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师法经方衷中参西辑录》六经病证治歌诀,六经辩治尽在歌中
一、太阳病篇
伤寒病,始太阳,将其经表举大纲。
初起恶寒连发热,更兼头痛与项强。
汗出风来仍欲畏,虚邪宜用桂枝汤。
无汗可知表邪实,对证投方是麻黄。
实证又添烦而躁,麻黄加石膏枣姜。
若是干呕与咳嗽,又当择用小青龙。
八九日,症如疟,桂枝麻黄汤各半,
能除面热身中疼。若服桂枝大汗后,
似疟日发二三场,桂枝汤二麻黄一,
凑合成方此为良。
表邪不出入里腑,烦躁难眠尿涩感,
口渴饮水入即吐,名为蓄水在膀胱,
该证须用五苓散。
又有小腹满硬狂,
小便自利和发热,名为太阳蓄血证,
桃核承气汤相当。
桂枝汤:桂枝、赤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大青龙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生石膏、生姜、大枣。
真武汤:茯苓、赤芍药、白术、附子、生姜。
小青龙汤:麻黄、桂枝、赤芍药、半夏、五味子、细辛、干姜、炙甘草。
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赤芍药、麻黄、杏仁、炙甘草、生姜、大枣。
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赤芍药、麻黄、杏仁、炙甘草、生姜、大枣。
五苓散:泽泻、猪苓、茯苓、桂枝、白术。 桃核
承气汤:桃仁、桂枝、大黄、芒硝、甘草。
二、阳明病篇
病阳明,内外热,眼痛鼻干不得眠。
表寒不见只恶热,口渴可用白虎汤。
如兼太阳仍有汗,再服桂枝汤如前。
见有项背几几者,须用桂枝加葛根。
无汗亦须麻黄便,未罢太阳法当然。
无汗亦有几几象,专服葛根汤如前。
经证明,举腑证,潮热腹满大便硬。
脾家渐实燥结成,润导下法随其证。
白虎汤: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
桂枝加葛根汤:桂枝、赤芍药、炙甘草、葛根、生姜、大枣。
葛根汤:葛根、赤芍药、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生姜、大枣。
麻子仁丸:火麻仁、杏仁、赤芍药、大黄、厚朴、枳实。
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
大承气汤:酒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三、少阳病篇
论少阳,病寒热,口苦咽干兼目眩。
胸胁苦满不能食,心烦喜呕虚火真。
如呕不已非虚火,腹中满硬有实形。
小柴治虚大治实,只用两方治此经。
腑证寒热全不见,痞痛利呕四症呈。
胸热呕而腹中痛,欲用的方取黄连。
单呕而痞不痛者,半夏泻心汤可平。
黄芩汤,胆火攻脾下利息;
加姜夏,胆火逆胃上呕宁。
小柴胡汤:柴胡、半夏、黄芩、党参、炙甘草、大枣。 大柴胡汤:柴胡、半夏、黄芩、赤芍药、枳实、大黄、生姜。
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炙甘草、大枣。
黄连汤:黄连、葛根、桂枝、半夏、人参、炙甘草、大枣。
黄芩汤:黄芩、赤芍药、炙甘草、大枣。
黄芩加半夏汤:黄芩、赤芍药、炙甘草、大枣、半夏、生姜。
四、太阴病篇
至太阴,寒化证,痞满不渴利吐食。
腹内时痛手足温,理中不愈用四逆。
间有从阳化热者,汗后不解腹痛急。
当须下以承气汤,伤寒论中可明证。
理中汤:党参、白术、炙甘草、干姜。
四逆汤:