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玉克丨叩问永宁寺塔



首阳山至洛水间的开阔地带,龙盘虎踞着一座偌大的汉魏故城。斗转星移,古城在岁月的沧桑中老去,老成东西两侧时断时续风剥雨蚀雄风犹存的古城墙,老成青青稼穑离离荒草无法遮掩的一片废墟。不远处陇海铁路和310国道穿城而过,东来西往的行人有谁知道,那片兀然而高的废墟上曾矗立着一个让人惊叹的绝世奇迹呢?

北魏是个尊崇佛教的朝代,它定都洛阳后做了两件崇佛的事。一是在都城东南伊阙(隋炀帝时改为龙门)西山石壁上开窟造像,二是在都城内外建寺修塔。

塔最初起源于印度,是为存放或纪念佛祖舍利而造,后来成了佛的象征。鼎盛时期,洛都伽蓝遍布,参差林立着1300余座高高低低形态各异的佛塔!可谓北魏一千三百寺,都在佛风禅韵中。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距释源祖庭白马寺咫尺之近的皇家佛苑永宁寺,居然匪夷所思的高耸着一座“九层浮图,去地千尺”,“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的木制佛塔!

北魏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这样描述:“殚土木之功,穷造型之巧,佛事精妙,不可思议,绣柱金铺,骇人心目”。 可以想象,当时万人空巷观者如潮的轰动应不亚于当年上海外滩的东方明珠。

“永宁”一词,似源自《尚书》“其宁唯永”之句,表达祈愿长久、安宁之意。然而令人痛惜的是,永宁寺却并未“永宁”。 18年后的永熙三年(公元534),即“河阴之变”(528年)后的第六年,这座“损费金碧、不恤众庶”的木塔,居然在春寒料峭的二月间被雷电击中,化为一支燃烧的通天炬烛。当时雷雨晦冥,杂下霰雪,百姓道俗,咸来观火。悲哀之声,振动京邑。时有三比丘,赴火而死。火经三月不灭,周年犹有烟气。

也许,你原本可以屹立1800年,你原本会使杭州六和塔、苏州虎丘塔、登封嵩岳寺塔等望峰息心的,但那场罪恶的孽火却让你永远定格在了18岁!此后几十年,崇佛的北魏也消亡在乱世尘烟中

阿弥陀佛,一座为佛而建的绝世高塔不为佛佑反被火所焚,成为世人心中永远的痛。深深惋惜中,世人用一个动人的传说来抚慰心中的感伤。《洛阳伽蓝记》载:其年五月中,有人从东郡来云:“见浮图于海中,光明照耀,俨然如新,海上之民,咸皆见之。俄然雾起,浮图遂隐”。哦,原来中原佛塔未真灭,是东移教化另一方人民去了。

那场大火,让后人灼痛了1400年,洛阳历史学家徐金星先生扼腕长叹: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那场大火等于烧掉了一个龙门石窟,烧掉了一处世界文化遗产,烧掉了洛阳最为丰富的旅游资源。

高矗云天的永宁寺佛塔在北魏的天空高耸了18年,何以很少有吟咏的诗文流传?可否是以儒学为正统的士子对朝廷弘扬佛教大兴土木的一种不满和抵制?当初,扬州刺史李崇,就一再上表,谓宜裁省寺塔糜费,移葺明堂太学。

我从不怀疑佛塔的存在,有历史记载为证,有至今尚存的塔基为证,我更不怀疑它“庄严焕炳,世所未闻”的华丽奇巧,我只是难以置信,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塔应县木塔,高度不过67.13米,而距今近1500年的北魏,是如何建起这金字塔之后、埃菲尔铁塔之前的惊世高度!

20世纪60年代,考古发现永宁寺的规模是惊人的。它南北长301米,东西宽210米,而位于寺院中心的木塔基础修筑在东西长101米,南北宽98米,厚达6米的夯土基础之上。木塔基座以青石包镶,边长38.2米,这恰恰符合了郦道元所说的下基方一十四丈。

的确,矗立在中华文明和佛教历史深处,矗立在后人无尽的追忆惋惜想象中的永宁寺佛塔高擎着一个亘古未有奇迹,但它只是一个技术和艺术层面的建筑奇迹,而我深层关注的是对它历史意义的探究。谁能告诉我,那高耸入云的巍峨,那雕梁画栋的华丽,那不可思议的精巧,是教化世人劝导人心的治国安邦之策?还是走火入魔误入歧途的劳民伤财之举?

1500余年叹息着过去了,而今,那丘朝代更迭中沧桑的废墟,那处盛衰兴亡里岑寂的遗址,留给后人的该是怎样的启迪了悟呢?

作 者 简 介

逯玉克,河南偃师人。为文所蛊,喜看闲书,不求功名,误入歧途,明知万言不值一杯水,犹自为伊消得人憔悴,蹉跎岁月,落魄江湖,涂鸦了一些文,鼓捣了几本书。嗟夫,败也斯文,成也斯文。今生为文所误矣,来世犹为文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