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生:五法疗便秘】

张泽生(1895~1985),男,江苏丹阳人,著名中医。1919年开始挂牌行医。曾任南京中医学院、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任的中医内科学首批博士生导师等。以善治温热时病和疑难杂症著称,擅长脾胃病治疗。

张氏治疗各种便秘着眼于整体观念,燮理脏腑、气血、阴阳之机,善用通下、升陷、润肠、养阴、益肾等法,收效显著。

1.通下法

六腑以通为用,“通利”乃治疗便秘的常法之一。运用本法强调通下当究寒热,因实热壅结可使腑气不通,阴寒痼积或阳气不运亦可使传导失司。其治疗热者以攻下泻热,按其热结之微甚,用大、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等以硝黄为主的寒下剂;寒积证则用三物备急丸或大黄附子汤等温下寒积。如此区别患者体质机体反应,分辨病因病机而施治,收效显著。

病例:某青年农民,午前尚躬耕田间,饭后突然脘腹疼痛,胀闭难忍,呼号不已,3日未得大便,西医诊断为“肠梗阻”,嘱其即去县城手术治疗,病家经济窘迫无法前往,请张氏诊之。视其形体壮实,面色青晦,腹胀拒按,脉沉弦而迟,舌苔白滑而腻,此中寒积滞所致,急取三物备急丸3克开水送服,药后矢气频作,痛胀减轻,便下3次,腹痛遂愈。

2.升陷法

脾胃乃全身气机升降的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若脾胃升降失常,则清阳之气不能输布,后天之精不能归藏,饮食清气无法进入,废浊之气不能排出,或于病后,或产后,或老年,则证见面色黄白,神疲气短,腹部肛门坠迫,虽有便意,临厕则努挣乏力,挣则汗出短气,虚坐难以得便,舌淡嫩,脉虚。此属元气耗伤,气虚下陷所致的虚秘,系浊阴不降,清阳不升之故。欲降浊必升清,其常以补中益气汤加郁李仁、麻仁治疗。若兼胸闷加桔梗、杏仁开肺润肠;血虚加黑芝麻、油当归养血润便;腰酸加苁蓉、杜仲补肾润下。

病例:张某,女,52岁,1963年9月18日初诊。

病人常年出差在外,饮食失调,起居无常,便无定时,屡欲登厕,环境不便,强行自忍,便时则大便艰行,自服番泻叶、牛黄解毒片,初起得便腹中尚快,停药则便秘不已,已四五年之久。自觉肛门下坠,有时虚坐1小时许不能得便。面色不华,饮食无味,舌淡苔薄,脉象细弦,此属饮食劳倦中气本伤,再服苦寒泻下之药得便以图一时之快,中气更馁,清阳下陷,大肠传导失司,则浊阴自结。
药用:党参15克、炙黄芪15克、油当归10克、全栝楼15克、升麻5克、炒柴胡5克、炒枳壳6克、麻仁丸12克(包煎)。5剂。
肛门下坠感减,再以上方服用半月,便通纳增,渐至正常。

3.润肠法

张氏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便秘一证,虽责其肠胃,然与肺脏息息相关。盖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虚弱则大肠传送无力,病者虽有便意则临厕努挣,神疲气短,咳嗽无力。施药当脏腑并治,润肠还当理肺宽胸。常用补肺汤加减,以黄芪、党参、当归、紫菀、桑皮、杏仁、火麻仁补益肺气,传送腑气;若为肺损及胃所致便结不畅,多兼干咳少痰,咽干口燥,舌红少苔,投以沙参、麦冬、玉竹、花粉、蔗浆等柔润之品。更有实邪阻肺,肺气宣肃无权,大肠传导失司者,患者咳嗽咯痰黄稠,大便燥结,腹部胀痛,舌红苔黄腻,此系痰热内阻使然,用凉膈散加桑皮、葶苈子,泻其郁热,荡涤肠胃,清肃肺气。若系痰浊窃踞胸中,胸阳失展,浊阴不降,证见大便干结兼胸膺痞闷,咳逆牵痛,脘腹胀痛或连胁背,嗳气泛恶,舌苔白腻或黄而滑腻,脉象细滑者,常用栝楼薤白桂枝汤、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减,宽胸豁痰,降浊通腑。若兼胸刺痛加桃红、川芎活血通络,咳嗽痰多加杏仁、莱菔子下气化痰。神疲乏力加党参、黄芪补益中气,嗳噫频频加旋覆花、苏梗降逆调气,痰多痼疾加皂角子涤痰除垢。张氏云:胸阳失展、浊阴不降,舌苔的特点是苔滑腻,即使是黄腻而水滑者亦属浊湿不化,不能一见黄苔就投寒凉,故察舌时不仅要察苔色,更要察津液。

