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容易成大事的人,身上往往有3个特征,这样的人“不好惹”

傅作义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惹事,不怕事,不说硬话,不做软事”,正是秉持着这样的立身法则,面对日军的大举入侵,傅作义没有选择弃国土于不顾,而是留下来坚持抗日,死战到底。

显然,傅作义是一个很不好惹的人。那么,时间来到现代,在生活中你是否也看到过一些很不好惹的人呢?

正所谓:“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很早之前,我们的祖先便告诫我们不要惹事,但也莫要怕事。“不惹事,不怕事”,一般来说,不好惹的人身上会有这三个特征,往往更容易成大事。

一、老实,却暗藏锋芒

戏剧作家莎士比亚说:“老实人就是傻瓜,虽然一片好心”。其实在很早之前,人们对于老实人评价是趋于赞扬的。然而作为戏剧作家的莎士比亚却直指本质:老实人的确有一片好心,但是在生活这场大戏里,老实人却不一定是聪明人。

到了现代,甚至更多的人认为老实人并非良善,因为在他们看来,老实人有着较低的情商,凡事都诚诚恳恳、坦然相见,又怎么能够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下去呢?

是这样吗?显然不是。而且,此处陷入了一个伪命题中。

人的确分三六九等,但是是谁私自给老实人下定义的?谁有权力,谁也没有,老实人是怎样的人,又有谁能知道呢?显然谁都不知道。

我们要明确一点,人与人是不同的,就像这个世界没有相同的树叶一样。故而在对待人时,广而概之的理论从来都是错误的。

况且,老实人,同样可以暗藏锋芒。比如说韩信,韩信是不是老实人?在生活中他就是一个老实人。

吕后召他入宫,他就去了,不带一兵一卒,然后被乱刀砍死。在其发迹之前,嫂子让他走,他就走了。被恶霸欺负让他胯下从胯下钻过去,他就钻了。

但是,韩信用事实证明了一点,老实人也是有野心的。当他手握百万雄兵时,他还是老实人韩信吗?在战场上,韩信从来不老实。

兵者,诡道也。韩信将此学说发挥到了极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那是韩信的拿手好戏。

这样的人是不好惹的。老实人的锋芒在平常时从不显现,一旦显现,那么他所面对的人必然是灭顶时刻。

二、沉默,却敢于发声

“沉默是金,”此话不假,比起满嘴妄谈之辈,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不言不语的人更受欢迎,但是若沉默过了头,就会如鲁迅先生所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我们有理由相信鲁迅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一定是咬牙切齿的。彼时正处在五四运动时期,为什么会爆发这场革命?

巴黎和谈的失败,中国在当时沉默了太久,以至于让很多人觉得这个国家可以任人宰割。于是乎,该给的主权不给,反而另加其他要求,然而当时的中国政府还就是要忍气吞声,把牙打碎了往肚子里咽。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的中国民众也这般忍气吞声沉默下去,会是怎样的结局?是否还会有今天的盛世局面?仔细推一下你会发现,很可能历史就改变了,或许今天的中国就是下一个日本。

幸好,或者说必然,中国人不是永远沉默的,学生们扛起大旗,怀着满含的不屈倒下,但也为中国的革命燃起了燎原之火。

回到现代,一味的沉默可以解决问题吗?不能。

不论是工作职场中还是家庭生活中,不敢于发声,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出现了问题,你再埋头苦干,你再任劳任怨有什么用?没有用的,唯有将问题摆在桌面上去谈,去拆解,该爆发爆发,该灭亡灭亡,这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三、表面糊涂,内心却很精明

乾隆十六年,郑板桥到山西执行公务,当地王员外设宴款待,请郑板桥吃了当地名菜“糊涂菜”,吃完后郑板桥赞不绝口,提笔写下四个大字:“难得糊涂”。

纵观郑板桥一生可用四个字来形容:玩世不恭。不是很贪图权力,但也很认真负责,表面看起来很糊涂,但是在为人处事方面却处处精明,于是乎,郑板桥得以善始善终。

难得糊涂,在今天成了一句处世名言,其中真意,不经历“社会毒打”想来各位是品不出来的。

但是请记住,这些表面装糊涂内心却很精明的人,最好别惹,因为真的不好惹。

结语

不惹事,是中国人的传统,我们以礼待人,不管是国际上还是社会中具体的某个人,大家都不愿意主动惹事。

同时,不惹事的咱们也要不怕事,唯有如此才是自立之道,大家怎么看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