱,你永远不知道市场多疯狂,有时候你做正确的事情短期也会受伤。

15年南北车合并大家还记得吧,那时候雪球上喊得最响的是“神车50不是梦”,南车涨到20多时候我提示有风险,一堆人说我格局小,涨到30多了,我提示有风险,更多人骂我格局小,南北车合并复牌了,我提示利好兑现,注意风险,雪球一堆人不说我格局小了,直接说我了,跌倒20多的骂我的人少了,越跌骂我的越少了,最后不到10块钱了,一堆人开始说我是好人了,我怎么感觉这像谈恋爱的时候,一个姑娘对男的说:你是个好人,但是你不适合我,你会找到一个更好的人。说实话南车当时高估不高估,绝对高估,但是我要是当时做空南车,估计我早亏成狗了。

三、不怕你有观点,就怕你没有观点。

目前市场来说,不怕你有观点,就怕你没有观点,说实话,中国市场工具不如美国多,但是也不少,随口举个例子:沪深300指数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沪深300指数有普通指数基金,有增强型指数基金,甚至你要是要更高收益的,还有分级B份额,还有什么沪深300的等权重指数基金等等。

想玩定增,不够100万门槛,市场有定增基金可以买;想玩定增破发股票有中海优势精选基金还有融通的一个基金;想买大股东增持或是股权激励的股票,有招商的量化精选基金;想搞军工类,现在市场有军工类指数基金;想买转债,有转债基金,还有啥转债分级基金的B份额;想买H股,有沪港通渠道直接买,有ETF,还有啥H股B;想买次新股,有金鹰核心资源这类主动型专门玩次新股的基金,据说还有某个量化基金也准备开始执行次新股策略了等等,太多太多。我想了想中国市场比较好玩的几个玩法里面目前就只有ST类个股没有基金来执行了。我们决定怎样玩就行了,工具足够。

而且中国市场跟欧美成熟市场不一样,有个特点:欧美市场机构为主,机构很难战胜机构,相对来说超额收益不多;中国市场散户太多,机构拼不过机构,但是机构战胜散户还是没有问题的,可以说基金提供稳定的超额α,更是方便我们投资。还是拿沪深300指数举例子:沪深300指数过去三年收益率差不多44%左右,什么概念,就是三年前100万买沪深300指数,现在144万了,100万买沪深300ETF,现在150万左右,但是如果你买景顺或是博时的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你现在差不多有180多万,多了三十多万收益,这超额收益很爽的。在美国这样市场你要是三年能提供这样多的收益,可能你就是麦道夫一样的骗子了。

千万别说以后中国市场超额收益以后会逐渐减少这样的话,我就说一句:现在能多赚钱,你就不赚了?以后的事情多着那,万一以后地球都没了那?你就不活了还是不赚钱了?我这种农村来的人非常实在,有赚钱机会赶紧赚,过了这村儿没这店儿,你不赚这钱,有人赚呀。到了以后,你会发现没超额收益时候,本来跟你本金差不多的人,本金比你多了,你那时候再超过他那就更难了?现在城里人不是常说:Smart β,high α吗?

市场上交易的不是钱,而是观点,市场上交易的钱只是承载观点的载体,钱的背后体现的最终还是观点。

市场交易双方,可能卖方觉得这玩意太贵,我得赶紧卖点压压惊,买方觉得这玩意太便宜,我得多买点,资本市场这本身就是一个双方互道的地方。不怕你有观点,就怕你没有观点。

四、凡是不在稳定统计管制状态,就不能称之为系统和体系。

不好意思,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我最近看的《转危为安》的作者戴明的一句话,只不过戴明这句话是来说工厂的生产线的,我觉得这句话在投资中也受用,甚至我觉得《转危为安》说的比什么彼得林奇或是巴菲特的话更有用。

人的经验是宝贵的,所以我们都喜欢人生老司机,股市的经验更为宝贵,为什么,我之前就说过:我的投资成长之路都是拿着人民币换来的,用真金白银的亏损换来的,亏损比盈利更能激励我成长。A股只一日,世上已三年。

我初入股市时候亏损真是惨不忍睹,当然现在是好多了,为什么?因为我从15年抗战阅兵纪念日就开始空仓了,空仓不能再亏了吧。

亏损以后就要思考,为什么亏?有些时候我们会自认为自己拥有体系,但是往往不是:我曾经以为看懂的财务我就能稳定赚钱了,但是大家会发现CPA或是ACCA赚钱往往不是在股市,而是在会计师事务所上班赚钱;我曾经以为多观察周围我就能复制彼得林奇赚钱了,但是大家会发现也是;低市盈率也是很多人喜欢的,市盈率低就安全,估值低于平均就能赚钱?似乎也不是,如果估值低于平均能赚钱,那样诺基亚或是别的企业破产之前他们估值也是低于平均和历史平均的。再说周期股为什么要反着市盈率来操作:高市盈率可能是买入机会,低市盈率时候往往是卖出时机。

