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江西要凭新能源再发声?| 江西调查
文丨罗超
编辑丨小叮当
激进的城市发展节奏逐渐掩埋了整个江西,原本的低调也在人们的口语相传之间变成了缺乏存在感的论断,“塌陷”的江西与它的邻居们相比起来,造梦式的安静也似乎成为贫困式的沉默。
“在中国文化史上,江西的地位比较奇特。初一看,它既不响亮,也不耀眼,似乎从来没有成为全国向往的文化中心或者文化热土…但是如果细细寻访,就会发现它是多重文化经络的归置之地…江西在文化上呈现出一种低调的厚实,平静的富有,不事张扬的完备。”余秋雨先生曾在《山河之书》中如此评价江西的内敛。
江西是善于创造梦的,陶渊明的田园之梦,超脱了成败世俗的界限幻化成“采菊东篱下”的悠然;汤显祖的人性之梦,挣脱了生死时空的羁绊变幻成“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真情,细腻且不喧闹的文化传承塑造了江西安静内敛的社会氛围。这也使得江西的安静超脱了时间的束缚,穿越千年依旧飘荡在赣江之上,烙印在江西人的血脉之中。
江西往事随风起
只不过,激进的城市发展节奏逐渐掩埋了整个江西,原本的低调也在人们的口语相传之间变成了缺乏存在感的论断,“塌陷”的江西与它的邻居们相比起来,造梦式的安静也似乎成为贫困式的沉默。
翻开尘封的记忆碎片,沉默实干的江西人亦有不甘平静的波澜壮阔,那些随新中国艰难磨砺的汽车工业,那些承载江西雄心壮志的江铃发展史,那些在潮起潮落中驱动转型的江西制造产业,一点一滴之间尽是属于江西的传奇。
可惜往日的传奇却也在时代的沉淀、升级下褪去绚烂的颜色,显露出疲态。曾经野蛮生长的大时代在癫狂之中日益显现理性的色彩,夺目的市场红利所带来的白昼之光,深藏于夜色之中,汽车市场的负增长最终降临并且愈演愈烈。于是,那些附着于盛世之下的伤口被残忍的撕开,无情的摧残着垂垂老矣的江西汽车产业。
江铃、昌河、汉腾等一批曾经怀揣梦想的企业在锐不可当的深度调整中被迫进入发展的停滞期。但江西的发展不能停滞,2万亿的GDP高峰亟需新鲜血液的持续补给。
恰逢国家对新能源事业的推进有利而又坚决,困顿中的江西似乎找寻到新的方向。于是,号称“千亿投资”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在江西遍地开花,从上饶到南昌,从赣州到宜春,一次依靠新能源振兴江西汽车产业的雄伟梦想开始启程…
我们在瓢泼大雨中寻路江西,2000公里的长途跋涉,在四市之间兜兜转转,试图从老态龙钟的汽车老工业基地到百废待兴的新兴技术开发区中寻找历史的旁白,解答江西新能源之路的成败曲折。
“江西汽车在南昌,南昌汽车看小蓝”。
20世纪初,南昌的小蓝经济开发区成为带动城市周边地区开发的“种子”, 开始担负起南昌甚至是江西汽车产业基地的重任。随着以江铃集团为龙头的大批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落户于此,小蓝便与江铃一同成为了江西汽车工业的象征,承载着江西汽车希冀与等待。
如今经开区60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正在努力大声疾呼着属于江西的汽车印记,可其内随处可见的斑驳工厂墙面以及坑洼不平的地面道路却又似乎诉说着大时代下难以避免的落寞,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既视感油然而生,特别是在江铃汽车连续三年净利大幅下滑至亿元以下之际,却又不免担忧江铃汽车会否经受住市场的洗礼,毕竟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江西制造业兴盛的开端,工业经济发轫的转折点。
80年代,随着“军转民”的大势席卷全国,改变中国工业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江西也顺势开启了汽车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之路。
当江铃汽车的前身江西汽车制造厂在北京汽车制造厂身上看到合资的希望之后力排众异,在改革开放的市场化环境下一举与日本五十铃汽车株式会社签订正式合同,引进日本五十铃公司 NHR542 双排座1.25 吨轻型汽车;昌河集团也仿照V90造出了中国第一辆微型车CH1010;而上饶客车厂冲破了“汽油机不宜装后置车”的禁区,生产出我国第一辆后置式客车。
短暂的十年时间,江西汽车产业完成了40年代的技术水平向当时的先进水平过度,而技术进步相应带来的是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江西的汽车产业也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序列当中。
1993 年,在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后,江铃公司顺利在深圳交易所发行上市。随后,昌河也得以与铃木牵手,开始了一段从现在看来注定“有缘无份”的合作之旅。
跟对了潮流不代表跟上了潮流
不管是江铃还是昌河,在与福特以及铃木的合作当中,两方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质的提升。福特的参股不仅带来了资金支持,使得江铃在 1995 年和 1998 年年间,获得两次增发 B 股的机会,还通过引进的福特全顺汽车整车技术,不仅有效推进了江铃的自主创新,同时也促进并增强了江铃在轻客这一细分领域的差异化竞争能力( 包括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的升级) 。
昌河也在铃木的支持下使公司在短时间内初步形成规模效应,也为以后进行7万辆和10万辆生产线的改造打下了坚实基础。
江铃也好,昌河也罢,江西汽车产业的的确是跟对了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第一轮改革浪潮。正如时任江铃汽车集团公司党委书记的龚建华总结时表示,“江铃面临的发展机遇高度概括为三句话:天时—中国汽车产业迅猛发展,带来挑战更赐予机遇;地利—江西省在南昌市构建现代制造平台,全力扶持江铃做大做强;人和—多年良好的改革氛围,为江铃注入了强劲的驱动力和后发力。”
但跟对了潮流并不代表跟上了潮流。
