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景琥丨绝食

老李是退休干部,养有一子四女,在位时为儿女的工作安排费尽了心机,还好,凭着他的权力和威望,把五个人的工作都安排得很理想。大女儿进了银行,二女儿去了公安局,三女儿学医在市医院当大夫,四女儿参军转业后当了公务员。儿子虽小,他退休前也送进了行政机关,又上了几年党校也拿到了文凭,只等以后提干了。老李是个很有心计的人,退休前还把四个女婿的工作调动了一遍。唯一的遗憾就是儿媳妇还在企业里上班,算是老李的一块心病。

老李退休后女儿们还算孝顺,三日一看,两日一瞧,送吃喝买穿戴,老两口吃不愁穿不忧,人人都羡慕老李的小日子。其实老李的心里很苦,原因就是儿媳妇心理不平衡,整天怒目圆睁,不仅不理公婆,动不动就指桑骂槐地咒老李是个老不死的偏心眼。老李总觉得退休前没把儿媳妇调进行政机关,好像欠了人家的,只觉得理屈三分,一旦儿媳妇开骂,老李就躲在屋子里装聋子。后来老李想了个弥补的办法,把自己一套很漂亮的住房过户到儿子名下,自己回了乡下老家,老两口身子骨还硬朗,过起了听鸡子叫起床,看太阳落山睡觉的农家生活。谁知这一来,四个女儿不高兴了。要知道老李那一套住宅可是一座上下三层小楼,盖得铁桶儿似的结实,装修得金銮殿一样漂亮。独门独院,院里还有一个半亩大的菜园,位置又好,生活也方便,不值一百万也值八十万。四个女儿都想着到老李百年以后再分一份,这样以来自然就没有份了,于是互相一串通,都不上门了。

儿媳妇说,一座宅子就是一座金山,也不如一份好工作,那可是靠住公家的大树哩,她因为没有靠在公家的大树上连丈夫也不准认爹娘老子了。看样子老李就是再给她一座这样的宅子她也不会满意。于是矛盾依旧,仍然不看望公婆一眼。也罢,老两口有老李的退休工资,不靠儿女也够过了。虽然回家后感觉有些孤独,在村子里与众多的农民弟兄相比,已经是鹤立鸡群一样的好日子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老李的老伴突然患病身亡,留下老李一个人,他一生当干部却不会做家务,老伴一死他连吃饭都十分困难。女儿们回来办完丧事都走了,儿子和媳妇多留了半晌,警告老李不要打算再搬回城里。老李原本也怕和儿媳妇住在一起,于是就保证说,一个人愿意留在乡下老家。再说呢,这座瓦房也是他年轻时亲手盖起来的,住到他去见老伴也还塌不了。

新棺入土客人散,老李一个人烧锅燎灶了一段,日子实在不好熬,村上就有人劝他再找一个老伴,度过晚年。老李也觉得这样一个人老鹰一样也不是办法,于是就找了个老伴,过起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谁知好景不长,儿女们原本是有些矛盾的,这时候都合为一伙回来兴师问罪,硬逼着老李把老伴赶走。再说呢,这样的阵势哪一个老女人敢来给他过日子呢?儿女们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都搬师还朝了,留下老李饭没人做,衣服没人洗,屋子里也没有人打扫,一个人孤苦伶仃,出影随形,天明盼天黑,天黑盼天明,看太阳数星星,日子很漫长。老李想想,谁知道自己到哪一天才会死去,活着的日子如果太长,可不是好熬的。女儿们回来了,劝老李再搬回城里去住,大家也好照应。老李也有些心动,可是回城里住哪儿呢?自己住的小楼儿子已经住进去了,儿子原来的房子人家出租赚钱了。老李一想起儿媳妇那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别说让人家腾房子了,就是远远看人家一眼也会不寒而栗的。老李千思万想,真是生不如死。于是这位当年曾经在县里呼风唤雨的老干部就做出了一个很果断的决定——绝食。

老李绝食了三天,村上人都知道了,大家都来劝他不要绝食。儿女们也回来了,都劝他不要绝食。可是谁劝也不行,谁劝也不听,老李就是不吃了。饿到七天头上,老李已经没有任何力气了,村上一个老嫂子看他实在可怜,就给他打了一碗鸡蛋茶,强往他嘴里灌了一口,谁知就是这一口鸡蛋茶竟把老李给噎死了。

作 者 简 介

作者简介:戴景琥,中国作家协会河南分会会员、河南省民俗学会会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史志协会会员、三门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三门峡市史志协会理事。出版有长篇小说《七合米》、《东篱无故事》,中短篇小说集《愿君平安》、《轶文夕拾》,散文集《悉尼生活散记》等文学专著。主编有《义马市志》、《义马市民俗志》、《义马村志》、《三门峡市农村合作金融志》等史志专著二十余部。

(0)

相关推荐

  • 儿子外出打工挣钱,公婆意外发现儿媳的“秘密”,却敢怒不敢言

    文|雪落无尘 据新闻报道,如今一些农村地区,娶妻必备的车.房.彩礼,成为新的"三大件",其花费少则五六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让很多家庭难以承受. 近年彩礼行情更是快速飙升,从前一两 ...

