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套路叫“杀熟”:你把他当朋友,他拿你当生意|鬼谷道

这是阿信的第463篇原创文章

在互联网时代,生人可以变成熟人,熟人可以变成生意。
——尼古拉斯·阿信。
最近,作为江苏好男人的阿信,主动肩负起了买菜的重担,每天早晨七点半,总是能在菜市场看见阿信伟岸的身躯。只见我,偶尔驻足蹲下仔细端详,偶尔大步向前左顾右盼。脑海一面寻思着中午的菜单,“水灵灵”的眼睛一面寻觅着中意的蔬菜。
这一天的早上,我收获颇丰,唯独缺了点肉类。通过我最近的观察,左边一家的肉比较新鲜,老板一身皮衣,穿戴整齐,虽然嗓门有点大,不过像是天生的。至于右边的就不考虑的,老板看人的眼神像贼一样,邋里邋遢。
于是我大步走向左边的肉铺,敏锐的发现了一块中意的指给老板。那人却也爽快,手起刀落,切割称重仿佛只在一瞬间。
“36.5,你给36就行。”
我一听声音乐了,这不是老乡吗?于是立马以乡音回复。对方的声音也突然柔和了起来,随手递来一根“玉溪”。
我确实没接,因为我戒烟很久了。
于是,一通攀谈交心过后,自此,我家的肉就全在他家买了。
闲言少叙,废话少说,一个月过去了,面对他乡“故知”,阿信终于点起了“玉溪”,我还是沦陷的。所以说吧,想戒烟最好能找到一个没有香烟的环境。
我也终于从一个新顾客成为了老顾客。不过,随即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我再去买肉的时候,就失掉了“VIP”的待遇,每次由于“老乡”的缘故,虽然我是先到的,但总是要等一会,要让别人先称,再一盘算,别人的价格居然比我的还便宜。
一次,两次,三次……,我自个点根香烟旁若无人的吞云吐雾以后顿悟了,这不就是杀熟吗?
我想起了赵本夫写的《卖驴》,恕我直言,本文的文风之所以突然变成了斤斤计较,柴米油盐,跟我最近读赵本夫的小说有直接关系。我实在爱极了乡土人情。
孙三家的驴瘸了,盘算着拉到集市上卖掉。刚到集市不久,就有个精瘦的老头径直向自己走来。那人说道:“喂!老伙计,这牲口是卖的吗?”
很显然是想跟孙三套近乎。其实孙三也看见了,但是他怎么做的呢?“佯装不知,只管抽烟,听见问话,才朝他乜了一眼,微微点点头”。
或许你会责怪孙三装腔作势,拿起乔来。
事实也是如此,孙三是故意“拉点硬弓”,自有他的盘算:买和卖是心计和意志的较量,热乎了倒不好,这在兵书上叫“欲擒故纵”。
太熟就不好意思开价了,让对方白占便宜。
你看,孙三在卖一头瘸驴都懂得“拿乔拉弓”,不轻易跟人讲感情,究其原因,一来是“欲擒故纵”,二来是“熟络了不好开价”。
你发现没有,中国人做生意,不管是卖驴,还是卖车,卖房,买家和卖家总会有一头想打着感情牌,买家想少花钱,卖家想多赚钱,用行话讲这叫情感营销。
感情是可以折现的,就如那句俗话说的“讲感情伤钱”。让我们复述下孙三的“生意经”,买和卖是心计和意志的较量,谁盘算的精谁赢,谁意志坚定谁有主动权。有时候,谈生意时候,先张嘴的人就输了。
所以,你会发现在砍价时谁也不能先松口,拼的就是意志。一旦意志薄弱,就被情感营销了。
费孝通说:中国人的关系不仅强调身份与角色的匹配与符合,还强调角色之间在关系当中的地位的差别。由亲向疏、从近到远排列这些角色身份,使之成为一个位差系统。
什么意思呢?阿信之前讲过,想说服一个人的前提,不仅在于你的话是对的,更在于关系。因为关系导致了“位差系统”。所以说“杀熟”对象,是从疏远到亲密的倒差序排列的。
从情感性来说是由欺骗者对于人际关系中亲疏关系的心理梯度决定,就如阿信没有孙三有心计,自打跟卖肉老板熟识以后,总会忽略其他卖家。因为,至于讨价还价更是不可能的了,人们在选择时很容易相信熟人。
买肉是小,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个游戏规则,很容易被“杀熟”。因为各种关系所具有的稀缺性程度和稳定性程度决定。越是处于差序格局的内层,关系便越稳定和越稀缺,被杀熟的危害性就越大。关系好的,未必就是正确的。
很显然鬼谷子是深谙此道的,所以他教导纵横家们无论如何要去“内楗”对手,也就是跟对方搞好关系,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杀熟”,比如他提出,用道德绑架,用利益捆绑,用金钱收买,用资源置换等方法。最好能达到“欲亲则亲,欲疏则疏”的效果,那些平常时口口声声被称为熟人的人,就自然成了刀俎下的鱼肉了。
现实生活中迷信“熟人效应”的现象仍屡见不鲜,人情、乡情、友情,亲情,都在熟人身上,就意味着信任、了解、知根知底。熟的最大弊端是消弭原则、制造漏洞。原以为人熟一通百通,万事便利,实际是人熟一叶障目,难辨真伪。
人看得最清的并不是离自己最近的目标,不借助工具谁的眼睛能看清自己的眉毛?因此,距离产生美感,距离也好识别真假。挣脱熟络的网套、走出人情的泥沼,从根本上防范、解决"熟"的羁绊。你且看带货直播网红口口声声的“家人们”,你且再看社交电商里,你把他当朋友,当偶像,他把你当流量,当生意。更有高科技公司已经玩起了“大数据杀熟”。
有时候,我们就应该像孙三那样,意志坚定的笃信着:先谈钱,再谈感情。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