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
——泰戈尔
身份证、银行卡明明在身上,没有点击链接也没有扫描二维码,更没有透露验证码,却莫名其妙地收到了刷卡消费短信通知,银行卡里的钱在千里之外被消费。
一觉醒来钱没了,这是怎么回事?
你可能被盗刷了。
几年前,POS机刚刚兴起的时候,曾经有一些盗刷团伙,他们在ATM机上加装侧录器读取银行卡的信息,或者应聘为收银台服务员偷偷读取消费者的银行卡信息,在密码键盘上方安装针孔摄像头记录密码。
犯罪分子将侧录器和摄像头取回去后利用白卡(就是还没有写入用户信息的空白卡)复制银行卡,然后到外地取款。这是最原始的盗刷行为。
后来由于摄像头和人脸识别技术的普及,这种盗刷行为越来越容易被抓,慢慢绝迹了。
但是更为高级的利用移动支付的盗刷犯罪却异军突起了。
这是一个极其隐秘的犯罪手段,从事这种犯罪的群体网络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程度,风险意识极强,非常善于隐藏。
因此这类案子比电信诈骗破案率还低。
但是它却真实存在。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有网友私信问我,个人信息泄露会对自己带来什么危害。相信这也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最危险的个人信息泄露是“四大件”,这也是实现盗刷的基本条件。何为“四大件”?指的是银行卡(信用卡)对应的身份证号、账号、密码、绑定手机号信息。有人偷,有人卖,有人买。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主动在钓鱼网站填写的。他们最喜欢的“料”是“菠菜料”,“菠菜”者,博彩也,指的是博彩平台爆出来的“四大件”信息。另外,博彩平台大多本身是非法网站,数据被偷了也不会报警。还有一种就是拦截料,就是已经在受害者手机中安装了木马,可以拦截到验证码的“料”。自己没有技术拿到“料”的,只有从别的“料主”手里买“料”。买料的人骗“料”,试“料”不付钱;“料主”收钱不给“料”,骗与被骗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直到有的人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开发出了“料站”,就是像淘宝一样的电商平台,保障双方的交易安全,从中收取手续费。有了“料”之后,有的人还会“试料”,就是查询银行卡中的余额有多少。这些“试料”的人我也不知道是些什么人,但是应该是内部人员,势必掌握了一些资源,才能查询到银行卡的余额。刷卡消费购买虚拟产品、消费券、实物等,再转手卖掉,钱就到了自己口袋里。“料”是通过“通道”来洗的,“通道”就是支付平台。盗刷的通道大多属于第四方支付,即聚合了第三方支付、银行等多个支付渠道接口,所以也叫做聚合支付。很多第四方支付是非法的,是通过大量注册商户或个人账户非法搭建的支付通道。也有通过第三方支付盗刷的,但是相对较少,因为这些平台安全系数比较高,盗刷的成功率低。于是他们会通过社交平台(通常是QQ)联系,相互合作,共同洗料。通道有不同,有的需要验证码,只能洗拦截料,也就是能拦截银行验证码的料。有的则不需要验证码,这种只能小额免密支付,蚂蚁搬家式一笔笔小额地刷。但是同样会把你卡里的余额刷光。这就是第二天早上突然收到很多条消费短信的原因。有验证码的话可以刷大额,只要你没有限定消费,可以一次给你刷完。盗刷一般都是下半夜趁银行卡的主人睡着了之后进行,这样卡主手机收到短信之后通常不会看到,无法第一时间止损。为了安全起见,有的人只洗“外料”,即国外的银行卡。因为现在的支付平台都有风控系统,如果一张卡刚刚在美国消费,接着又在中国消费,必然要触发风控,导致交易失败。当然风控不可能这么简单,还有其他触发情况,都可能导致交易失败。现在更新出了新的诈骗手段,骗子会欺骗你将验证码告诉他,白天也可以进行盗刷。比如在网购退款诈骗中,骗子诱导你到网站填写退款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密码、手机号,最后就是手机收到的验证码。很多人没有细看收到的短信,直接将验证码填进去。盗刷者则把你的验证码填进他盗刷的平台。其实我们只要仔细看一下收到的验证码的短信,上面会清楚地告诉我们正在进行消费或者是转账,而不是收款。相信大家都能看得懂,再说收款要你银行卡号就行了,还要密码和验证码干嘛!我们在上网的过程中,一定要记得保护好自己的隐私,特别是银行卡密码和验证码。而付款时候的验证码一定要看清楚,不是信得过的平台不要填写。银行卡密码不要使用自己的生日、女友的生日,很容易被猜出来。银行卡密码不要与自己网络上的其他登录密码一样,因为我们的登录密码早已经泄露了。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请转发出去,让大家共同提升防范意识,保护自己的血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