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篇:富有是知足
昨天朋友问了个有趣的问题:
田宅宫的吉痣,通常代表了殷实的家产
当它存在病变风险的时候,是否该摘掉呢?
我们懂命理的会毫无疑问地回答:摘掉
因为答案很清楚:名利皆为身外之物
只是,利字当头的时候
人还能不能保持清醒,就不一定了
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名位、财富这些东西
和身家性命比起来究竟谁更重要?
得到和失去哪个对自己更有好处?
问题其实不止👆这么简单
鲲还想问的是:
搭上了身家性命,就一定能获得名位吗?
于是这样答案就更清晰了:不一定
名可名,非常名
名位是会变化的
只怕是搭上了一切,也架不住社会的变迁
把自己和名位锁死在一起
恋栈不去,是非常划不来的
是故甚爱必大费,厚藏必多亡
大凡爱之甚,必有所偏私
为之付出过度的代价
这也是一种一叶障目
利益是单向度的标准
长久的爱情,除了经济基础,还有沟通、包容、价值观
长久的事业,除了效益,还有人才、制度、资源、文化
有生命力的生态,才能长久
甚至可以说生态本身就是目的
任何时候,都要遏制竭泽而渔的冲动
一个人收敛太多自己不该得的钱财
哪怕没有道德层面的问题
他也一定要采取非常手段
越往前走,阻力越大,效率越低
他或许能做到“厚藏”
但他很难阻止“多亡”
所以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放下无穷的追逐,就不会遭受羞辱
尊重事物的边界,就不会遭遇惨败
知足,知止,可保身家长久
很多人喜欢说
听过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原因在于:知行不合一🌚
道理听过就算,左耳进右耳出
那么这句话是在引人消极厌世、放弃追求吗?
显然不是的
知足,也叫“适可而止”
👌可:可以做的事
☝止:不可做的事
把行为的范围圈定在「可为之事」上,叫做适可而止,也叫知足
比如,某人某天实现了一个亿的小目标
用“知足”的思路来分析的话
我们应该判断的
是这一个亿对他的未来是否会产生认知障碍,是否会导致其行为失范,如果有,那就该控制风险了
道家不是抽象地要求人们不去追求
而是教人学会观察这种追求是否超出负荷
道家追求的是长远的利益、可转换的生态
和厌世型国学是有根本区别的
知足常乐
知足并非停止追求
而是给人生格局留下足够的空间
附44章原文诵读:
参考资料可选以下:
① 古:河上公注本、王弼注本
② 现:《傅佩荣讲道德经》、《黄明哲正解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