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景琥丨绝食
老李是退休干部,养有一子四女,在位时为儿女的工作安排费尽了心机,还好,凭着他的权力和威望,把五个人的工作都安排得很理想。大女儿进了银行,二女儿去了公安局,三女儿学医在市医院当大夫,四女儿参军转业后当了公务员。儿子虽小,他退休前也送进了行政机关,又上了几年党校也拿到了文凭,只等以后提干了。老李是个很有心计的人,退休前还把四个女婿的工作调动了一遍。唯一的遗憾就是儿媳妇还在企业里上班,算是老李的一块心病。
老李退休后女儿们还算孝顺,三日一看,两日一瞧,送吃喝买穿戴,老两口吃不愁穿不忧,人人都羡慕老李的小日子。其实老李的心里很苦,原因就是儿媳妇心理不平衡,整天怒目圆睁,不仅不理公婆,动不动就指桑骂槐地咒老李是个老不死的偏心眼。老李总觉得退休前没把儿媳妇调进行政机关,好像欠了人家的,只觉得理屈三分,一旦儿媳妇开骂,老李就躲在屋子里装聋子。后来老李想了个弥补的办法,把自己一套很漂亮的住房过户到儿子名下,自己回了乡下老家,老两口身子骨还硬朗,过起了听鸡子叫起床,看太阳落山睡觉的农家生活。谁知这一来,四个女儿不高兴了。要知道老李那一套住宅可是一座上下三层小楼,盖得铁桶儿似的结实,装修得金銮殿一样漂亮。独门独院,院里还有一个半亩大的菜园,位置又好,生活也方便,不值一百万也值八十万。四个女儿都想着到老李百年以后再分一份,这样以来自然就没有份了,于是互相一串通,都不上门了。
儿媳妇说,一座宅子就是一座金山,也不如一份好工作,那可是靠住公家的大树哩,她因为没有靠在公家的大树上连丈夫也不准认爹娘老子了。看样子老李就是再给她一座这样的宅子她也不会满意。于是矛盾依旧,仍然不看望公婆一眼。也罢,老两口有老李的退休工资,不靠儿女也够过了。虽然回家后感觉有些孤独,在村子里与众多的农民弟兄相比,已经是鹤立鸡群一样的好日子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老李的老伴突然患病身亡,留下老李一个人,他一生当干部却不会做家务,老伴一死他连吃饭都十分困难。女儿们回来办完丧事都走了,儿子和媳妇多留了半晌,警告老李不要打算再搬回城里。老李原本也怕和儿媳妇住在一起,于是就保证说,一个人愿意留在乡下老家。再说呢,这座瓦房也是他年轻时亲手盖起来的,住到他去见老伴也还塌不了。
新棺入土客人散,老李一个人烧锅燎灶了一段,日子实在不好熬,村上就有人劝他再找一个老伴,度过晚年。老李也觉得这样一个人老鹰一样也不是办法,于是就找了个老伴,过起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谁知好景不长,儿女们原本是有些矛盾的,这时候都合为一伙回来兴师问罪,硬逼着老李把老伴赶走。再说呢,这样的阵势哪一个老女人敢来给他过日子呢?儿女们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都搬师还朝了,留下老李饭没人做,衣服没人洗,屋子里也没有人打扫,一个人孤苦伶仃,出影随形,天明盼天黑,天黑盼天明,看太阳数星星,日子很漫长。老李想想,谁知道自己到哪一天才会死去,活着的日子如果太长,可不是好熬的。女儿们回来了,劝老李再搬回城里去住,大家也好照应。老李也有些心动,可是回城里住哪儿呢?自己住的小楼儿子已经住进去了,儿子原来的房子人家出租赚钱了。老李一想起儿媳妇那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别说让人家腾房子了,就是远远看人家一眼也会不寒而栗的。老李千思万想,真是生不如死。于是这位当年曾经在县里呼风唤雨的老干部就做出了一个很果断的决定——绝食。
老李绝食了三天,村上人都知道了,大家都来劝他不要绝食。儿女们也回来了,都劝他不要绝食。可是谁劝也不行,谁劝也不听,老李就是不吃了。饿到七天头上,老李已经没有任何力气了,村上一个老嫂子看他实在可怜,就给他打了一碗鸡蛋茶,强往他嘴里灌了一口,谁知就是这一口鸡蛋茶竟把老李给噎死了。
作 者 简 介
作者简介:戴景琥,中国作家协会河南分会会员、河南省民俗学会会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史志协会会员、三门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三门峡市史志协会理事。出版有长篇小说《七合米》、《东篱无故事》,中短篇小说集《愿君平安》、《轶文夕拾》,散文集《悉尼生活散记》等文学专著。主编有《义马市志》、《义马市民俗志》、《义马村志》、《三门峡市农村合作金融志》等史志专著二十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