  • 关注:不可言喻的“老漂族”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 文丨师利国 过去有叫北漂的,后来又引出上漂,广漂,深漂,现在又有"老漂一族"之说,新鲜名词层出不穷.原 ...

  • 昨天,回娘家后,我走的第一个亲戚是住在牛...

    昨天,回娘家后,我走的第一个亲戚是住在牛棚里的大姑妈家,80多岁的大姑伯给我200块钱压岁钱时,我都要哭了.我老公开车带着我和妹妹.妹夫,一起去我娘家邻村的大姑妈家走亲戚.大姑妈是我奶奶6个女儿中,我 ...

  • 老伴住院治疗费15万。我让大儿子拿10万...

    老伴住院治疗费15万.我让大儿子拿10万,女儿拿5万.没想到大儿媳妇有意见了,说:"为啥女儿只拿5万,小儿子还一分不拿?" 我是西安的老杨.今年66岁,老伴最近住院做手术需要15万 ...

  • “养老潜规则”正在盛行,儿女揣着明白装糊涂,老人看破不说破

    "你陪我长大,我为你养老",这被很多人认为是养育之恩的最好报答.现在这个社会,子女虽然也履行了为父母养老的责任,但却存在一种另类的"养老规则",父母与子女心知肚 ...

  • 农村75岁老人,5万元存款,留着自己养老,不给儿女用,合理吗?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来个假设,如果你75岁了,有2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手里有5万存款,你会把这5万存款给儿女使用,还是会留着自己养老? 这个问题,自己先想想,一边想,一边带着这个问题,来看下面的内容(内容 ...

  • 儿女家轮流养老后才知:老了谁都靠不住,守好这3样晚年才不慌

    人人都会老,老了,你的归宿在哪里? 80岁老人自述: 上个月老伴突然摔倒在地,任凭我怎么扶都扶不起来,没办法,只能敲邻居家的门,可邻居家夫妻两个都上班去了,情急之下,慌忙打120. 到了医院,幸运的是 ...

  • 戴景琥丨望断长安路

    2000年二月初八,是张贞老人的80岁生日,远在西安的儿女及媳婿外孙等人,早在半年前他秘密潜往西安时,就说过要来杭州为老人"庆八十",可是他昼思夜想盼来的这个生日,却比任何一年的生 ...

  • 戴景琥丨戒烟

    人们常说有烟有火算一等吸家,有烟没火只能算二等吸家.老耿爱吸烟,但往往不带火,他每天上班只点一根烟,快吸完一支时再抽出一根,在桌子上敦敦,续上一支接着吸,一支接一支一直吸到下班,不丢烟头也划火柴,你说 ...

  • 戴景琥丨无果而终的悉尼炮台(悉尼行)

    澳大利亚是一个从来没有经过战争的国家,生活在悉尼的人根本想象不到硝烟弥漫.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的战场是什么样子.但是我们却在悉尼入海口的中头顶端看到了从未用于战争的炮台遗址.中头在悉尼入海口的内侧,与北 ...

  • 戴景琥丨大海看鲸(悉尼行)

    6月20日,在悉尼的40多位中国朋友相约去北头看鲸鱼.领队的杨先生说:"北头下面是鲸鱼出没海面的地方,据说每天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一点之间是看鲸鱼的最好时候,今天咱们去能不能看到,那就全看大家的 ...

  • 戴景琥丨纪实文学:平老四传记 (小出身)之一

    平老四, 义马名人也.弟兄五人,排行第四,乡人习称平老四.祖上从义马迁居义昌,他生长在义昌,事业成功在义马,属义马平氏本家.我要为平老四立传困难很多, 首先是立什么样的传,世家本纪吧,他既非世家, 也 ...

  • 戴景琥丨涡涡看塘鹅(悉尼行)

    初到悉尼的日子,一个人在家感到非常寂寞.走出家门常常会遇到洋人.鬼子很有礼貌,只要相遇,不管认识与否,都要打声招呼,问个好.我听不懂人家的话,还以为是问我什么问题,但又不敢肯定,也不能置之不理.点头吗 ...

  • 戴景琥丨拉差使

    太阳光上了东屋房檐,东赵乡的十辆牛车开始向县城出发,这已经是第二次轮到我们拉差使了.第一次是小满会那天回来的,那次一共去了六辆车,赵三娃家的母牛没有过去三架山,就死在路上了,我们把那一车军用物资分散开 ...

  • 戴景琥丨在唐人街过春节

    在唐人街过春节 文/戴景琥 1月29日是中国农历的春节,全世界的每一个中国家庭无不为这个传统的节日准备下最丰盛的膳食,让孩子们穿上最漂亮的新衣服,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家人坐下来过一个团团圆圆欢 ...

  • 戴景琥丨澳大利亚见闻录(达令港事纪事)

    达令港有许多象征性的古建筑物,与悉尼港近在呎尺,珠连璧合,形成悉尼市的经济.商贸.文化.娱乐中心.达令港又称情人港,是以悉尼市第七任总督芮福·达令的名字命名的.港湾内的海洋博物馆.水族博物馆.儿童游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