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岭丨父亲的大饭碗

在对父亲的诸多记忆里,有一只漆着红“奖”字的白地蓝花搪瓷大碗,尽管岁月已流淌过了五十多个春秋,但它仍经常在我眼前浮现。

鲁西南小汶河北岸的吕家楼,是一个穷乡僻壤的小村庄,那就是我的故乡,我生于斯,我长于斯。从我记事起,我就见到父亲托着那大饭碗用餐。对于大饭碗的来历,寡言少语的父亲从来不提,而是母亲在我十岁那年才告诉我的。

1956年,也就是我出生的那年,家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搞得热火朝天,年富力强得父亲起五更,睡半夜。据说父亲在一天的时间里从社里的积肥大坑里挖出48立方的粪肥来。也就在那一年,父亲被评为劳动模范,还入了党,那只大饭碗就是当时最好的奖品。从此,那只大饭碗盛下父亲性情的喜怒哀乐,也装着全家生活的苦辣酸甜。

在山东老家,有个风俗习惯,吃饭时男人们大都端着自家饭菜聚到村中的露天饭场用餐,有什么好吃的饭菜互相品尝,有说有笑,别有一番风趣。记得在我三、四岁时,父亲就一手托着那只大饭碗,一手牵着还步履蹒跚的我同去饭场。不论是碗杂面面条还是一碗菜叶子粥,父亲总是让我先吃几口,然后自己再吃几口,几个轮回,一大碗饭便落入我们父子肚子里。吃完后父亲先抹抹嘴,再笑哈哈地拍着我的头顶骂道:“娘的,长大又是一个大肚子汉!”然后又乐颠颠地回家盛一碗回来。这其中有着不尽的乐趣,也有着深深的亲情啊!

父亲力大,饭量亦大,这是全村人都知道的。据说父亲年轻时单手能将一袋近200斤的小麦挟起,能挑起500多斤的菜担;一顿饭能吃二斤面的馒头,还喝下几碗稀粥。我的童年,正是共和国历史上生活最艰苦的年代,我家人口多,经常有缺粮断顿发生。特别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为了填饱全家人的肚子,母亲只好将白菜叶、树叶和野菜之类掺入玉米面或地瓜面中蒸菜团子或熬粥。每次开饭时,母亲总是先把父亲的那只大饭碗盛满,然后再分给我们兄弟姐妹。那时父亲是生产队长,必须吃饱才能领着大伙去从事那些繁重的劳动。可锅中的饭毕竟有限啊,全家人不可能人人都能吃饱,特别是母亲由于长期饥饿,身上浮肿,面有菜青色。这些父亲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可他也无奈,实在想不出别的办法来。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让父亲放弃了使用那只大饭碗,这件事让我铭刻在心,永生难忘!

我家有棵200多年的老枣树,父亲对老枣树钟爱至极,有着特殊情感和不尽的情缘,是父亲心中的圣树。父亲对我们要求甚严,谁也不准无故爬上枣树伤害它,也不准在枣子成熟之前无故随便动一颗,否则就会挨顿揍,我们因为嘴馋不知挨过父亲多少大巴掌。1962春天,正是青黄不接时节,那时小枣刚刚像花生米大小,一天上午,父母下地干活,哥哥姐姐也都上学去了,我一人在家。快到中午时,父母还没有回来,早饭时喝的是两碗玉米面菜叶子稀粥,不到中午就饥肠辘辘了。我从屋里到屋外没有找到一点可以充饥的东西,当我蹲在院里冥思苦想的时候,无意一抬头看到满树的绿枣。我十分高兴地从地上蹦了起来,很快找到一根很长的竹竿,不管三七二十一地乱打起来,顷刻之间地上小枣和绿叶落了一片。我边检边往嘴里送,小枣虽然又硬又涩,饿急了的我却吃的又甜又香。偏偏就在这时,父亲收工回来,我见到后顿时浑身发抖,我知道面临的将是怎么样的惩罚。当父亲把那小蒲扇般的大巴掌举过头顶时,我急忙喊了声:“爹,不要打我,我饿,我饿呀!”只见父亲愣了一下,大巴掌在空中停住了,接着伸开两只大手把我紧紧抱在怀里,眼里闪着泪花。他先将地上的小枣捡起装进我的口袋里,然后又将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他的心里一直很沉重,很长时间没说一句话,那天吃饭时,父亲没有使用那只大饭碗。以后每当我一人在家时,锅里总放着一碗粥或一个菜窝头。多少年后我才明白,原来那是父亲从自己口中省下给我留的。本来饭量和力气都很大的父亲,为了让我不在家中挨饿,宁可自己饿着肚子去从事那些繁重的劳动。

