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为啥看不上赵孟頫?原因只有一点

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曾经说了这么一句话:“余素不喜赵书,以其结构有习气。至于用笔用墨,文敏所谓'千古不易’者,不如是何以名喧宇宙也。”

这段话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他很不喜欢赵子昂的书法,是因为结构太过习气,二是赵所提出的用笔方面的话,既然看不上赵的字,觉得有习气,那么他所说的话又怎么能流传下来?这是很奇怪的事情。

对于赵子昂来说,可能喜欢行、楷书书法的人都很熟悉他,他是由南宋入元的一位后室之人,到了元以后,便一心钻研书法,赵子昂的书法成就主要是重振宋元以来书法逐渐走向衰落的局面,从魏晋书法入手,使得元代书法得到了长足发展。

赵子昂主要是师法于王羲之书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书风。

但是,赵子昂的书法,由于过多地“模仿”王羲之书法,很大程度上,赵子昂也就成了王羲之书法的化身。

据说,有人这样评价赵子昂书法:“唐人临摹古迹,得其形似,而失其气韵;米元章得其气韵而失其形似。气韵、形似具备者,唯吴兴赵子昂得之。”

这个评价是很高的,可以说,赵子昂是元代书法的盟主,也是书法复兴以来的唯一代表者。

可是,历史到了明代,人们对书法的研究是越来越深入,由于明代统治者已与元代发生了重大转变,文人们对书法的研究学习不像元代那样闭户偷学,而是可以大张旗鼓地弘扬汉人文化了。董其昌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对书法有着浓厚兴趣的。

18岁以前,董其昌对书法根本没有任何兴趣,更无感觉。但科举考试那年,本来以考试内容而非常自信的他,认为第一名非他莫属,但在考后公布成绩时,他却成了第二名,后来找到了判官老师,老师这样说,你对卷中所答内容都没有问题,应该得第一名,但是,由于卷面的字写得太差,只能是第二名了。

就这一次,严重刺激了董其昌,从此他发愤学习书法,结果经过多年的努力以后,竟然成为书法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了。

董其昌主要的书法思想是追求平淡自然,“诗文书画少而工,老而淡,淡胜工,不工亦何能淡?”

他认为“淡”是来自“工”,没有“工”就谈不上“淡”,但是,这种“淡”也是董其昌对书法境界的看法。

他还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就是,书法要在继承中创新,他曾经评价苏东坡书法时说到:“东坡先生书,世谓其学徐浩。

以余观之,乃出于王僧虔耳。但坡公用其结体,而中有偃笔,又杂以颜常山法,故世人不知其所自来。即米海岳书自率真更得之,晚年一变,遂有冰寒于水之奇。书家未有学古而不变者也。”

如果说董其昌所说的“工”是书法的继承关系的话,那么,他的“平淡”则是要求人们要在继承中思变,要创新,继而自成一家。纵观董其昌的书法思想,现在我们就不难理解他对赵子昂书法的看法了。赵子昂是学王羲之书法的,并且坚持认为书法以魏晋为最胜,而且学习魏晋书法不仅要继承其笔法,还要继承字形结构,从这个思想出发的话,赵子昂书之所以甜美,都是因为只是继承了王羲之书法的全部,并没有自己的创新之处,这一点在董其昌看来是不合他的审美观的。

诚然,每个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书之路,或是学书之法,但如果从书法创新的角度来理解,学了古人是没错的,而自成一家才是根本目的。对于董其昌对赵子昂书法的看法,你是如何理解的?欢迎留言发表自己的观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