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走笔朱志行
文/蓝月光
朱志行个不高,敦敦实实,憨憨厚厚。他是大浪口村的能人。14岁就出来搞建筑,人小个小,干不了重活,就学技术。他聪明,什么活一看就会。师傅在工地上放线,他一看就会了。“这个我在村里看人做工匠活,也学过。”第一次放线,老师不放心,朱志行放过后,老师又拿折尺量,一量,一毫不差。嘿,这小子有两下。从此,但凡高一点,放线的活就交给了他。他灵巧,能干,又能吃苦。很讨人喜欢。
朱志行16岁到天津,去了就领工。面对这样一个娃娃,大家不服气。朱志行也不多说,调整班组,安排分工,几个月推进不了的项目难题迎刃而解。不出一年,大家就心服口服。
朱志行是大浪口村的,大浪口村搞建筑的多。用乡人话讲,建筑可是要“模”的。不是谁都能干,特别是领工的。没有几把刷子,拿不下来。朱志行很快就扎下了根,干得风风火火。妻儿都搬到了城市,买了房,置了车,成为方圆有名的成功人士。
2016年,老支书找到了朱志行,村里遇到了困难,要朱志行帮助。朱志行说,我拿几万块钱没啥,可要想个法儿。老支书挠挠头,他明白朱志行的法儿,就是怎么让村里富起来,拔穷根。到底是在城里久了,朱志行一想,这法就有了。把村北的荒塘收拾一下,中间建个岛,种个树,搞垂钓烧烤,肯定行。朱志行说。老支书眼前也一亮,他也觉得这是个法儿。可一提钱,又泄了气。
朱志行说,我投一点,再找几个朋友凑一凑。大浪口坑塘项目开工时,镇里面恰也在搞美化,几名南方工匠在镇领导带领下赶过去时,匠人们看到坑塘边的那片瓦屋,眼睛一亮,这可是些好东西。于是,在原来蓝图基础上重新调整规划,又增加了原村落区。工匠们把那些瓦屋翻新布置,置了碾盘、缸罐。精致的院落,让人耳目一新。
在农村干点活不容易。朱志行说。是的,有时候你掏力掏钱,群众还不一定理解。为此,朱志行有时候也是充满委屈。但认准的事就要干下去。儿童乐园、灯光节、菊花展,大浪口一步步稳健发展。朱志行还立足乡土特色,注册了大浪口黄酒、名流烧酒,建起大浪口酒厂,作为一个偏僻的村落,大浪口逐渐有了自己的声名。
朱志行不善言谈,却很幽默。一次开会,领导视察,朱志行发言,末了,领导说,老朱,这不你也能说吗。可领导一说,朱志行倒不会说了。还有一次,电视台录节目,朱志行说着说着就忘了词儿,记者说,没事,去转转,想一想。朱志行就踱开了。侃侃而谈的镇书记,面对镜头,忽然也就结巴起来。朱志行录六次,书记录三次。朱志行说,书记,你不就比我少三次嘛。
这是一个讷言的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他不但志于行,还壮于行呀。
图文编辑:《灯花物语》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