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经济与高铁站片区的发展模式
随着中国高铁网络的进一步建设,有关高铁新城区的故事还将不断上演,今天,有了10年实践,高铁新城区的规划和建设,已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国内高铁经济和高铁新城发展的经验,将为各类高铁站片区综合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1、区域属性
高铁站的区域属性,首先看城市所在区域和所在城市群的能级大小,然后看距离中心城市的距离,距离中心城市1小时或半小时高铁车程,高铁经济的发展潜力较大。对于远离经济发达地区的高铁站片区,高铁只是纯粹缩短了中长途旅行时间,无法直接承担大城市的溢出效益,高铁效应更多体现在旅游服务的空间拓展上。
2、城市能级
高铁车站只是一个交通节点,高铁站片区发展离不开城市产业和市场的支撑。就大城市而言,建设高铁新城既能分流老城区的人口,又能集聚各类产能、商贸和物流等,成为新的城市增长极。对于中小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而言,受制于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及发展水平不高,建设高铁新城有利有弊。
3、城市区位
城市中心站:紧靠城市中心,一般为原有站点改造站;城市中心站汇聚了市内客流与区域客流,是承载多种城市功能及城市再开发的地区,从原有单一的商业商务功能区逐渐演化成城市的中央活力区。
城市近郊站:靠近主城区但与城市中心有一定距离,一般为城市对外扩张的功能性节点;城市近郊站与城市中心距离适中,承接城市中心功能溢出与人口外移,从以生产性产业为主的产业区逐渐演变为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城市副中心。
城市远郊站:远离主城区,与城市其他功能节点都有一定距离,土地开发潜力较大;城市远郊站对外联系和枢纽门户功能较强,获得集聚大量区域客流的契机,但需要一定的产业集聚点吸引客流,使其从中转站变为“目的地/节点”。
变革一:改变城市交通组织方式
高铁站改变城市交通组织方式,最典型的例子是上海虹桥商务区。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集合了民用航空、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客运、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等各种运输方式,已成为上海市域最主要的集中换乘枢纽,也是辐射长三角区域的国际交通枢纽。
变革二:导入新经济、新产业
借助交通便利和要素资源流动优势,高铁站片区成为各个城市新产业、新经济资源的主要汇集地。特别是城市群中的中小城市,高起点规划高铁站片区,以本地产业和消费升级为依托,承接中心城市高端制造业、服务外包和贸易电商等产业溢出,实现新经济、新产业的导入和培育。
变革三:促进城市旅游消费发展
在国内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高铁带来的人流,对城市旅游消费的拉动最为明显。高铁带来的更大客流,让贵州、云南等远途旅游业迎来新的腾飞,旅游人次和收入实现倍数增长。而在城市群内部的短途旅游上,高铁带来的增长效应更为明显,如婺源、德兴等城市迎来自驾游之外更广泛的客源,如老年客群。
变革四:推动区域城市重新洗牌
变革五:重塑城市群功能格局
高铁经济对城市群的影响巨大,高铁网络扩大了城市群的范围,打破了城市群内部的产业和功能空间格局,呈现出“超级中心城市+功能节点城市”格局。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长三角高铁网络加速区域一体化、扁平化与去中心化,长三角城市群将面临产业环节和城市职能重新分工,从“以规模与体量论英雄”到“以特色与质量定角色”,从“中心城市论”到“城市群生态”,长三角正在打破行政区划,形成“超级中心城市+功能节点城市”格局。
高铁的三大效应对不同城市来说也是把“双刃剑”,资源要素流动和功能产业的重新分工,导致城市层面的“马太效应”。高铁增强了城市的虹吸效应和可替代效应,优秀城市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利用便捷快速的高铁对其他城市产生“虹吸效应”,使资金、人才等要素向自身聚集;高铁缩短城市间距离,同时也提高了各地产业间的替代性。
在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公共资源本来就重点配置在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一二线城市;当前,这些城市人口容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城市规模扩大仍然需要集聚人口。省会城市通常又会成为高铁重镇,高铁让周边人口更便利地向其集中,虹吸效应比较明显。中小城市如果形成了特色产业集群,在加入高铁网、城市圈之后,会在经济发展的分工中有较强的竞争力。
高铁站片区的发展,类似于TOD模式,称之为ROD模式,是以高铁及其关联交通枢纽带动的城市高密度开发模式。随着现代交通系统的升级,在新的交通换乘方式与空间组织理念下,高铁站及其周边地区不再是单一的交通集散空间,而是整合交通服务、商业、商务、文娱、会展、现代服务等城市新型功能区。
依托高铁车站推进周边区域开发建设,有利于城市空间有效拓展和内部结构整合优化,有利于调整完善产业布局,促进交通、产业、城镇融合发展。高铁站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一般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所带动的TOD模式,其规划范围和开发尺度经常是一个新城新区的能级。
1、新商贸经济:打造“前店后厂”模式,引领城市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发挥高铁枢纽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优势,深度融入“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采购销售、仓储物流”价值链,与城市及周边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实现区域的“前店后厂”模式,成为引领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2、新物流经济:集聚新型物流功能,打造区域供应链管理中心
随着高铁网络的迅猛发展及电商等市场需求的推动,我国的高铁货运发展迅速。借助高铁物流的快速发展势头,高铁新城可以布局新型物流功能设施,重点发展快递物流、智慧物流、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等业态,带动城市仓储物流的升级发展。
3、新科创经济:融入高新技术创新链,带动区域经济绿色崛起
高铁带来人才、信息、资本等要素的快速流通,借助高铁带动的创新资源流动,更容易积聚技术转化和应用创新等产业功能。加之数字经济的广泛渗透,将放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外溢效应,为更多的城市融入技术创新链、实现绿色崛起提供了可能。
4、新文旅经济:创新城市文旅康养,带动城市商贸旅游升级
南昌高铁西站建设后,规划南昌西客站站前商务区、滨江功能复合区、九龙湖文化旅游居住功能区等。九龙湖文化旅游居住功能区重点打造万达南昌文旅城、绿地国际博览城、保利文化艺术城、江西国际和上海富尔富温泉旅游、红星美凯龙文化旅游、融创军事主题开发等项目。
案例链接1
安顺黔中高铁新城产业策划规划
案例链接2
莱阳高铁站片区概念性总体策划
- END-
东滩顾问隆重推出新经济领域系列《产业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