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看台859 | 张鸿的甲子石头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天开甲子,巨石临门”。我的家乡之所以叫“甲子门”,是因港口处有六十处大石按天罡数排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赐予甲子叫人叹为观止的一块块坚硬璀璨的巨型青石。它们由北而南如峰峦壁立、层峦叠嶂以奇崛之态镶嵌于甲子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孕育了一代代甲子人的铮铮傲骨,守护着甲子人世代的福泽。
石,乃天地之灵珠。“头戴头巾,腰束玉带,足踩龟蛇”。甲子北面的“头巾石”赋予了甲子青衣天章,“腰带石”玲珑高贵。北方的“牛头马脸”二石镇制着北熬,南边的“龟蛇”二石左右护守着港口。俗称:“七好八好,不如甲子所”,我想“金甲子”应源于这地理风物吧!
回到家乡,瞻仰一下那一块块灵动而飘逸、有着沧桑故事的摩天巨岩,参悟它那雨儿滴凿,风儿千击,雷霆万钧,仍坚韧不拔的品性。甲子那一块块石头,大的小的,有名字的无名字的,都是有故事的灵石。
道光初年,甲子适逢天灾,瘟疫流行。巡检司王佐焚香祈祝,以一人之死保全万民之生。王佐死而天灾消弭。甲子乡民感念王佐功德,于城内最好的风水宝地“蟾蜍石”处立庙造祠香火承谒。也许是因缘巧合,乡人把王佐厚葬于“和尚石”附近的“甘田”地垄,墓茔犹在。和尚者,得道高僧也。冥冥之中,分明应验了老百姓百世尊崇的为官之道。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五马投江”石上忠烈的甲子妇女们。她们为不被元兵铁骑所俘掠,影响乡贤郑复翁等抗元志士匡扶南宋王朝正统,而集体投了瀛江……
大风起兮云飞扬,“登瀛石”上夕阳红,铁马金戈,俞大猷将军率军英勇抗击倭寇,敢叫倭奴埋葬乱石丛!
抗日战争时期,倭寇对甲子进行了狂虐疯炸,东宫码头被炸毁岀了一个大水潭,而潭边的“溟南锁錀”石却屹立无损。这南疆海域啊,自有浩然正气在!
可惜了!“头帆二帆”二石今何在?已埋填在海滨公路下,世上再无“石帆竞渡”踪迹;东溪的“鹦哥啄鲤鱼”二石只剩“鹦哥石”在独自凄吟“瀛江晚唱”;“青螺斋”里“青螺石”已残,书斋已成往事……
抬头望,忽见巍巍“擎天一柱”,“擎天石”下甲秀书院,张凤锵举人的琅琅书声声声入耳。张举人抚摸着《甲子乗》,笑呵呵地说:“甲子就是石头与榕树的故事!”是啊!“擎天石”上的古榕树,“木石奇观”的榕石相映成趣,“石岩挺秀”巨石即使被雷残酷地劈成两半,依然屹立,坚定挺拔;榕树更是顽强,用它自己柔软的根须,穿越巨石的身躯,向上成长,不屈不挠。石以砥焉,化钝为利,生意盎然……
堪回首,“眠床石”上梦萦绕,梦里已难寻北门城外鸠鸠的“鸡公石”报晓。迷茫里,我梦觅到了“鸡母石”脚下的祖屋,母亲正一针一线地缝补着我调皮玩耍而被磨破的衣裳;也曾魂归“四瓣石”下,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孜孜求学;梦里号角吹响,“燕子石”边海浪汹涌,战舰艘艘,那正是汉朝卫温将军在甲子门巡卫海疆……
甲子的石头,洗尽铅华而不减神韵。那一行行石刻,立于风雨中越发沧桑古老,千秋万代,静观天下,见证甲子的前朝今事。
转自:汕尾日报2018.07.15
善为网:http://www.shanweinews.net/
你可能会读
文学看台854 | 文化之旅142:汕尾四大美女在汕头的气质【刘洁瑜罗素丽洪天丽赵楚娟】
赞赏就是张鸿的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