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怎样的艺术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镂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因形生意的字体,距今已有三四千余年的历史,因为是刻在牛胛骨、鹿头骨、龟甲上的文字,故名“甲骨文”。因为甲骨文主要是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日大部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甲骨文又称“甲骨卜辞”“龟甲兽骨文”。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以象形、假借、形声为主要造字方法。甲骨文在中国的文字系统上起着重要的转承作用,上承原始刻绘图文,下启金文铭文,是现代汉字的基础。今天的汉字,仍是以象形字为基础的形符文字,因此甲骨文已具备后代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从语法上看,甲骨文中有名词、代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其句子形式、结构也与后代语法基本一致。
甲骨文书法,一是指以商周甲骨文字体结构、书法特征为宗,加以工整地摹写而成的书法作品。这类作品是后人根据创作的需要,利用几千年前殷人留下的文字组成新的句子,通俗地讲就是“用古字写新内容”。但因为甲骨文总共才二千多字,其中还有不少尚未释出的怪字(特别是人名、地名),真正派上用场的不是很多,因此经常遇到甲骨文中没有内容所需要的字的情况。所以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就只好进行偏旁拆零,自己拼接了;再拼不出,就要到金文等其他古文字里去讨救兵,用这几种古汉字东拼西凑出一幅作品。首先尝试这个领域研究的是清朝末期的罗振玉,他之后逐渐有学者开始进入这个领域。甲骨文书法的另一层意思,是指借鉴甲骨文特征加以自行创作的现代书法作品,作者将甲骨文视作一种灵感,仅仅是艺术创作中的一点启示,吸取甲骨文书刻时的一种神韵,而并不在于追求“形似”。
因为有独特的时代意义,甲骨文书法是书法中不可多得的珍品,也是书法领域中一枚长生不老、蓬勃发展的奇葩。甲骨文书法包含甲骨文契刻书法和笔墨书法两个方面,前者是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原生态甲骨文书法,是最原始最正统的甲骨文书法;后者是后人经过对前者提炼、移植而在工具与载体发生重大变化形成的甲骨文笔墨书法,用的是笔而不是刀,这其中有个“刀笔转换”过程。因此,现代甲骨文书法最基本特征是既要有契刻遗韵,又要有笔墨情趣。
甲骨文笔法特点有三个基本笔画:点画、直画、曲画,这三个基本构件造就了股商甲骨文苍古雄劲、灵动多姿的艺术风格。
从已经发现的史料看,甲骨文结体多为长方形,少量为方形,既成汉字格局、又变化多姿,颇有运动感。多数象形字繁简不一,随体异形,婉曲舒徐,顾盼自如,构成一种天然的形体美,可见几千年前的先人就已经参透了书法的真谛。后世所谓欹侧多姿、朝楫呼应、穿插意连、鳞羽参差等结体法则,早在甲骨文中已大体具备。甲骨文形体结构具有“八美”之说:一是长圆方扁参差美;二是平正险绝对比美;三是直笔圆笔线条美;四是左右上下对称美;五是高度概括象形美;六是大疏大密相生美;七是有纵有敛意趣美;八是错落有致呼应美。
除了结构上的八美,从欣赏的角度上讲,好的甲骨文书法要有五种美感:一要有传统气息美;二要有章法形式美;三要有用笔墨色美;四要有结体线条美;五要有气韵神采。甲骨文章法是参差错落、相映成趣,形成了行气清晰、左右顾盼、前后呼应,既错落多姿又统一和谐的生动局面。
甲骨文是现代汉字的祖先,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甲骨文不仅是作为最早的文字载入史册,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全人类的珍宝。作为炎黄子孙,有必要也有责任去认识学习基础的甲骨文知识,将甲骨文艺术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也是所有炎黄子孙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