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汕头的暮夏午后,吃老妈宫粽球和一个叫鲎粿的米糕,回味悠长
又快要到端午了,突然想起曾经在汕头吃的汕头的老妈宫粽球和一个叫鲎粿的米糕了。
大约是六年前,我带队和@董克平 董老师去汕头拍美食纪录片《搜鲜记》,去的时候是个暮夏的午后,@张新民 张老师带着在汕头寻找美味和拍摄,走过一片老城区,他说,这附近有一家老妈宫粽球店,值得去尝尝。
于是辗转而去,好像是在一条叫升平路的路头,这是汕头老城区的一条老街道了,路边的房子有些破旧了,却很有老城的味道,人很少,有一间中药店和老皮鞋店让老虎很是惊喜,那种老式的招牌在现在已经是很少见了。
先去看的天后宫,也就是老百姓说的老妈宫。有人在虔诚的上香,看到院子里的墙上有彩绘的老虎,还去合了张影。
老妈宫粽球的店就在旁边的一条小巷子里,不细心去找还真不容易发现。一块木匾确切来说是几块扣板扣起来,已经被油烟熏的黄黄的,上面贴着“老妈宫粽球”的招牌,还有“著名”两个字儿。
一个老师傅,坐在店门前,摆着潮汕人标志性的三杯一盖碗的喝茶工具,泡了浓浓的茶,听着收音机,兀自喝的个兴高采烈。见我在用相机拍他,还举杯相邀,笑起来很是爽朗。
店不大,就一间,几个师傅在屋里包着粽子。靠店门口的地方一口不锈钢大锅里满满的煮着一锅粽球,初看,与一般粽子区别也不是很大,就是个头超大,捆扎的有棱有角的。刚才喝茶的师傅告诉老虎,这粽球看似简单,但实则里面还真有讲究,糯米要洗净淘水晾干后下锅用猪油炒过,加鱼露还是什么我忘记了,再炒,米粒要晶莹透亮,油香润滑以后,用粽叶、咸草包裹扎成六角球形。
馅子有几种,之前拍摄吃各种美食吃得太多太撑,所以我只吃了一种甜的,似乎有绿豆沙的感觉,能吃出明显的猪油的香,香甜且糯。同行的朋友吃的一个咸的,说是似乎有香菇和腊肠虾米的味道。
在这里还看到了一样以前从没见过吃过的东西,叫鲎粿,张新民老师告诉老虎,在汕头,鲎粿好久前就有了,《潮阳县志》载:“潮邑鲎粿乃粉粿中之精品,清康熙年间也以奉客。而粉粿则唐乃有之。”
鲎是在海里的一种甲壳类节肢动物,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独只有鲎,从4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有“活化石”之称。
鲎,体形圆,尾坚硬,形似鞭剑。而鲎粿亦形圆,一边凸出似桃状,似带尾的鲎肉,所以叫“鲎粿”,这是从形而来的说法。突然想起来,曾经在张老师家里见过一个很久以前做的“鲎”的标本,真的很是形象。
做鲎粿的老师傅说,鲎粿最传统的做法是要将大米煮成稀粥冷却,然后按比例混和薯粉,现在多是磨为米浆了,然后和鲎肉鲎汁搅匀盛在粿模内,为了更像鲎的形状,所以粿模多为蟠桃型,再加入鲜虾和肉碎,还有鲜鱿香菇鹧鸪蛋等食材,蒸熟后脱去馃模,放进油锅内热油浸熟,至粿心熟透,粿面金黄通透即好。
自从鲎被国家列为保护生物禁捕后,鲎粿便多采用花蟹虾蚶蛏子等制作鲎粿馅,但鲎粿这种做法却保留了下来,风味不逊鲎肉,主要吃的就是那股子海鲜的味。
听完再看,果然在店门口看到在一个油锅里炸着一桃状食物,色泽金黄通透,却能看到里面有虾仁,鹌鹑蛋,肉沫什么的,蘸料有沙茶酱、酱油和辣酱等几种选择,尝了一块,入口软韧微弹,内里却是热透嫩滑,有米香虾香肉香,蘸点酱油和辣酱,鲜、辣、香、咸,混合起来倒是芳香可口。
吃完走后,听张老师说,老妈宫粽球店里,曾悬挂着一块写着“食定正知”的玻璃匾,这四个字的潮汕话意思是,只有吃了并且仔细品味以后,才真正知道它的好味道。由于老妈宫粽球的出名,这四个字竟也跟着流传开去。“老妈宫粽球——食定正知”成为潮汕人们的一句口头俗语了。
在的时候我并没有没注意,但回头想想,这句话真的很有道理。这美味的鲎粿和朴素的话语里却似乎蕴含了极其深的人生哲理。
“食定正知”,真的很对。食,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呢?
坚持原创美食文章,央视《味道运河》《吃货传奇》美食顾问,美食纪录片《搜鲜记》总策划王老虎与你共同搜寻舌尖上的“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