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止吴茱萸汤

文章转载自中医家。

茱萸汤原方:
吴茱萸二升、黄芩二两、人参二两、半夏一升、桂心白芍各三两、生姜一斤、大枣二十枚、炙草二两

这样一个用药结构曾相似否?

显然,就结构看是柴胡桂枝汤去柴胡加吴茱萸!一味药物的易变,就使整个方剂的六经归属及整体症候群适应症完全改变,这在经方中是极其罕见的!欣赏同样具有音乐质感及结构美的两个不同的方剂,拍案叫绝、高山仰止于古圣人之智慧!!

主治:
1、主男子虚热、寒冷。
愚评:此在厥阴,临床中虚热又寒冷集于一身,你辨明了,你就入仲师之门了。

2、主妇人寒劳气逆及胸腹苦满而急、绕脐痛、寒心、吞酸、手足逆冷、脐四边坚。悸气踊起、胃中虚冷、口中多唾或口干、手足烦。
愚评:此上中下之症候,皆由中寒而发。水寒土湿木郁,肺胃不降了、肝脾不升了——即龙虎不能回环了,凡此病因病机者之症侯群,皆可纳入本方主治范围。

3、苦渴湿痹、风气动作、顽痹不仁、骨节尽痛、腰背如折、恶寒。
愚评:比较“风病,面目浮肿,脊痛不能正立,隐曲不利,甚则骨痿,脉沉而弦,此风邪乘肾也,柴胡桂枝汤主之。”
柴桂汤原量:柴胡四两、桂心、白芍、人参、黄芩、生姜各一两半、甘草一两、半夏二合半、大枣6枚。读者自有判断不必多言!

4、大呼即惊、多梦、梦见鬼神,此皆五脏虚。
愚评:此为或然症,但为本方使用的重要依据之一。此皆五脏虚,此“虚”当作“寒”解。

关于吴茱萸:
《神农本经》:辛温,主温经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

《本经疏证》:
1、内阻则外闭,故腠理不开。风邪得客也。皆因温中之功也。
2、吴茱萸之辛,且以苦始又以苦终。唯其苦转为辛而知其能升阴,唯其辛转为苦而知其能降阳。即吴茱萸能升阴降阳。
3、附子之用以气,于无阳处生阳。吴茱萸之用以味,仅能拔开阴霾使阳自伸、阴自戢耳。阴壅于上,不得下达;阴壅于中,不得上下、并不得外达也。

《本草述钩元》:
1、利五脏,通关节,及大肠壅气,治冲逆。吴茱萸能暖膀胱,水道既淸大肠自固,他药虽热不能分解清浊也。
2、吴茱萸治要不越于气血,然治气在血之先;所治之证不越于湿寒热,然寒在湿之先,而热在湿之后。
(愚按:其实这也是妇科病的病因病机。子和云:万病能将湿热解、打开轩辕无缝锁,值得深思。)

《千金方》孙真人论述: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去痰冷,诸冷食不消。

《长沙药解》:消脚膝肿痛,逐经脉关节一切冷痹。

关于黄芩:
《本经疏证》云:仲师用黄芩有三耦焉。气份热结者与柴胡为耦,血份热结者与芍药为耦,湿热阻中者与黄连为耦:黄连能治湿生热、黃芩能治热生湿。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黄芩配吴茱蓃呢?

《本经疏证》云:盖唯下焦阴中有阳而气升,故阴恒由命门以升;上焦阳中有阴而气化,故阳恒由膻中以降。今者上焦阳实阴虚,则气无由化,气不化则热阻生湿!此乃彭子益先生言胆经不降乎?少阳乎?

茱萸汤第一个症候群即云主男子虚热又寒冷。《疏证》云,历观吴萸之证皆以阴壅阳为患!阴壅于上不得下达,阴壅阳于中不得上下并不得外达也!此在厥阴乎?见仁见智!!

总评:
1、此乃柴胡桂枝汤去柴胡,加一味吴茱萸。

2、细读大昌先生之论,《瘀血篇》有云,治上部痰火当以柴胡为主,盖柴胡、黄芩阴旦也;
中部水饮当以半夏、生姜为主,阴旦之阳用也;中部瘀血(蛊)当以芍药、大枣为主,阳旦之阴用也。

3、柴胡易吴茱萸后,显然主治范围从往来寒热的少阳兼太阳,变为寒热错杂之厥阴。
从风痹、腰痛如折之另一主治项看,此乃兼太阳不开。
而从五脏虚损的主治项看,厥阴之治宜从中,此又是调理脾胃升阳之方,而主治不是以柴芩配伍的痰火。

4、配伍结构:
A方中有吴茱萸汤的结构;️
B有白芍三两、大枣二十枚这样一个结构;
C有半夏一升、生姜一斤这样一个结构;
D吴茱蓃二升、生姜一斤这样一个结构;
E最重要的是吴苿蓃配黄芩这样的一个结构。

此为衣之標先生画图:这图说明了三阳、三阴病的欲解时。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上辰(3〜9 点),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1〜7 点)。厥阴到少阳欲解时,那么寅卯是重叠的!从结构看茱萸汤是重叠欲解时厥热胜复的复杂状态!

在这借马新童老师一句精辟论述做结束语:“厥阴是两阴交

尽,若阳气不来复则成鬼域。丑时为鬼门关,厥阴病欲解时到寅就渐入坦途。因少阳欲解时寅卯,寅为黎明前的黑暗”

纵观全方的结构,这是一个由厥阴出少阳的方子。内外伤体系及妇科体系中没有这个结构的  是不完整的,这是古圣们的智慧!