如果某些人说某一或是某几个指标就是一个完整体系,那我相信:这个体系,要么是不科学的,要么是这人的投资体系对你有所隐瞒,我倾向大概率是后者。

我知道很多人16年因为港股赚钱了,就说港股就是估值低赚钱的例子,那我就反问一句:难道以前港股就相对A股高估了吗?你说港股是因为估值低而上涨,我宁可相信是因为资金因素,国内资金出境投资渠道受限制而只能南下香港。

也有很多人16年参与了期指吃贴水,说是低风险套利,很爽,贴水减少,指数上涨,跟遇到债券价格和美元汇率上涨的QDII海外债券基金一样,都是双击行情,爽的不要不要的。但是我们反过来想:如果贴水没减少,指数还下跌的双杀行情,你爽不爽?如果债券价格加上美元汇率下跌的双杀行情,你爽不爽?我觉得大家都会很爽,反着的。

PE、PB估值,企业技术先进程度,完善经销体系甚至包括并购重组等等都是投资评估体系的一部分,指标服务于投资,一个稳定的投资体系绝对不是某些单一指标。市场是多姿多彩的,有些人就喜欢看消息,打听诸如内幕,有些人就爱看K线,有些人要看龙虎榜,有些人看财务数据,有些人喜欢玩次新股。多姿多彩的体系,单一逻辑可能一时有用,但是不会一世有用。

大家这几年会发现,股市真是牛人辈出,但是可能过几年牛人就消失了,牛逼股票也是这样,可能这个股票牛逼的不行,过几年就不行了。基金和基金经理也是,有些基金可能一年夺魁,基金经理也跟着出名了,然后一波看着排行榜买基金的人就进去了,然后第二年就呵呵了。我16年最后一天买入15只量化基金就是为了看看16年大热的量化类基金是否会在17年出现反转。

今年参加了几次基金经理见面会,见到几个基金经理,说实话见面之前是真没听说过,回去看看,每一年业绩也都不亮眼,三四年里面前二十或是前五十没进去过,业绩差的时候排名整体偏股型基金的一半左右,业绩好的时候能排名前10%,其实大家也都知道其实前10%在偏股类可能就要六七十名开外了,但是人家业绩稳定,单年业绩不突出,但是长期来看业绩相当不错,整体风格偏移不大,累积起来看近三年差不多排名拍到前10%左右,晨星好像给了四星的评级,海通我忘记了。当然,我写关于基金的总结不是为了打广告,我是用来举个例子。

我们投资者选择基金或是投资股票就是这样,选择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选择相对稳定的基金和基金经理,这就跟学生时代的考试一样。考试满分100分,学生甲稳定考85分左右,学生乙可能考95分,也可能考65分。那么如果你是班主任,那么你肯定要担心学生乙,虽然学生乙可能考95分这样的高分,但是也可能考65分这样的地方,因为你不知道学生乙什么时候考95还是考65?

投资不是提心吊胆,如果提心吊胆,我觉得你不是投资,而是赌博。从15年上半年我就开始说: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这句话是扯蛋,一笔真正优秀的投资在买的时候已经赢了。

五、大基金公司往往不如中小基金公司有趣有意思,值得看。

大基金公司大家应该清楚,公募方面从股票型基金,到指数型基金,到保本,各类债券基金甚至QDII等等都非常齐全,还有社保、企业年金等等管理资格,股东方面可能也很大牌,该有的基本都有了,没有的也很快就有,赚钱多,牌子硬,投资先想到就是他们,就是接委外资金,也往往倾向于大基金公司。

中小基金公司不一样,中小基金公司可能面临着生存问题,牌子不行,社保或是企业年金资管可能都不够,但是往往来说穷则变,变则通在这里面也是适用的。

这几年给我最多惊喜的基金公司不是大基金公司,而是中小基金公司:大家想想,天弘基金没推出余额宝之前,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样公司。前几年的中欧基金,邹昱出事之前的万家基金,比如这两年的创金和信,又比如因为泓德泓富基金把我惹毛的泓德基金(虽然泓德泓富把我惹毛,但是泓德基金确实还可以),比如切入各类主题的前海开源基金,又比如主动型量化做的风生水起的长信基金,比如针对定增破发、黄金股和一带一路进行重点布局的中海基金。

说实话,这几年总是中小基金公司能够给我带来惊喜,可能也是因为预期降低的原因吧。

总结:不好意思,你看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意味着你被泥沼骗了,这篇文章可不是一点点,差不多6000多字,我边想边写差不多写了五个多小时。写到这里,我也不知道如何结束这篇絮絮叨叨的思考。或许是成功的背后总是堆积着高高的寂寞,毕竟投资和青春一样,都要跨过无数泥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