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民大“校徽君”的前世今生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学生成长的精神养分,是广大校友的精神寄托。校徽是一个学校的重要标志,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央民族大学校徽由学校徽志和学校徽章组成,《中央民族大学章程》对校徽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学校徽志为圆形标识,中间为“民大”的字形变体,整体形似一部打开的书。学校徽章为印有中英文校名的长方形和圆形证章。”
说到民大“校徽君”,大家的第一印象都会想到他在录取通知书上的模样。近些年民大录取通知书上出现的“校徽君”是中央民族大学第五代校徽,他是“民大”字体的变形,形状仿佛一本翻开的书。
那么前四代的民大“校徽君”是什么模样的呢?官微君通过采访民大退休教师陈暋老师了解了“校徽君”的前世今生。
1
建校后——上世纪六十年代
为了证明高校老师、学生的身份,校徽成为了当时在京高校的“潮流”。最早一代的“校徽君”,上面的“中央民族学院”,采用的是“毛体”。
为了区分老师和学生的身份,上图中红底白字的铜制“校徽君”是老师使用的,红色的部分由珐琅制成,但是与传统的掐丝填料不同,这一代“校徽君”是先铸造并压出“中央民族学院”的字样后,分两次(白字一次,红底一次)填料而成。而白底红字的铝制“校徽君”则是学生使用的,这样一是可以降低成本,二是能够更直观地区分师生身份。
2
1971年——1976年
1971年,中央民族学院已经开始招收工农兵学生,虽然当时大多数人还在佩戴毛主席的徽章,但此时民大仍然保留为学生佩戴校徽的传统。不过关于这枚看起来明显不是白底的“校徽君”,可能是时间久远颜色脱落后的缘故。尽管如此,官微君猜测,“新版”“校徽君”的整体效果依旧很美观。
3
1976年——1993年
“民院”是“中央民族学院”的简称。上图这种带有缩写校名文字的“校徽君”是在我校严格控制校园进出情况的时候出现的。最初,官微君获得的信息是这枚红底白字的“校徽君”可能是供学校家属佩戴,作为出入校区的通行证使用的,但是经过陈老师的研究并向学校的离退休教师咨询求证,了解到“民院”“校徽君”其实还有白底红字的款式。因此,陈老师推测这个红底白字的“校徽君”可能还是由老师佩戴使用,白底红字才是民大家属出入民大的通行证。
4
1993年——2008年
1993年11月30日,经国家教委批准,中央民族学院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校徽君”的文字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但是红底白字和白底红字的样式仍然保留了下来。虽然白底红字依然是本科生的身份象征,但是红底白字的佩戴者却发生了改变。由于历史久远,无法确定红底白字的“校徽君”佩戴者究竟改为了研究生还是干训部(后改为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但是可以确定其变更的目的是为了区分本科生和其他学生。至于老师佩戴的“校徽君”,经陈老师推测可能是已经取消。
5
2008年——2016年
2008年11月20日,民大的英文名正式从“The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更改为“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新一代的民大“校徽君”加入了新更改的民大英文名称,打破了之前的长方形外观,更改为圆环形。“校徽君”的暗蓝色低调沉稳,代表沉着、理智、博大的胸怀。“校徽君”采用的“民大”字体加以变形,整体上看犹如一本翻开的书的形状,将文字与图形巧妙结合,完美地呈现出民大的内在与外在文化素养,突出表现了“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校训。“校徽君”整体结构清晰明了,主体突出。从这点上看,也进一步地暗示了学校发展以文科专业为主体、以民族学科为特色,并综合发展文、理、工、艺、管等专业的特点。
6
2016年至今
2016年至今,“校徽君”升级啦!从2016届毕业生开始,学校校友会每年都会为毕业生代表发放毕业生纪念徽章,以表达母校对即将毕业的同学的祝福和牵挂。“校徽君”化身为一枚小小的同心结,外环象征着母校,镌刻着校名和校徽;内环代表着学子,镌刻着“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民大校训;双环紧扣,锁链相连,寓意母校与学子的深情和同心,表达了母校对学子的牵挂和祝福。
校徽虽小
却是学校的象征和标志
承载着学校的文化特质和治学理念
一枚校徽,一生记忆
您和民大校徽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推荐阅读
出品|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中央民族大学校友会
文字|王坤宁
图片|李毓欣
编辑|蔡丹红 聂一丹
责编|张 彤
主编|李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