病例:刘某,女,54岁,1964年8月8日初诊。

宿有胸痹,常苦便秘,5~7日一行。服养血润肠之剂,不思纳谷,泛泛欲吐;服大黄之剂,只得一时之快。遂请张氏诊治,察其形体丰腴,然面色晦滞,气短喘息,胸闷,苔白腻,脉小滑,此痰阻清阳,浊阴不降,治拟辛滑通阳,降浊通便。
药用:当归9克、薤白12克、全栝楼15克、川桂枝5克、姜半夏9克、决明子24克、桃杏仁各9克、皂角子7粒。5剂通便,胸闷亦减。

4.养阴法

胃为阳土,喜润恶燥,华岫云云:“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或为久病,胃阴受损或为热病后期,津液被灼,燥土不司其任,肠中失润致便秘,口渴喜饮,脘嘈似饥,隐隐灼痛,舌红少苔,脉象细数。张氏主张以养阴法滋养胃阴,柔润以顺通降。常用沙参麦冬汤、益胃汤加减治之,选用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生地等甘凉濡润之品,加入火麻仁、郁李仁、蜂蜜濡润滑肠。若胃阴不足,气机失调,兼见脘胀或虚痞,常佐绿萼梅、佛手片、玫瑰花之类理气而不温燥之味,冀其补而不滯。若见舌红无苔,虚气上逆,食入作呕,加荷叶、陈仓米、生熟谷芽,另用冬瓜汤煨服,养胃阴,调中气,降虚逆。久病胃阴枯槁,胃脘灼痛,不思饮食,便结如羊屎或食入即吐,大肉瘦削,舌红无苔或舌糜,以梨、藕、牛乳、麦冬、荸荠、甘蔗、芦根汁频频呷服。濡之润之,通补之意非腻补也,亦非蛮攻也。胃阴不足者以甘凉甘平之剂既能滋养润燥,济津液之枯,又使胃气下行,顺其通降之性,乃寓通于养中也。

病例:周某,女,62岁,1964年10月5日初诊。

患习惯性便秘10余载,旬日方得一行,状若生产。便如羊屎,时觉胃脘灼痛,嘈杂似饥,多食则胀,口干欲饮。晨起干呕,嗳气时作,舌苔花剥,如地图样,胃肠钡餐检查诊断为“胃窦炎”。症属胃阴不足,濡润失司。气机不调,胃失通降,治拟甘凉濡润,柔肝和胃。
药用:沙参12克、麦冬9克、玉竹9克、火麻仁10克、炒枳壳5克、全栝楼15克、竹茹5克、乌梅5克、白芍10克、绿萼梅5克,5剂。以此加减调服1月后,诸证乃愈。

5.益肾法

《杂病源流犀烛》曰:“大便秘结,肾病也。”经云:“肾开窍于二阴。”肾主水,乃胃之关也。若病及下焦,精血耗伤。真阴一亏,五液必燥,肠道更形干槁,此属虚秘,与阳明腑实之实秘截然不同,故不可妄行攻下,主张益肾,常以玄参、麦冬、生地、麻仁、知母、阿胶、首乌等壮水增液。若真阳亏损,不能蒸化津液,温通肠道,患者肢冷面青,舌淡苔白滑。当服半硫丸温通寒凝而开闭结。更有阴伤及阳之便秘,阴阳并损,阴不足则肠道失濡,阳气虚则温煦失司,患者虽5~7日不大便仍无欲圊之象,更无腹痛之症,推崇叶氏温柔通补法。盖肾性恶燥,不能滥用辛燥之剂,然肾为水火之宅,过用柔润又有壅塞之弊,阴阳并损,用药更宜谨慎,唯柔润与温通合用最宜。常用苁蓉、当归、首乌、麻仁、沙苑、杞子、黑芝麻、补骨脂、羊肉等。兼腰腹坠痛加升麻、柴胡、黄芪益气升提,兼腰疼胫软加川断、紫河车补益精髓,兼阳虚畏寒加仙灵脾、鹿角片温肾壮阳。

病例:张某,女,45岁,1964年10月8日初诊。

3年前小产血崩,损伤未复,产后操劳,又患漏下,每值经行淋沥半月不净,门诊调治月余经事渐止,然仍苦腰脊疼痛不已,不耐劳累。自购虎骨酒、活络丹之类,腰痛未减形色更苍,自汗不已,大便干涩不爽,察其舌嫩红中裂,脉细软带数,此产漏失血,血枯液燥,阳不交阴,阴伤及阳,服用活血走窜之药更非亡血所宜,宜用血肉有情之品以阳配阴。
药用:黄芪15克、当归10克、肉苁蓉10克、潼沙苑10克、黑芝麻10克、生首乌10克、陈皮5克、紫河车5克(研粉另吞)。
10剂药后,便结渐软,调治数月,腰痛渐愈,又嘱以当归生姜羊肉汤加黄精服一冬天而收功。
本文摘自卢祥之等《现代名医名家精方简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