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电影里,美军都是又帅又能打的英雄战士?但总是弹尽粮绝?
在很多战争电影里,关于美国军队的战斗场景中,经常会出现美国大兵弹尽粮绝,即将面临灭顶之灾的场景。例如在电影《黑鹰坠落》中,美国游骑兵部队在与摩加迪沙民兵战斗之时,除了RPG这一词汇外,说的最多的就是“最后一个弹夹”了。
那么,这一幕是真实的吗,为什么美军不会寻求解决手段呢?比如在悍马车上存放大量子弹防止子弹耗尽。其实,电影中美国大兵弹尽粮绝只是一种电影的表现手段罢了。美国这些电影虽然是源于生活,但还是会高于生活的。否则电影的可观赏性、戏剧性就会大大下降,无法吸引更多观众观看,引起观众的共鸣。所以,电影中经常会给美国大兵设定一些困难,弹尽粮绝就是最常见的“困难”。而在现实作战中,这种“困难”其实是比较少出现的。
美军的作战条令规定,陆军/海军陆战队的地面作战人员应该在作战时携带7个30发步枪弹匣,携带子弹数量达210发,加上步枪本身插的弹匣以及手枪的弹匣,一名地面作战人员携带子弹的数量超过250发是基本不成问题的。如果士兵在参战前认为作战可能非常激烈,那么还可以视情况多携带几个弹匣,足以应付较强烈度的作战了。
除了士兵本身携带子弹,它们的载具也是可以携带备用子弹的。悍马作为美军最重要的轻型高机动作战车辆,经常出现在美军各种作战行动中,它当然可以在搭载作战人员的同时搭载他们的枪支弹药。
很多悍马的车顶设置了武器站,可以安装M60通用机枪、M240通用机枪、M2HB .50BMG重机枪、MK19自动榴弹发射器等武器。悍马在选择携带弹药时当然是优先携带武器站使用的弹药,不一定会携带单兵个人的武器弹药。
而且在很多作战中,悍马等车辆载具不能时刻伴随士兵进行作战,很多时候士兵是先依靠悍马进行移动,然后下车进行长途跋涉,才能抵达作战位置。悍马车即使是携带了备弹,也无法派上用场。
即使是悍马车可以时刻伴随士兵进行作战,士兵在作战时也有可能无法顺利拿到车上的备弹。在很多作战特别是伏击作战中,悍马车往往会成为第一个被针对、被摧毁的目标。作战时士兵往往是第一时间就离开悍马车辆寻找掩体。即使悍马车没有被摧毁,它也会遭到敌人的重点监视,此时士兵去悍马车上取用备弹实在不是一个好主意。
黑鹰坠落行动,是1993年美军在索马里执行的一次军事行动。这次作战行动中,美军有2架黑鹰直升机被击落,之后美国将此次战斗拍成了《黑鹰坠落》电影。美军共出动了19架直升机,包括4架MH-6“小鸟”直升机,6架UH-60黑鹰直升机,4架AH-6“小鸟”攻击直升机。地面有12辆战车,包括7辆武装悍马,2辆货车悍马和3辆重型卡车。参与行动的160名士兵,包括三角洲特种部队、游骑兵、海豹队员。美军真正陷入了和索马里人民作战的泥坑,有19名士兵战死,索马里的行动都是极其失败的,至今,索马里仍处于战火之中。
美国战争电影,在表现美军作战时,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经常表现出个体英雄人物独挽狂澜、以一己之力拯救世界,既符合大多数观众的审美心理预期,也能增强电影表达的张力。不过,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五角大楼的审查。或者也可以这么说,正是在军方的干预下,大多数好莱坞影片中的美军才充满了正能量。如果影片题材符合军方的口味,五角大楼会为制片商提供从道具到剧本的全方位支持,美国军方为好莱坞电影制作提供了大量便利。
考虑到美军的军事实力,在作战中一旦遇到艰难的作战局面,美军会及时呼叫空中支援和邻近地面部队的援助,所以弹尽粮绝的局面还是比较少出现的。电影中经常会出现这一幕只是为了渲染悲壮的气氛,没有必要将它太当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