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文萃】随笔:不听话的母亲(上)

【作者档案】赵永新,甘肃正宁人,散文、随笔见诸多家报刊。代表作长篇小说《西岭塬》结集出版。

不听话的母亲(上)

文/老赵

这是一个还没见人书写过的新话题。

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母亲的形象一直以慈爱宽厚,吃苦耐劳而著称。我的母亲也具有这样的优秀品质,但我毫不讳言,我的母亲在具有这些优秀品质的同时,还有许多不见经传的缺点。

我的母亲是个犟人。父亲去世早,地里的所有活路常年都靠母亲料理。因为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吃饱肚子是最关键最紧要的事情,所以母亲一辈子把种地看得比啥都重要。近年来,随着种地成本的逐年提高,我们老家许多庄稼汉都不愿意种地了,加之我的工作调往了县城,掐指计算,光是我一年往返老家与县城的车费就远远大于地里的收入,于是我把我家的一亩五分三厘地给了哥哥去种。我的本意,母亲在地里刨了一辈子,也该歇歇了,但由于事先没有给母亲说,她有些不高兴,在我跟前念叨说,一点地都没了,连个种菜的地方都没有,就是厕所里的喎一点儿粪都没处上了……第二年春上,我回到老家,这才从堂兄的口里知道母亲又自作主张包了别人二亩多地,种了荏。

我心里不乐意,但在执拗的母亲面前也没了脾气,地已经种了,难道还能退了不成?经过一番考虑,瞅个机会,我耐着性子,掰着手指头一五一十给母亲算有关种地的大帐,算我一年往返家里与县城的车费……完了,我说,何必再去种地呢,你要是闲不住,就把院子、门前,房里的脚底、桌子、凳子、电视柜等等,一天抹上两三遍,弄得干干净净的,不是也算个营生么?母亲说,哦,我知道,可喎不影响种荏,种二亩地我一个人就捎带了,用不着你管……话是这样说,到收荏的时候,还是我请了假回去帮着把一人多高的荏拉回了家里。等到拾掇完荏,我觉得浑身都散了架,扭头喘着气,看着累得直不起腰来的母亲,我说,明年千万不敢再种了。母亲“哦、哦”了两声,意思是知道了。可第二年,在原来包的地里,她又种成了玉米。恰巧那一年雨水多,玉米大丰收,,母亲吃饭时候。装作不经意地说,我听你九爷说,今年喎些玉米能粜两千多块钱呢!哦,两千多块,你咋就不算你吃药花的喎钱?我有点生气,顺口顶了她一句。种玉米最愁的是给地膜捂的玉米苗“放风”,就是用一根小柴棍在地膜上戳个小洞,把地膜下的玉米苗放出地面来。这活儿看着轻松,但要人一直圪蹴着去弄,时间长了,腰酸背痛眼花,确实够人受的。另外,就是“壅”玉米。端着化肥脸盆,用手抓着,弯着腰,要一小把一小把地把化肥均匀地放到离玉米根部一乍多远的地方,然后,小心地锄来土压好。反正,庄稼地里没有好弄的活路。只有亲自去地里参加了劳作的人,才能真正明白“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滋味。二亩多地母亲一个人侍弄,给玉米放风后吊了一回“液体”,壅玉米后又因为身体虚弱住了几天医院。……我顶了一句,顶到了母亲的疼处,她辩驳说,害病跟做活没啥关系,喎整天坐着不做活的人照样得病。然后就骂医院骂医生,说现在喎药太贵了,随便个病就叫你去上仪器,动不动就是几百块,喎穷人还敢到医院去么?喎过去几毛钱能看好的病,现在就得几十块……

