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旋覆代赭加赭汤治疗顽固性呃 杨承岐
八、旋覆代赭加赭汤治疗顽固性呃逆
呃逆,俗称“打嗝”。是膈肌痉挛的临床表现,在临床并不少见。多因饱食、冷空气刺激、辛辣食物刺激、药物刺激等诱发。偶尔发作,除给身体带来一定不适,有伤雅观外,并无大碍。长期反复发作,或见于某些慢性病、危重病的发病过程之中,就很棘手,甚至会给患者的生命带来威胁。这就不能不引起医生的高度重视。
顽固性呃逆属内科重症,虚实夹杂,缠绵难愈,治疗相当棘手。究其发病机理,不外胃气不足,浊气上逆。我们都知道,在大病、久病、危症、重症的抢救治疗过程中,多一分胃气则多一线生机。因此,如何尽快拯救胃气,重镇降逆,是治疗顽固性呃逆的关键所在。提到呃逆,多数医家就会想起汉代医圣张仲景的名方“旋覆代赭汤”和严用和的“橘皮竹茹汤”及张元素的“丁香柿蒂汤”。
“旋覆代赭汤”由旋覆花10克(包)、代赭石10克(打,先煎)、人参10克、生姜10克、甘草6克、半夏10克(包)、大枣3枚等7味药组成。治疗“胃虚气弱,痰浊内阻而见心下痞硬,时时噫气等症”。“橘皮竹茹汤”由赤茯苓30克、橘皮30克、枇杷叶(刷去毛)30克、麦冬(去心)30克、竹茹30克、制半夏30克、人参15克、炙甘草15克。8味药共研粗末,每次用12克,加生姜5片、大枣3枚同煎温服。治疗“胃虚有热,口渴,干呕呃逆”的证候。“丁香柿蒂汤”由丁香6克、柿蒂6克、人参3克、生姜5片组成,治疗“久病之后,中气被伐,胃中虚寒而引起的呃逆”。
以上三方都是治疗胃气虚弱、呃逆噫气的良方,各有千秋,历经千百年临床检验而久用不衰。相比较而言,三方之中,“旋覆代赭汤”的重镇降逆作用似乎更大一些,且该方药源广泛,一般药店都易配齐,价格低廉,老百姓乐于接受。方中主药代赭石“镇气逆”,为呃逆要药。但它属矿物质,质地沉重,仅用10克似乎药量不足,重镇降逆之力稍损。我临床习以重用赭石(100~120克各半分包,一半研磨服药前吞服,一半随药同煎)组成“旋覆代赭加赭汤”随症加减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可靠。
曾治张某,男,67岁,农民。1988年8月13日就诊。
素患冠心病,心肌缺血,室性早搏,心悸气短,稍劳则甚,丧失劳动能力,7月份病情加重,住进省二院,治疗途中呃逆频作,难以控制,又转省中医院治疗。住院20余日,诸症好转而呃逆消除,遂出院回家。回家不到10日,呃逆又犯,心悸气短加重,求治于余。望其骨瘦如柴,气短不足以息,虚里搏动明显,舌淡苔黄厚而腻。问其食欲不佳,大便稀薄,切其脉细而结代。
四诊合参,证属心脉瘀阻,气血双亏,胃弱气逆。虚实夹杂,实属顽症。拟养心通脉、气血双补、养胃降逆之法以调之。
人参10克,桂枝10克,丹参15克,黄芪15克,丁香6克,柿蒂6克,黄连6克,红花10克,阿胶(烊)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竹茹10克,甘草6克。
到药房取药时柿蒂缺货,在外一时又不好找。遂改为人参10克、桂枝10克、丹参15克、黄芪15克、黄连6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阿胶10克(烊)、代赭石30克(打,先煎)、旋覆花10克(布包)、当归10克、甘草6克。
服药5剂,二次来诊:心悸气短、纳呆便溏诸症减轻,呃逆如故,舌脉从前。原方代赭石加至100克,各半分包,一半研末服药前吞服,一半随药同煎。再服5剂,呃逆消失。
2008年春患者呃逆复发,延余诊治,大致又用上方原意,略事加减,5剂而愈。为求稳妥,患者要求再服3剂以巩固疗效。
又治赵某,女,45岁,教师。
患呃逆十余日,经治于数医,屡进解痉镇静药无效,2001年3月15日求我治疗。患者呃逆频作,声音响亮,心中烦闷,口中发酸,舌淡苔薄白,脉象弦细。
此木郁克土,胃中浊气上逆之故。拟疏肝降逆之法调治。
代赭石100克(各包50克,一包研细末服药前吞服,一包随药同煎),党参10克,半夏10克,柴胡10克,白芍12克,黄芩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日1剂。3剂。
服药2剂后,呃逆明显减轻,再服1剂,药尽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