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商人携巨款投宿,引发离奇抢劫案,神秘的灯火揭开真相

出门在外千万要当心!即使是在最熟悉的路上也可能摔个大跟斗——对于明朝人谢徤来说,这一定是刻骨铭心的惨痛经验。
明宪宗成化年间,谢徤等福建商人外出行商。由于家长距目的地的路程超过100里,他们出发前按规定向本地衙司申请核发了旅行证件——"文引",也叫作"路引",上面载有姓名、籍贯、职业及工作单位、行李明细、目的地等信息,供沿途各处关卡要津核验放行。文引作用重大,关系到谢徤一行的旅途能否顺利进行,并且是本案的一条重要线索。当然,第二点是谢徤及同伴们始料未及的。他们行商经验丰富,从来没有出过大的岔子,想来这一趟也会像过去的每一趟一样出入平安、满载而归。
行程中的某一天黄昏,谢徤等人路过一座村庄,村里住户分散,彼此距离较远。因当地没有专门的旅店,就挑了一户房屋相对宽敞的农家投宿。这一家姓蒋,主人名叫蒋能,另有弟弟蒋弘等家人同住。他们接纳了谢徤一行,安排客人在前房住宿。由此可见,当时,该地区的民风应该是比较淳朴的,双方初次见面,相互不存戒备。在谢徤等人的行商生涯中,类似的情况想必再三经历,早已习以为常。
事后,村民们纷纷表示,那是一个宁静安谧的夜晚,连狗叫都没有听见一声,也未曾听见别的异常声响。谁能想到会发生那样的大案呢?
当晚,夜半三更,蒋弘等几个蒋家人按自家的习惯早早起床,点一盏灯火,开始称量豆谷,大约是要赶早集?过了一阵子,前门板突然发出奇怪的声响。还没等室内的人反应过来,一伙强盗破坏前门板,闯进了屋子!蒋家人及谢徤等客人吓得不敢动弹,也不敢大声喊叫,唯恐刺激这帮如狼似虎的匪徒。
强盗们很快席卷了谢徤一行的货物、银钱和文引,风一般地跑到后院,翻越后墙,逃离现场。
不知过了多久,谢徤回过神来,查点损失,哭喊道:"文引被他们劫走了,这可怎么办?"失去文引,谢徤一行所面临的不只是生意做不下去的问题,更有寸步难行、乃至皮肉受苦的危险。
根据《明律》、《弘治会典》等规定,出行百里以上而未携带文引,将按"私度关津"——"未经许可、私自通过关卡要津"论处,要杖责八十。针对胆敢藏匿的人员,法司要求必须擒拿,送衙门处置,且鼓励民众举报没有文引、来历不明的路人,反之,纵容包庇者按同罪受罚。"关不由门、津不由渡而越度者",即刻意绕开关门、渡口的检查,走无人把守的捷径脱身的,罪加一等,处杖责九十。所以谢徤的哀嚎绝不是小题大做。
这时,蒋能开口了。他说了一句安慰客人的话:"贼人不会要文引的,应该能找到。"这似乎和现代有些小偷扒窃了别人的钱包、但会把身份证留给失主是同样的道理???
谢徤几乎不抱希望。捱到天明,估摸着强盗们也走远了,蒋能一家陪同客人在住房内外搜寻,希冀寻获强盗丢弃的财物。结果,真的在后院里找到了文引!看来,蒋能对世态人心有比较准确的理解??然而,谢徤等客人在欢呼"不幸中之大幸"的同时,渐渐感到不对味,大概觉得自己在蒋家住宿期间遭遇入室抢劫,蒋家总该负起一点什么责任?
蒋能一家自然不肯接受谢徤一行的诉求:"有没有搞错?我们跟你非亲非故,出于好心留你们住宿。发生这种意外,任谁都预料不到嘛!我们大受惊吓,也是受害者啊!还积极协助你们找回文引,现在你们追究我家责任,算什么事儿?这个世界真是好人难做!"
双方各执一词,冲突愈演愈烈,闹上公堂。蒋能一家作出较为激烈的反应,导致衙司认为蒋家有一定的过错,加上这件诉讼涉及强盗入室抢劫大案,几经周折,全案最终上呈大理寺。可是,当细心的大理寺卿王槩审阅过案卷,事情就变得非常不简单了。王槩认为,蒋能一家有3个疑点,当地衙司、谢徤一行都忽略了。下面,笔者结合个人观点逐一叙述:
一、强盗入室抢劫通常会事先踩点窥察、选择目标,多多少少会进行一些准备,一般不会临时起意、"说干就干",因而他们多采取"乘其不备"的策略。亦即:越是受害人缺乏防备心和反抗能力的时点,强盗越有可能动手。
强盗盯上了入住蒋家的商人,并侦察到他们就住在前房,这表明:当天该伙强盗对谢徤一行进行跟踪、蹲守有一段时间了。那么,在蒋家万籁俱寂、人人熟睡的时候,强盗都不敢轻举妄动;等到蒋弘等人已经起床点灯,警惕心、反抗力比睡眠时显著上升,强盗反而觉得机会来了?这不符合入室抢劫案的一般规律
二、普通入室抢劫的另一条规律是"快进快出"。强盗自前房门入室,劫得财货,理应以最快的速度、从最便捷的道路撤离。那是哪条路线?应该是从前房门原路返回。而强盗却舍近求远,冒着蒋家人可能奋起反击的风险,穿过蒋家后房、后院,翻越后墙逃跑,有点奇怪。