母亲就是这样,她爱劳动,据说过去她身体结实,生产队时为了多挣工分,曾经一晌功夫收过一亩多麦。但母亲今年七十多了,头发斑白,背也驼了,脸上布满了树皮一样粗糙的皱纹。作为小“干部”的我,很不愿意母亲再去地里做活,她实在也做不动啥活了。毕竟,凭我现在的能力,我能够保证我的母亲一年四季衣食无忧。我希望我的母亲能体体面面地站到人的面前。但是,母亲就是不听话。给她买了新衣服,她说不过年不过节的,穿着别扭,糟蹋啦;叫她染染花白的头发,她说,老了就是老了,把喎染么黑,跟个老妖精似的……每次回家,我心里都要反复琢磨需要给母亲买些什么,看着别人手里拿的大包小包的东西,我却很为难,就像人说的那样,以前是有牙没锅盔,现在是有锅盔没牙了。母亲的牙齿大多已经脱落,又是慢性胆囊炎,忌甜,忌酸,忌冷还忌肉,能吃的东西着实不多。最让我生气的是,有一次我回家时买了一大瓣香蕉,母亲说她不爱吃,我说那我饭后拿给我哥去吃,可饭后睡了一觉起来,香蕉早没了影子,母亲全拿给门口邻居们的碎娃娃吃了。

母亲是个粗人。大概是地里大田里的庄稼活做惯了,院里屋里角角落落的小活、细活,她压根就看不见。反正我每次回家,院子里总有树叶和邻居娃娃扔的果汁盒之类的垃圾,屋里的柜子上经常铺满了尘土,脚底甚至沙发、炕上都有布屑和麻子皮……起初,如果我回到家里,炕上、脚底沙发上坐的人不一会儿就会找借口离去。时间长了,加上母亲过分热情的劝留,炕上坐的人如同坐在自家,见了我礼貌性地打个招呼,屁股也懒得挪动一下了。天长日久,邻居的小孩在我家待惯了,见了我,还以为是生人,楞是用他那小手把我往门外赶……

母亲爱看戏。经常地,我家的炕上、脚底坐满了来看秦腔戏的人,有的手里做针线活,有的嘴里吃麻子,有的怀里奶着娃娃或是带来往墙壁上随处乱画的小孩,有的东拉西扯地拉闲。我家就成了一个闲人市。尤其是冬天,火炉旺旺,房里聚的人更多。久而久之,邻居家如果要找人,头一个就到我家来问。但母亲不厌其烦。当有人说街上又出了一个啥新碟片时,就念叨着叫我给记着买回来。从秦腔《周仁回府》《下河东》到眉户《梁秋燕》《张连卖布》,我家的碟片放了好几个抽屉,VCD看坏了,我又买了一个DVD。母亲为此很高兴,脸上很有光,来个人就要把新买的碟片放一下,就像我的儿子当年给他的小伙伴炫耀自己刚买回来的“奥特曼”和《七个葫芦娃》。农村人常说“老小,老小”,意思是人老了就跟小孩子一样,这话很有道理。我的母亲就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例证。

母亲一个人在家孤单,所以我并不反对大家到我家看戏,大家看戏实际上也等于给母亲作伴。因此尽管炕上、脚底到处都给弄得乌七八糟,我还是脸上堆着笑招呼大家经常来,说,大家想看啥新碟片只管说,我给咱想法子买。

每次回家,我都要来一次卫生大扫除,院子里经常人来人往,我担心别人笑话。母亲毫不在乎,说,笑话啥,院里天天来人,我没见一人笑话。我气得没话对付,人家笑话你的话,还能当着你的面说出来?……看我扫院子,扫脚地,抹桌子柜子,用长扫帚弄屋角挂的蛛网灰絮,忙出了一头大汗,母亲呆不住了,也拿了抹布参与进来。我心底暗自高兴,母亲终于被我的行动感染了。但是,遗憾的是,我第二次回到老家,家里还是老样子,像个懒散的包山户……

