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古城游的一切条件,常熟这10条老街值得你慢慢走……
城市是有生命的
纵横交错的街巷是它坚韧的脉络
在常熟古城中
老街是历史文化记忆的载体
也是沧桑岁月的见证
它和百姓情牵意连
难舍难分
通江路是和河东街平行的“半边头巷子”——河与小路紧贴着,这边是一溜儿住家的前门,河对岸,是一排儿住家的后门。
路的一头是咖啡店
另一头是基督教堂
一端情调,一端信仰
而中间
则是平平淡淡的生活
……
河东街是常熟古城内最长的一条街
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一条巷
说它是街
倒不如视之为小巷来得妥帖
说到它的历史
则历经唐宋元明清
是真正的千年古街
……
紫金街街长不过一百六七十米,宽三四米,南接和平街,北通辛峰巷,和河东街、通江路相平行。
关于紫金街的来历,前两年故去的本地文史学者俞秉鳞曾告诉我们:常熟没有紫金山,却有一条紫金街,据说很久以前街的北端还曾有过一座紫金桥,与它很近的著名古典园林——燕园之水即来自桥下,但至清代已经湮没。
步道巷基本与东门大街(如今是泰引线中段)平行,处大街北面,西起河东街,东至五福街。
步道巷的南侧,在明末清初时曾是“东南文宗”钱谦益荣木楼的所在地,在清朝中后期,它又是昭文县的府衙和昭文城隍庙的后院。
如今,它又分大步道巷和小步道巷,两条僻静的小巷并排紧挨着,一长一短,长的很直,短的有个转弯。
明清以来
这条巷中演绎的故事
大悲大喜 物换星移
……
常熟的山塘,当地人大都称为“山前塘”,也有连河边的山前街,统称为“山前塘岸”的。
县志上说,出县城而西,“泄水塘自西来会,白龙港自虞山之阴来会,抵湖桥汇为山前塘,……山塘东流,有拂水桥、程家桥、殿桥,东抵阜成门水关,约十四里”。
它河街相依
自始至终与十里虞山伴行
一如既望和千顷尚湖呼应
山色延词客
波光写丽人
……
九万圩,在古城区内西南部,西起城西朱雀桥,东至元宝桥。长750米,平均宽度10米。旧时曾称十万圩,后来才被叫做九万圩。
这里有曾赵园、之园
曾经还有“石花林”
如今,轻轻地走在九万圩畔,走在新修的水泥马路上,穿梭于别致的园林之间,聆听那倒映着白墙灰瓦的碧水是如何流淌入梦,成为生活的日常点滴,眼到之处无不是那些有关枕河人家的光阴故事……
“翁府前”是一条老街的街名。那街,沿着曾赵园的后墙,静静地向前延伸。
偶有行人从街旁的小弄出来,穿过它从后面去曾赵园闲玩的,也大多是上了年纪的本地人。这里有藏砚大家沈石友的笛在月明楼……
书院街由原书院弄拓建而成,现在是古城区南北交通的主要干道。
走到书院街的中段,穿过一座镌刻有“状元坊”金字的牌坊,就走到了翁家巷门。
经意或不经意之间,你会发现这里还有一处别样的风景,值得你去一探究竟,那就是翁家巷门2号的翁氏故居,翁同龢纪念馆所在地。
常熟小东门通河桥与迎春桥之间有条小街,街的名字,叫竹行街。这条街与竹子有缘,开满了竹行,并以竹行命名。
当年常熟城里的竹行大多汇聚在这里。街上还有手工编织各种竹制品的箩筐店、竹篮店、竹扫帚店、簸箕店等,颇有商贸的活力和市井风情……
县南街是以前常熟老城区最繁华的老街,每到节假日,这里总是人山人海。
老常熟说的“不到县南街不算入常熟城”,指的就是这里。而吃,大概是许多人对县南街的第一印象。可惜,如今正在拆除重建,盼望尽快可以去走走~
老街老了
有点凌乱
有点颓败
可是常熟的味道
还在……
当时尚过去 风潮退却
留下的正是这些
成为历史的影像、长久的记忆
以及被这些记忆深刻地塑造着的精神印迹
想去旅行 不是行程很赶的那种
想要在旅途中
看着窗外掠过各种景色
从白天到黑夜
不知道在哪一站看到日出
也不知道在哪一站可以看到日落
或者又在哪看到满天的星星
到达目的地的时候
吸一口空气都觉得自由
放好行李
不着急地拿着相机走街串巷
尝各种小吃
观察有趣的人
……
等你,
在琴川。
— END—
内容来源:i常熟
图片、编辑:宁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