本人医案一则:
一女45岁,头痛恶寒发热三天(38.5度)。

腰痛如折,及髋部疼痛,晚间腿发热。阴道胀痛,带黄粘稠,西医检查脓、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高。梦见逝去亲人。脉右寸浮取浊。

书方一帖:茱萸汤合大黄牡丹汤加减:
吴茱蓃100、生姜240、桂芍各45、党参、黄芩、炙草各30、旱半夏130、大枣十二枚,加土茯苓50、冬瓜子30、大黄90、丹皮45、桃仁45。一付药吃三天。

药后一天热退,药后小腿极寒(乃风寒外透)。腰臗痛止,月水来潮。

二诊三诊对症善后,愈。

愚评:
升清降浊热自解矣!腰痛如折、梦鬼乃本方适应证。带黄粘等乃湿热己入血份,右寸浮取浊乃大肠积滞,所以合大黄牡丹汤。药前腿发热乃肝木不升郁而化热,药后小腿极寒乃风寒外透。

弟子医案一则:
女婴,九个月。发烧三天 39度、摸手是凉的,用小柴胡汤二日无效。

第四天摸手发热。辨证要点舌苔后白腻。

书方一帖:吴茱萸2、黄芩2、姜半夏2、党参3、桂枝白芍各3、灸草2、生姜1片、 大枣1枚。

一剂烧退,二剂而愈。

(0)

相关推荐

  • 治呕吐病症精选的药方

    治呕吐病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呕吐病的症状,根 ...

  • 许家栋医案

    呕泄 杨男,19岁.食后泛恶,时可呕吐食物半年:大便频数,食冷物则溏泄. 脉弦,舌淡红苔水滑. 时方辨证:脾胃虚弱,肝气乘脾犯胃: 经方辨证:少阳病 方证:小柴胡汤 药症:半夏 处方:小柴胡汤 茯苓, ...

  •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笔记

    ​卷中·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十七20201106 (论一首 脉证二十七条 方二十三首) ♥51集♥♥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汤用 ...

  • 【碑帖观止】颜真卿《春田诗帖》

    颜真卿擅长行书和楷书,他的行书遒劲郁勃,从他的行书中可以看到盛唐的场景,颜真卿将自己高尚的人格与其书法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创作时笔匀却不锋芒毕露,外柔内刚,圆而有力.可以说见其字,如见其人,这就是颜真卿 ...

  • 【碑帖观止】米芾:我越写越来劲儿!

    (宋)米芾<盛制帖>,行草书墨迹,纵27.4厘米.横32.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盛制珍藏,荣感.日夕为相识拉出,遂未得前见.寒光之作,固所愿也.一两日面纳次.黻顿首.天启亲. ...

  • 西溪公馆>云庄>前宸>天空>观止 | 叶帅问答NO.014

    今日主答丨叶建英  1 问:红盘撞车了.我工作在城西一带,有无房户的优先资格.7大红盘有5盘都可以摇,单价也差不多,所以我该摇哪个呢.我是自住,所以,想确定摇哪个命中率高一些? 叶帅起高楼:杭州真是一 ...

  • 【碑帖观止】此造像碑,为北朝造像碑艺术之冠

    造像碑,以北魏时期的最早,而以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时期的数量最多,说明其最盛期在北朝晚期.至隋代日趋衰落,唐代仅偶有发现,唐以后便没有出现. <李道赞率邑义五百余人造像碑>,北魏永熙 ...

  • 【碑帖观止】清代黄易隶书《朱子家训》,石刻拓本欣赏

    黄易(清朝),字大易,号小松,又号秋庵,仁和(今杭州)人.树谷子,监生,官济宁同知.尝有声幕府,以诗筒画笔,与簿书迭进,不废风雅. 黄易工书,娴熟隶法.隶书摹<校官碑额>,小隶有似< ...

  • 臧棣的诗《芒砀山西汉壁画观止》

    臧棣 芒砀山西汉壁画观止 封堵墓道的巨型黄肠石 曾多达两千多块,移除之后, 芒砀山的气势却丝毫不减: 起伏在东边,小顶峰 冷藏一个奇观:再深入一步, 腾飞的青龙在地下天空 安然于纵贯南北 竟然也已逾两 ...

  • 臧棣新作《河山观止》

    臧棣 河山观止 泰山归来,你依然难忘 它的陡峻中深藏着 鬼斧的反思:交错的岩脉 暴露进化的遗迹,也将远古的 巨石之战呈现在你的领略中: 你甚至无需感叹山不在高, 因为"众河之源"的 ...

  • 档案观止│这一战因何成为合肥地区国共合作抗战成功范例

    抗日战争期间,在合肥大蜀山及其周边地区,中国军民与日寇曾进行过两次较大规模的战斗,其中一次是1940年1月4日至5日.这次歼敌战,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第四支队与国民党爱国官兵通力合作,取得了重大胜 ...

  • 【碑帖观止】文徵明晚年小楷:花开朵朵,渐入佳境!

    从十九岁至五十四岁(1488-1523)期间,文徵明学书经历了漫长而扎实的准备阶段.待诏期间,大量的誊录.修订工作使他得以广博古文经典,为晚期小楷的成熟打下基础. 嘉靖五年(1526)文徵明辞官返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