三、强盗抢劫和小偷行窃截然不同,前者在明、后者在暗。小偷有条件选择将身份证件留给物主,扒窃得手后,物主很有可能还无知无觉,小偷往往可以较为从容地逃离。而在蒋能、谢徤案中,强盗必须仓促逃脱,居然有心思在昏暗的月色下挑出文引、扔在院子里再跑,难免令人生疑。
据此,王槩在判词中直截了当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蒋能、蒋弘等人可能与强盗团伙串通一气。
笔者个人推测,的确有这样的可能性:【蒋能把谢徤等人及其行李的详细情况密告强盗,制定"精准出击、谋财不伤人"的计划,并决定留下文引,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伙人没有完全泯灭良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蒋能一家。假设"伤客人、不伤主人",蒋能一家很难全身而退。又或者劫走文引不还,谢徤一行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蒋能要打发他们也比较棘手。强盗们设想:有文引在,蒋能适当帮补一点路费,相当于放弃一点赃物,就能送谢徤等人离开,还赚得一层"善良忠厚"的保护色,何乐而不为?
于是,到约定时刻,蒋弘等人以"量豆谷"为由点亮灯火——其实是"举火为号",引导强盗入室抢劫。有灯光指引、有蒋能兄弟掩护,强盗得以精确地夺取谢徤一行的财货。翻出后墙,强盗将文引扔回院子里,随后逃回窝点。你说他们为什么不在劫财时只取财货、不动文引?或许他们认为那样显得太"假",暴露出事先已掌握室内行李分布详情的内幕,对蒋能一家不利。在他们看来,先"一股脑儿"拿走全部东西,再拣出文引来退还,更有利于保护蒋能、蒋弘等内应。】
说到这里,聪明的读者们一定会提出一个问题:蒋能一家在谢徤一行上门投宿以后才能探知这只小商队的人员、财物情况,距案发只有几个时辰,要做的事却不少:联系强盗团伙、议定行动方案、部署人手,等等。他们来得及吗?此时,请回到前文,关注一点:"事后,村民们纷纷表示,那是一个宁静安谧的夜晚,连狗叫都没有听见一声,也未曾听见别的异常声响。"村人的居所分散,人们听不见蒋能家的动静可以理解,可是,强盗团伙在村子里走动时,竟也没有一家的看门狗叫过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强盗很有可能是狗狗们熟悉的人,是本村的村民!
由此,进一步来看强盗的行动路线,他们为什么要翻越后墙逃跑?因为他们的"窝点"所在的方位,距蒋能家后墙的路程相对要近一些,由前房门逃回去反而更远!强盗作案时绕道至前房门入室,是为了强化外来强盗跟踪、踩点的假象,得手后穿过蒋宅、翻后墙逃出,则是为了尽速逃离。
如此,也足以解释蒋能与强盗联络、准备作案并不需要很多时间。甚至他们有可能早已策划好要利用蒋家富余的住房"干几票"、拟定了实施方案,只等合适的猎物而已。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这个世界上,"天衣无缝"时常只是一种传说。这伙人有一些小聪明,却落在了王槩的手里
不过,以上仅是一种推测。王槩驳回原判,也不知地方上如何复查。另一种可能性则是:这只是两群无辜的人,在一个倒霉的时点偶然相聚,不幸地撞上了一伙不按常理出牌的笨贼及一系列鬼使神差的巧合。
参考资料:《王恭毅公驳稿》(明代王槩)、《明代的路引》(张立)

更多古代探案故事可见于拙作《神探王妃》(笔名:浅樽酌海),第1-2册已由捧读文化分别与致公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合作出版!

更多古代探案故事可见于拙作《神探王妃》(笔名:浅樽酌海),第1-2册已由捧读文化分别与致公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合作出版!作者简介:细雨丝竹,又名浅樽酌海,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金融从业者,文史控、推理迷、言情痴、考据癖,主要作品有唐代历史背景小说《神探王妃》、小说体传记《鱼玄机》,均已出版或签约出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