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劳动是孩子心理教育的核心?

为什么你的孩子选择退出学校?

孩子一“网”情深成为手机控,我该怎么办?--小明讲《组织行为学》

儿童心理教育的核心--劳动

很多人对劳动的理解,有个狭隘的认知。认为劳动,仅仅是通过辛苦的工作对人有一个锻造,这种理解还是太肤浅了。

过去在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时,我们都知道共产主义社会有一个特点,就是人们喜欢劳动、爱劳动、会争先恐后的想要劳动。当然这样的社会,目前还没到达那一步。

现在很多人还在逃避劳动,所以大家对劳动的意识没那么深刻,因为劳动还没变成一种内心需求。

Part.1

在进行美军战俘的改造中,劳动的作用是什么呢?

把几个关键词结合到一起,大家要产生关键词之间的一种内在联系。

劳动、组织心理学的分组、一个人的自我实现,这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一、劳动可以重新组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一)形式:学校义务劳动、家庭亲子劳动

今年国家教委发文,要给儿童进行更多的劳动安排。在义务制教育阶段,学生将进行更多的学校劳动,安排在校的,也有校外的。

为什么现在开始重视劳动呢?劳动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从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角度来说,劳动很重要。人和其它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类能创造工具劳动。

组织心理学里面,我们会把人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小团体,进行分组。分组目的是打破过去,要把过去旧的组织体系打破,重新建立、产生很多新的劳动小组。

在劳动小组里,劳动面前人是公平的,所以只有进一步的强化公平感。

现在学校里面必须要有一定的劳动,大学仍然有劳动的安排。比如说某个时期,某块地的卫生打扫,是由某个班负责。

劳动其实非常有价值,为什么呢?

(二)途径:共同创造和生产

儿童教育,我们经常使用的方法就是——劳动和学习相结合。

以前上学时都是这样的,班集体要有值日生和劳动委员。小学一直有非常好的一些制度,多多少少对培育劳动观念,是非常有帮助的。要想让他们参与在里面,唯一的方法就是劳动。

大家想象一下,我举个极端的例子,假如说你们家新买一套房子,从开始装修设计到最后的很多细节,打扫卫生就不用说了,你的孩子从头到尾都参与了这个过程。等你们家装修好之后,孩子会怎么对待房子?因为他有个参与感,他有感情的付出,有一种情感的依恋和关系在里面。

(三)价值:

1.仪式感

现在很多人说,家庭要有仪式感。

什么叫仪式感?仪式感不是规定在哪年哪月哪日我们要干什么,而是要劳动。

没有劳动,怎么会创造仪式感呢?比如说在家庭每次重大的传统文化节日里面,孩子假如参与了整个劳动创造过程,才会创造出小时候这段记忆里面深刻的一个烙印。

2.劳动记忆

我们经常问儿童教育到底是干什么?

我告诉你儿童教育非常简单,其实就干一件事,给孩子大脑里装下适当的记忆。这种记忆会给他的一生带来重要的作用,这才叫做儿童教育。

所以给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装下什么记忆就很重要,你看现在孩子会参与家里包饺子吗?包汤圆吗?包粽子吗?没有。孩子什么都是现成的,直接吃就行了,他们不参与怎么会爱惜这一切呢?当然也不可能去爱惜生活。

3.关系改变,形成新的关系纽带

现在的孩子好像对家庭没有什么依恋感,好像更愿意到外面去。

一方面是因为孩子天性如此,孩子到12岁就更喜欢和同龄人在一起,对家庭的确是降低了依恋。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孩子没有参与在家庭建设中,孩子都是被动的。

如果你的孩子主动参与到家庭建设,就对家庭有了不一样的情感,由参与产生对家庭的责任感。假如你家里的碗都是孩子洗的,在使用碗筷时他会尽量节约。

有人说孩子花钱不爱惜,那是因为孩子没有参与到家庭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钱不是他创造的,怎么会爱惜呢?

所以通过劳动,我们是要让孩子参与家庭的建设中去,有参与才有责任感,才可能进行更多的情感付出,亲子之间的纽带才会连接得更加紧密。

参与的重要性也适用于犯罪矫正、战俘改造。

战俘劳动的目的,不是通过劳动去惩罚他,我们给孩子安排劳动,也不是通过劳动去惩罚他。

劳动的目的不在于惩罚一个人,在于创造了人和人之间在劳动面前是平等的、重新进行了分组、人和人之间会产生新的关系纽带。

除此之外,劳动还带来一个新的东西。就是参与战俘营很多东西的建设,包括衣食住行。

比如我们有个很好的制度,就是在做饭的时候,战俘要经常进行帮厨。

不管帮厨做了什么,你今天参与了制作东西的过程,对你来说就更有价值了,否则你对吃的东西都是敌对的、抵抗的一种关系。

很多被我们俘虏来的战俘,刚开始是属于两军之间对垒的敌对关系,但当我们一起劳动的时候,敌对关系变成了共同的创造和生产关系。

所以说劳动重新组织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在儿童教育里面就是最重要的,重新组织了家庭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重新组织了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劳动也会重新创造夫妻之间的关系,所以这一切都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网上经常听到各种各样的情感课,什么家庭教育课、亲子课,都说不到点上去。