母亲睡的炕上,一年四季,不叠被子。母亲说,在自己屋里,没那么多穷讲究……早起叠了,黑了还要拉开,麻达的得。我经常告诫母亲,屋里烧炕或是灶前烧火前,要提早把柴火弄好,这样就能避免折断柴火时,弄得屋里、灶前到处尘土飞扬。哦,母亲“哦”一声,依旧我行我素,继续大声地在炕门前和灶前,用力地折弄手里沾满尘土的柴火,好像没听懂我的话,也好像觉得我说的话根本就是多余的,没必要的。经常地,烧过炕,或是做完饭,母亲的额头和脸上就有黑灰划过的痕迹,或是灶头的火冒出来,燎了额前的头发……但她一点也不介意,如果这时候家里突然来了“串门子”的人,她仍然满脸是笑,举着一双面手,十分热情地招呼人坐在炕上或是坐在没有抹洗干净的茶几旁吃她做的饭……

一个人的坏习惯真是难以改变啊。我暗暗在心里感慨。我知道母亲好面子,尽量在人前迁就着她,把所有的一切都装在自己心里。时间长了,倒是母亲改变了我,回到家里,我的第一件事,再也不是急着清扫卫生了。母亲脸上挂着黑灰,把饭做好后,我也不再赶紧提醒她去洗脸。当母亲把饭端到没抹净的茶几上时,我也能目无尘埃,大口地嚼咽家里的饭菜了……

———————————————

     总编:巍巍子午

     编委:冯雪兰 

     责任编辑:赵会宁

-《子午文苑》纯文学平台-

《正宁风情》《阳周长歌》

子午文萃》《声悦时空》

《文苑新秀》《教学故事》

投稿须知:凡原创之小说散文、民俗故事、语录随笔、诗词歌赋、国学经典、诗画艺术均可投稿,以正文、作者简介和近照的形式发至1042267322@qq.com;729939847@qq.com邮箱。

稿费发放:在文章发布第8至10天之内,以微信转账的方式,将周内赞赏金额之50%结算给作者。限于人力,赞赏金额为8元(不含8元)以下者,其稿费恕不发放,但均会以手机截图之形式明告作者。

商务合作微信:18093493800

(0)

相关推荐

  • 烤火盆

    "老太太.小媳妇.一个一个有福人. 不做饭.不淘米.坐在炕上烤火盆". 这是流传东北大地的一句顺口溜,说的是冬天在屋里用火盆取暖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也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 火盆,一 ...

  • 百味人生丨我的父亲母亲

     我的父亲母亲 冯炜 作者系繁峙县教育局职工 父母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七年了,七年来,多少次魂牵梦萦,多少次泪湿衣襟,多少次想提笔,却呜咽不成书. 父亲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家境贫寒.爷爷送他进私塾,本也 ...

  •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 第 1448 期  〓 文|张志晟  编辑|王成海 又快过年了,无意间翻出2014年春节期间写的一篇作文,重新发出来,一起回忆我们过去的岁月.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又是一年春风吹.今年的冬天沒有下一 ...

  • 再续贺《绿汀文萃》微刊创办一周年/2016.7.13—2017.7.13

    再续贺<绿汀文萃>微刊 创办一周年 /2016.7.13-2017.7.13 和你,一同前行 贺<绿汀文萃>一周年 李毅新 <绿汀> 你刚诞生 我们就相识了 那时 ...

  • 随笔一记006—怀念那段在西瓜地里劳作的日子

    随笔一记006-怀念那段在西瓜地里劳作的日子 晚上八点半跟母亲打电话,母亲告诉我她和父亲还在地里干活,要到种西瓜的时候了,得提前打整好地,在别人家买的猪粪,现在正卸到地里呢.......其实真得不想让 ...

  • 五续贺《绿汀文萃》微刊创办一周年/2016.7.13—2017.7.13

    绿汀,大匠之门 /贺<绿汀文萃>周岁生日 岑夫子 因为您 平原 铁路 地道 一支支神出鬼没的队伍 成了捉拿鬼子的钟馗 <游击队歌> 一首不朽乐章 是您 忠于党 忠于祖国 忠于人 ...