从此以后,父亲再也没使用过那只大饭碗,他把它悄悄地藏在了起来,每隔一段时间就翻出来欣赏一番,有时眉开眼笑,有时暗自伤悲。1974年春,因生活所迫,父亲、母亲和我泪别故乡到黑龙江谋生,以后再也没见过那只大饭碗的影子。

“子欲养而亲不待”。历经诸多磨难、辛苦操劳一生的父亲早已驾鹤西去,可我每当想起就泪涌心头,饱含着对父亲不尽的思念。我相信在另一个世界里,一定没有贫穷和饥饿,父亲不再需要大饭碗。

2016年6月

作 者 简 介

吕秀岭,本名吕修岭,籍贯山东省东平县,原任黑龙江省肇州县教师进修学校历史研究员,中学高级教师,文学爱好者,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自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曾在《新青年》、《黑龙江教育》、《岁月》、《东方散文》等十余种刊物和《作家在线》、《行参菩提》、《东方散文》、《青年作家》等多家微信平台发表报告文学、散文、诗歌若干篇(首),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黑龙江教育》、《历史学习》、《初中生学习》等刊物发表历史教育教学文章多篇,主编、参编史志和历史教学辅导书籍等多部(本)。



(0)

相关推荐

  • 【西南作家•散文】马晓燕/电视的记忆

    西南作家·散文 [西南作家·快讯]阿 月 /西南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电  视  的  记  忆 马晓燕(四川南充) 四年前,家里搬新房,添置了一台55英寸4K超高清智能电视,这台电视的外观很精美, ...

  • 新刊 | 刘玉栋《芬芳四溢的早晨》

    <芬芳四溢的早晨> 刘玉栋,男,1971年生,山东庆云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文学>主编.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表小说,出版有长篇小说<年日如草 ...

  • 【诗刊】2021第1106期 《老宅门前那棵枣树》(外二首)​作者: 朽田(安徽)

    老宅门前那棵枣树 作者 朽田(安徽) 老宅门前那棵枣树 是我曾祖父的曾祖父载的 我在这棵枣树下 度过了童年 在模糊的记忆里 每当雄鸡唤醒黎明 妈妈把门打开 矗立在晨光中的这棵枣树 就映入我的眼帘 参悟 ...

  • 散文《抄家之痛》

    那年遭遇抄家,我刚刚九岁.­ 记得那天夜里四处好黑.月亮不见升起,只有几颗星星眨巴着,困涩难熬的眼睛.因为我和小朋友们玩捉迷藏的游戏,所以很晚很晚才回家休息. 就在我刚刚入梦之时,一阵咚!咚!咚!的砸 ...

  • 【辉光日新1056】老枣树(图:姜山大枣)

    "V"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优图悠分享 今日分享的图片,是姜山的 ...

  • 当代散文‖【陌上枣熟】◆周谦

    作者简介 周谦,山东德州人,爱好文字,作文散落多家纸刊和微刊平台.  陌上枣熟   "七月十五枣红半,八月十五枣落杆." 时光漫漫到了中秋,家乡--乐陵的枣林已是响声一片.人们爬上 ...

  • 「故事」枣树下的康熙微服私访记,金丝小枣里的宫廷风云

    一男子为避雨,匆忙跑到一枣树下,"呀!"一声柔语娇声,该男子愣住了:原来枣树下站了一女子,妙龄二八,长相甜美,身材窈窕,举止温柔,在一苍穹的枣树下,撑着纸油伞,一面看着细雨淅淅,一 ...

  • 20170040总第四十期 散文六篇 张兆生 祝敏成 佫雪生 王文 孤独与快乐

    航母诗词散文号--发布正能量诗词歌赋. 以字契心,以词会神,以句沁魂. 随它世间沧桑, 我自吟歌狂啸. 揉碎时间空域, 九州笔墨皆友. 诗文岂有价, 道义值千金.         散文六篇 爷爷的果园 ...

  • 拾枣 | 作者:代国强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枣花香里忆童年

    我工作的单位在市郊,上班路上,经过一大片枣树林. 五月末六月初,每天经过那片枣树林,甜甜的枣花香透过车窗丝丝缕缕地飘进车内.我特意放慢车速,使劲抽动鼻子,贪婪地闻着,真希望这一刻永远定格.其实,枣花的 ...

  • 梦里枣花香/杨璐

    文/杨璐 故乡的老院子里种着四棵枣树,结出的枣子却不同,母亲称之为:小枣,酸枣,紫枣,婆枣.具体按什么分的,科种如何,我没有研究过,姑且就这样称呼吧.这几棵枣树都是在我还没出生时,姥姥给移栽过来的.姥 ...

  • 【三江文学】《消失的老宅》作者‖信章旗

    [三江文学现代诗刊] 总第1355期 社      长:李不白 高级顾问:衣非 特邀顾问:周渔 总     编:黄葵 副 总 编:梧丹梦 副 社 长:王笑 主     编:紫衣云梦 副 主 编:轻舞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