都是说一些不太重要的,一些末端的东西,不会改变本质。

我们给大家讲这些东西是改造本质的,如果你们学会了听懂了去实施,你会发现跟外面听到的那些貌似心理学、实际上没啥用的课,是完全不一样的。

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在战俘改造中不是惩罚,而在于重新组织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参与感,让战俘对战俘营有一种我也是建设者,我也是参与者的责任感。

从一种敌对关系,改造成了一种共同的生产建设关系,这是很了不起的地方。

Part.2

二、劳动可以重新产生参与感、家庭社会责任感

劳动,除了可以重新组织一种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在劳动面前人人平等以外,劳动还会创造一种责任感。

用劳动,创造了一种人和人之间参与某件事情的可能,参与才会有责任。

(一)形式:家庭建设,一个是物质的建设,一个就是精神的建设。

家庭的建设有很多方面,比如说父母辛苦的工作,挣钱创造这个家庭的物质基础。

父母同时进行情感付出,来维系家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对吧?

但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是被动参与,根本都没有主动参与到整个家庭的建设中。

(二)途径:做家务,如打扫卫生、包粽子等。

我在小时候,大概像小学时候,家里一些重要节日都要参与的。

怎么参与?参与节日不是参与玩,而是得参与其中劳动的。

比如过年时打扫卫生、端午节包粽子、包汤圆、包饺子,孩子都要参与,虽然做不了太多事情。

(三)价值:

1.重新产生家庭参与感

我们经常会说,现在的小朋友好像只有一件事,就是学习,他对家庭义务社会义务,都没有更深的领悟,原因是什么呢?

比如说,你发现孩子对家里的东西不在乎,使用起来也是破坏性的。

因为他并不珍惜这些东西,同样对学校的公物也不爱惜。还有一些人呢,甚至没有社会责任感,到处乱扔垃圾,随意的破坏。

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什么?你的孩子根本就没有参与到家庭义务和社会义务,包括学校义务的建设中去。

2.产生家庭社会责任感

对战俘劳动改造,可以重新让人有参与感,同时会对某一个单位、某一个组织、或某一个家庭,产生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劳动,同样会对儿童教育产生巨大作用。劳动会创造出一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

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儿童教育中同样是极端重要的。

战俘改造,关系到价值观的重新塑造过程,儿童教育同样,不仅涉及到人格的健康成长,还涉及到儿童价值观的塑造。

现在社会上很多名校,包括送到国外去的孩子,看上去好像什么都学到了,实际上失去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就是不少人的价值观是扭曲的,学知识再多,也不能为社会产生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Part.3

三、劳动可以使儿童随时随地体验到自我价值实现

劳动改造思想价值观又是凭什么呢?

劳动,除了可以重新组织一种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在劳动面前人人平等以外,劳动还会创造一种责任感,劳动会促使一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

(一)儿童不快乐的原因:无价值感

1.未参与家庭建设,产生无意义感

儿童没有参与到家庭建设中,不管是物质建设,还是家庭情感纽带的建设。

所以家庭对儿童而言,没有强烈的情感链接和意义,似乎是一个很空心的社会符号,没有实际的内容。

虽然父母整天和孩子在一起,却缺少了家庭的参与过程,因为孩子没有在家庭中参与更多的劳动。

2.事事做不了主,产生无能感

儿童从小到大的心理发育过程,是什么样的?从无能到有能的过程。

很小的时候,由于孩子对自己的身体不能很好的掌控它,婴儿状态时,甚至不能自己挠痒痒,后来慢慢能走,但不能跑得很快。

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是逐渐适应的过程,一点点去操纵自己的身体。

虽然走路跑步没问题了,但生活中的很多事情,还是被父母和老师要求,并不是自己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的,孩子在精神世界仍然会觉得,好多东西不是我能决定的,是大人决定的,会加深孩子的无能感。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有深深的无能感呢?因为孩子除了学习,他似乎什么都做不了主。

学习他也做不了主,只不过还有那么一点点的自主性,除了学习,似乎家里什么也不让他做。

儿童教育,不仅是有钱家庭,普通家庭,像农村家庭,贫困家庭,很多人犯了同样的错。

在心理咨询中,我观察过,包括很多农村家庭出来的,长大后上学、工作,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城市富裕家庭孩子一样的问题。

因为成长过程中,父母也没有让他参与家庭的责任、劳动的过程。

在农村的孩子,家长为不影响他的学习,同样也是什么都不让他干,导致不少农村孩子也对农村生活只想逃避。

(二)劳动使儿童实现自我价值

更严重的是缺乏自我价值实现,因为在整个成年过程中,他只有一个领域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学习,只要学好了,父母就给奖励。

同样,城市孩子也一样,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学习,除此之外,并不能体现他的自我价值实现。

关于自我价值实现,以儿童教育为例。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对学习会慢慢失去兴趣,有的孩子会抑郁甚至自杀的倾向、对内攻击的倾向性,比如自己折磨自己、自责,而且生活并不快乐,原因何在?