  • 三续贺《绿汀文萃》微刊创办一周年/2016.7.13—2017.7.13

    三续贺<绿汀文萃>微刊 创办一周年 /2016.7.13-2017.7.13 贺<绿汀文萃>一周年 刘美莲 一不小心,恋上绿汀 随着美妙极致的节奏 伴·奏优美动听的旋律 追逐欢 ...

  • 【清明特稿】一件珍贵的传家宝

    一件珍贵的传家宝 口述:王月玲    整理:张卫锋  写在前面:一个不寻常的春节刚刚过去,不知不觉,清明节悄然而至.时光荏苒,岁月峥嵘,世事难料,故人西辞,物是人非.疫情下的清明节,睹物思情倍思亲.仅 ...

  • 【子午文萃】随笔:不听话的母亲(下)

    [作者档案]赵永新,甘肃正宁人,以小说.散文见长,作品见诸多家报刊.代表作长篇小说<西岭塬>已结集出版. 不听话的母亲(下) 文/赵永新 农村人节俭得有时候近乎抠门.有的人家至今用的还是老 ...

  • 【子午文萃】随笔:彻夜难眠

    我的"好人"老师--痛悼恩师赵宝年 随笔:不听话的母亲(上) 随笔:不听话的母亲(下) [作者档案]赵永新,甘肃正宁人,以小说.散文见长,作品见诸多家报刊.代表作长篇小说<西 ...

  • 【子午文萃】随笔:做个会打扮的女子

    ☆ 子午文苑 ☆ 平台总监:赵会宁 文字编辑:冯雪兰 美工编辑:冯雪兰 [作者简介]静儿,原名,范静,70后,中学生物教师,喜欢文字,爱好音乐.人生信条:简单,快乐,真诚,执著! 做个会打扮的女子 文 ...

  • 【子午文萃】怀念母亲

    ☆读悦空间☆ 平台总监:赵会宁 文字编辑:冯雪兰 美工设计:冯雪兰 怀念母亲 文/恰巧路过 母亲去世那年我刚结婚几个月. 母亲生前的大半时间里一直身患疾病,只是由于当时的经济很拮据,她不愿意去医院好好 ...

  • 【子午文萃】散文:行走在刀锋上的麦客

    ☆ 子午文苑 ☆ 平台总监:赵会宁 文字编辑:冯雪兰 美工编辑:冯雪兰 [作者简介]赵会宁,笔名巍巍子午.现就职与正宁县某中学,平素好阅读.喜文字,蕴乡土情怀,长于乡土散文及小小说写作. 行走在刀锋上 ...

  • 随笔:摆在街道上的人生

    看书之家 朝圣何需远行,明性怎会复杂 一花一叶一世界,一草一木一人生 一段街道,一张小桌 方寸之间,抬头见天地,垂首观众生 明心见我识真如 一切,不过,一念而已! --题记 有时,不由在想,人生这一段 ...

  • 奇案|跟着母亲上个厕所就怀孕了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至正直记>是元代孔齐写的,他是山东曲阜人,大约是圣人之后. 看闲书,逮着便看,不像工具书那么有用. 他说一个小官的老婆,喜欢出门看风景,结果让人给弄上车, ...

  • 校长随笔丨校长上课要上在“关键时候”

    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所好学校需要众多的好老师和好课程.一个自己都上不好课的校长很难引领学校老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不仅仅体现在顶层设计上,也要体现在亲身投入课堂教学实践上.但是校 ...

  • 【随笔】宇丹/田野上的风车

    让我们以阅读的方式相遇相知 田野上的风车 宇  丹 绿油油的牧场上,竖着十多个奶白色的风力发电车,好像一个又一个顽皮的小孩子在老师的统一口令下,站成了一排整齐的样子.可爱之余,不由得让人联想起童年无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