江铃、昌河显然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过于依赖合资公司的技术实力,长期缺乏从事汽车技术研究的专门机构,科研开发投入不足,使得产品更新换代周期长、产品质量也难以服众。
江西省工信委有关人士曾直接表示,“江西汽车产业存在技术创新研发能力较弱、企业规模偏小、整车市场后续动力不足、零部件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少等突出问题。”
技术研发成为江西汽车的软肋,直到2010年,江铃才推出首款自主品牌驭胜SUV汽进军乘用车市场。此后虽然为迎合汽车市场的需求,江铃集团陆续推出风华、风尚、驭胜等新车型,昌河汽车推出了利亚纳、派喜等新车型,但市场反响不尽如人意。缺乏新的畅销主力车型,成为制约江西省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数据显示,2012年,江西省拥有汽车、专业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200多家,其中拥有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有2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6.94亿元。尽管起步较早拥有多年积累,但全省汽车整车产量仍不到35万辆,产量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1.8%,且占比逐年下滑。
江铃汽车也在近几年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当中。江铃汽车的净利润在2015年达到历史最高的22.22亿元后,便一直处于大幅下滑的状态,2016年净利润13.18亿元,2017年净利润6.91亿元,再到2018年前三季度的2.19亿元,江铃汽车的净利润已不足2015年的十分之一。并且,江铃汽车2018年第三季度甚至出现了1.0亿元的亏损。
巧合的是,也是在2015年这一转折点上,江铃亦如现在的江西一样投身于新能源的大势当中,江铃新能源应运而生,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似乎情况并不乐观。
“绑架”新势力
从西北部的上饶,到中部的南昌,到南部的赣州,再到西部的宜春,我们一路探访了包括汉腾、爱驰、吉利商用车、易至(江铃新能源)、昶洧、国机智骏、合众等车企。
不像吉林拥有一汽,湖北拥有二汽,江西并没有特别大的汽车集团,能被外省人叫出名号的大概就江铃汽车和昌河汽车,不过由于发展不济,这两家汽车企业正面临生与死的抉择。有没落,就会有新生,在这些老牌车企日渐被边缘化之际,江西迎来了一大波造车新势力,就如上文所述。
这些新兴车企的加入彰显出了江西汽车业的火热,从政府到车企等,尽管车市渐冷,但他们对汽车业的未来依然充满无限渴望。从历史发展维度来看,江西汽车业无疑迎来了一次新的拐点,至于这个拐点能不能让江西汽车业顺利过去,目前很难说,但可以确认的是不会那么轻松,毕竟江铃/昌河的失败案例就在眼前。
在以江铃为首的传统汽车厂商没落之际,江西汽车业的未来被指托付给了新能源,更准确来说是新势力。
不论在区位上归属中部六省(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还是归属华东,GDP刚破两万亿元的江西都是近乎垫底的存在。然而,就是在这“经济不够景气”的大环境下,江西却拿出1260亿余元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据悉,包括以上提及的几家新势力,江西此次投注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多达18个以上。
新能源汽车确实是未来,但这个未来何时才能到来,目前没人能够回答。这也意味着江西这一千多亿的投资短期内并不会得到回报,而且能不能得到回报也是一个问题。
就拿爱驰汽车来说,这个项目其实被“折腾”很久,而最后随着爱驰以17.5亿元增资江铃控股而尘埃落地。是的,爱驰汽车获得了生产资质,正式迈向汽车制造商之林,但这也仅仅是迈向挑战的开始。
从汉腾汽车开车3.2公里,就到了爱驰汽车,汉腾内部人士透露,“不少汉腾的员工跳槽到了爱驰汽车”,地理距离太近了这也难怪,其实这种跳槽也能反映出新老势力境遇的差距,相较汉腾的暮霭沉沉,刚拿资质的爱驰汽车可以说是气势如虹,那么吸引各路人马的加盟自在意料之中。
不过,我们也要指出,尽管爱驰现在表现出如日中天,但对新势力而言,真正的考验往往是在开始交付后,所以提前敲锣打鼓唱赞歌其实没有多大意义。
在探访爱驰工厂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位前蔚来工程师,而且他的老家在合肥,是什么让他宁愿远走他乡也要离开蔚来?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知道的是,所谓人走茶凉概莫如此,爱驰也会有这一天吗?
为什么江西出不了大的汽车集团?有人说是江西缺少优质汽车资源,这显然不对,比如昌河引进了铃木,江铃引进了五十铃、福特等。在八九十年代,吉利在造摩托车,长城在捣鼓皮卡,比亚迪还在研究电池,而江西车企却能拿到外资车企资源,这绝对算得上优质资源。
但是如今看来,铃木退出了中国,这宣告着昌河铃木正式进入死亡倒计时;而江铃五十铃、江铃福特虽然还能掌控着商用车细分市场的领先,但面对长城与上汽大通等后来者的穷追猛打,也不敢掉以轻心,至于江铃的自主品牌月销量已经从几千,甚至过万辆滑落至几百辆,江铃自主转入了至暗时刻。
与江西工信委这位人士的观点一致,南昌大学某教授也向我们直言到,“江西汽车业的问题在于缺乏创新。”据他所述,这种创新并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创新,还包括企业运营,甚至政府管理机制等方面。所以,如果造成江铃与昌河如今困境的根源在于缺乏创新,那江西现在凭什么去经营好这一批新势力呢?
大家好~我是公社练习2年零8个月的卑微小编罗超。我会用汽车记者的艺术形象努力创造一个正能量的形象,文体两开花,弘扬中华文化,希望大家多多关注。
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