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谓从丹霄落,乃是故乡亲

走过的路,读过的书,苟且过的生活,

都记在这里。

「故乡的模样 @开哥随手拍」

1/

李白写故乡的诗歌,其实也并不多。

24岁,李白意气风发,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买舟东下,出蜀入楚,远离巴蜀的李白被楚地另外一番世事风光晃晕了眼。那一刻,李白想家了。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故乡的山山水水,一一从李白眼前浮现,群山都依然在固守故乡的老屋,唯有奔腾不息的江水一路跟随,载着行舟,也载着对游子的不舍,相送万里,不忍回头。

两年后,李白在远离家乡的安陆,新婚之际,又想起了家乡。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仅凭朋友的撮合介绍,就入赘上门与人成婚,既没有父母之命,也全无媒妁之言,李白虽然并不在意世俗的冷眼,夜深人静之际,依然难免想起父母,想起兄弟姐妹,想起邻里乡亲……

但李白把这一切思念都寄托于天上的明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怀疑,李白写这首诗之际,很可能是中秋月圆之夜,举家团圆时刻,李白远游他乡,又逢一个人的新婚,那种思乡之情何等浓烈而又充满惆怅!

或许,这正是整首诗歌短短20字,却流传1300多年,至今读来仍然让每一个游子心襟摇荡的原因。

李白写出了超时空里每一个游子的感同身受。

2/

又32年之后,在湘水之滨,李白见到了上边下来的大人物,竟然是地道的老乡。

一番感慨,伴随着几番热泪盈眶。

整个过程被李白随手记录下来:

门有车马宾,金鞍耀朱轮。

谓从丹霄落,乃是故乡亲。

呼儿扫中堂,坐客论悲辛。

对酒两不饮,停觞泪盈巾。

叹我万里游,飘摇三十春。

空谈帝王略,紫绶不挂身。

雄剑藏玉匣,阴符生素尘。

廓落无所合,流离湘水滨。

借问宗党间,多为泉下人。

生苦百战役,死托万古邻。

北风扬胡沙,埋翳周与秦。

大运且如此,苍穹宁匪仁?

恻怆竟何道?存亡任大钧。

整个记录层次俨然,先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感叹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各自端着酒杯,感慨到心有戚戚处,互相都顾不得喝酒,两人都湿润了眼眶。

接下来,客人为李白人生大鸣不平。

再接下来,李白问起故乡的人和事,然后借此感慨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一个自认被时代轻慢和遗忘的人,难免心生悲凉,进而心态也多少有些灰暗和颓唐。李白也是凡人,他也难免如此心情落寞。

山,坐落在村子东边,

被称作东山。

山脚下曾经有一条宽窄不一的土路,

小时候就是每天走这条路,

上完小学、初中。

村外的路,也曾经是土路。

远处的山脚下,是姥姥家的村子。

如今,还有很多亲人生活在村子里。

很小时候,

外祖父就是领着我走这条路,

回来看母亲。

3/

重点说说读这首诗第一部分的感受。

门有车马宾,金鞍耀朱轮。

谓从丹霄落,乃是故乡亲。

马是良马,车是豪车。金鞍,朱轮,相当于车牌号为个位数的配车,真正身份和地位权势的象征。

在现代,车牌号88888,无非让人联想起某个土豪或者戏子,而车牌号00001,却很容易让人想起那个扒灰帝王李隆基。

看到门外车马,李白自然知道主人大概是什么来路,毕竟李白曾经有那么一两年,是经常蹭坐车牌号00001便车的人。

让李白振奋的不是客人的金鞍朱轮,以及高如丹霄仿佛天上的来路,而是客人最根本的来处——故乡亲。

想必,客人也早知李白大名,所以特来拜访和问候李白。

彼时彼刻的李白,离开故乡已经30多年,故乡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李白几乎一无所知。

恰逢此时,有高人拜会,彼此寒暄之外,得知贵宾竟然是自己比邻而居的乡亲,李白的意外和惊喜可想而知。

呼儿扫中堂,坐客论悲辛。

对酒两不饮,停觞泪盈巾。

穿越1300年历史烟尘,遥想当年,李白尽管处于颠沛流离之中,也必定用力所能及最隆重的仪式来招待这位老乡。

因为这种礼仪和人情,才有亲不亲故乡人的感触可生。所谓的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是因为有故乡的人情在,是因为有故乡人的情结在。

那时候的故乡深沉而厚重,能承载起超越千年的乡愁。故乡不存,乡愁何处依附?

跟随李白身侧的孩子,打扫中堂,摆茶置酒。李白与尊为贵客的乡亲把酒言及早已离开30余年的故里,自然一片唏嘘。

说到动情处,酒未沾唇早已泪流满面。

那一刻,他们停留的不是酒杯,是乡愁。那一刻,他们盈巾的也不是泪水,是乡愁。

就像昨晚,多年不见的二哥,亲手为我把酒斟满,连话在酒中的话都免了,举杯而饮。

那一刻,再好的酒量也无法一饮而尽,那酒因为时间的阻力,入口入喉都呼应着隐约哽咽的节奏。

这棵山楂树,树龄已经有将近40年,

记得当年父亲从东山附近

移植到院外的时候,

还是不足盈握的小树。

如今眼见得时光飞逝,树颜苍老。

好在,在山楂价钱几起几伏,

大多山楂树都在山楂价钱超低时候

被锯伐命运之后存活下来,

也是难得的幸运。

4/

问及记忆深处宗族里的亲人,大多都早已故去,难免又是一阵唏嘘。

借问宗党间,多为泉下人。

就像此刻,我走在离开多年的乡间村路上,踩着早已硬化为水泥路面的曾经的土路。

路边墙角,稀稀落落或坐或倚墙而立的老年妇人,间或有稀落的笑声响起。

我上前搜索依稀刻印在她们脸上记忆中的模样,喊她们三婶儿老婶儿大娘二大娘,她们都现出惊疑的表情。

在我报出自家老房子的方位和自己的小名之后,她们仿佛也从我的脸上搜索到或多或少曾经熟悉的模样,全都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然后一通几十年依旧分毫未变的必问题。

  • 今年多大了?

  • 现在干啥呢?

  • 一个月发多少钱?

  • 媳妇儿孩子一起回来的吗?

  • 孩子多大了?

  • 哪里上大学?

  • ……

这些婶子大娘的长辈们,年纪稍小的业已70出头,年纪大一些的早已经80开外,几乎清一色的寡居。

孩子们大多也都不在身边,或者外出打工,或者早已定居在外,只有春节期间才会回来停留一小段时间。

这一小段时间,勉勉强强与乡愁相关。

突然就想起李白写给宣城那位善于酿酒的老人那首诗: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有一种感情,叫乡里乡亲,有一种思绪,叫乡愁别绪。

在与车马宾把酒话桑麻之际,这位故乡亲代言的是整个故乡。

老屋门上的神画,

还依稀是儿时的模样。

关于李白的文字:

Papi酱的人生排序,是抄袭李白

酒鬼必背:李白最霸气的一首诗

除了酒,李白还特别喜欢花

感慨叶落归根,李白这首诗最揪心

19岁的李白,写出了满分作文

王昌龄高考中榜,李白新婚思故乡

李白:两小无猜只是爱情的开始

离别诗,李白这两首最入心

李白,才是一个真正的广告人

赞美江南美女,李白只用一个字

李白:总有一人更懂你

……

〈 END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