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伊秉绶、张祖翼临《衡方碑》

何绍基临《衡方碑》

据记载,何绍基专习隶书较晚,是从六十岁开始的,不间断地遍临汉隶名碑古本,尤以对《张迁》、《礼器》二碑用功最深,各临百过。后又临《西峡颂》、《乙瑛》、《史晨》、《曹全》等诸碑。 何绍基自谓平生以横平竖直为律,实乃以意求之,并非计较于一笔一画。 赏其所临《衡方碑》,由于是在吸取了汉隶名碑的养分的基础上,又将篆书的风貌,行书的气势有机地糅入,书体已经不是原碑特有的方正深朴,古健丰腴,而是他自己的古茂朴厚,婉和韵雅;笔法也不仅仅是原碑的浑厚苍茫,古拙深沉,而是有了浑圆峻逸,洒脱空灵,极具汉隶的神韵。何绍基就是以其渊博的学识,聪颖的性灵和一生孜孜不倦地勤奋,在书法艺术上独树一帜,震撼着清一代书坛。

何绍基临《衡方碑》

何绍基临《衡方碑》

伊秉绶

大凡好作品能夺人眼目必定在于1:气势充沛,它能直接使人感到书者在挥运之间生命力的洋溢;2:标新立异,不蹈陈规,却有至理,传承精切,根柢深固。伊秉绶所书《衡方碑》在静观品读之下方得以击节点赞。是因为临作个性鲜明,融会了汉篆、汉隶碑额中结字用笔之妙,不堪强调笔画的“蚕头燕尾”和波磔,点画平直均匀,字体规正而不刻板,凝重而有韵致,方中有圆,拙中寓巧。伊秉绶临帖,每每只关注原碑拓本的点点痕迹。这是他在帖学、金石学、字学、汉隶遗意及个性表现上取得平衡的成果,实现了中国书法擅于表现书家心画的特质。

伊秉绶临《衡方碑》

张祖翼

书法之所以称书法是源于书写必须要有书写的法则。文字书写与书法是有界限的,会写字不等于会书法。学习书法,当以从临摹入手。临摹,它可以让你懂得书法的本源,让你了解书法法则……,才有扎实的基本功。我们今天说继承,也不否定创新的重要性,但创新是绝对不能脱离继承去凭空想象。只要在继承的基础上,积累丰厚了,创新才会有原动力,创新才有资本,也会水到渠成。张祖翼即临《衡方碑》虽然尺幅不大,但能得《衡方碑》博大的气势,古拙的韵味。章法的布置参差娜让, 随意天成。这样的临摹才是有思想的,是善于吸收前人的经验,间接地变为自己的创作源泉,最终才形成自己的风格。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才有可能被历史记住。

张祖翼临《衡方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