1.人性对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人这个动物,人性是非常复杂的。人,任何情况下都想证明自己,都想实现自我价值。

家长们、心理咨询师们,大家扪心自问一下自己:你在孩子的家庭教育过程中,除学习以外,有自我价值的体现吗?没有!

犯罪矫正和战俘改造过程中,这些人进入战俘营或监狱,感觉是一样的。

有的人觉得“全完了”,我无法再重新开始了,可能是他们的人生重大挫折和重大拐点,之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突然发生可能对人生绝望或无望,不知道自己人生如何开始。

但人也很奇怪,只要给他一点时间平静,比如战俘营或监狱里面,过着日复一日年如一年的生活,人都想要自我实现。

人是一种处于长时间自我激励、想自我实现的动物。每时每刻人都想证明自己能做点什么,这个很重要。

比如,有些人在一个工作岗位,每天做同样的事,重复、单调、无趣,慢慢也会产生心理上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他们缺少证明自我价值的过程,也就是自我实现消失了。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从体制内到体制外的原因——想证明自己!什么是证明自己,就是自我价值感的实现。

2.劳动产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1)劳动是创造:使无能到有能

我们在战俘营里面,对他们使用的心理学方法,就包括给他们自我实现的机会和可能。

劳动不仅是我们想象的干活那么简单,劳动中可以有很多创造,在创造过程中产生自我实现。

我能创造东西,我有用了!从被关押的“无用”到“有用”的感觉,自我价值感的实现,对人一生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劳动是实践:战俘改造成功

最深刻的心理学知识,表面上看上去是些浅显的道理,却最容易被忽视。

曾经给狱警们、戒毒所的干警们上课,包括音乐治疗,我常常被问:“赵老师,学了这么多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怎么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正呢?”

很多心理学理论上都说得很好听,各种冠冕堂皇的方法,然后教你分析原生家庭等等,但到实践中你会发现没有用,因为它不能解决问题。

我讲的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包括这个系列的战俘,抗美援朝战争后的战俘改造过程中,我们使用的一些心理学原理,这可是实践中出来的东西。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中才能出真知。

一个理论不在于有多高大上,在于有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

抗美援朝是非常重要的一场战争——我们的立国之战。因为一个国家建立不起来,别人就看不起你,虎视眈眈,你刚建立起来,别人还不承认你。

美国刚建立起来时,也是和周围打了一圈,打完之后才建国。所有国家都这样,每个国家都有一个立国之战。

当时我们打的又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国家,几十年,中国的边境是稳定的。直到今天,大多数国家都不敢侵犯我们,没有立国之战,人家不知道你的实力,谁都想欺负你,会挑衅你,后来一些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些小国为了利益争夺,其他大国不太会挑衅我们。

毛泽东:打一仗,可以和平好多年。必须打。

战争是实践,战俘改造是战争的一部分。

战争中产生的心理学,那才叫靠谱心理学。

(3)劳动塑造:儿童人格塑造

战俘改造中总结出来的每一个技术,对儿童教育同样适用。

因为儿童教育与成年人不一样,成年人有自己选择的权力,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大人和学校有义务给儿童进行价值观、人生观等很多重大问题的塑造,人格塑造的过程,和成年心理咨询不一样。

我们可以把战俘改造和监狱矫正这些方法,稍做改动编排就可以用于儿童心理教育。

(三)为儿童创造随时随地的劳动体验:

家庭、学校、社会,都应为儿童创造一个大量劳动的过程。

有的孩子从小学习很好,一路上北大清华,又是出国,最后人才却没出来,因为价值观扭曲了。

因为从小到大,没参与过劳动,没参与过家庭劳动、社会劳动,只会学习,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必然是扭曲的。

劳动,重新组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新产生参与感继而产生社会责任或家庭责任,还可以使人随时随地体验到自我实现,而不仅仅是学习。

赵小明导师

【专业成长经历】

心理学、管理学双硕士

12年临床精神分析受训经历

【学会任职】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文化心理组委员

【专业著作】

《聚英国》

《拆掉心里的墙》

《互联网心理学》

《文化艺术符号治疗技术》

《本土化音乐治疗与技术实操》

心理小说《寻宝图~南红教父》

《第三代儿童心理教育》

《和妈妈一起学逻辑学》

【业界头衔】

今日头条2017年度心理自媒体金处方奖

今日头条2018年全国科普类自媒体排名11

2016-2018连续3年今日头条心理类自媒体10强

央视少儿频道《极速少年》栏目心理专家

作者:赵小明

文字编辑:徐放蕾

图文编辑:段艳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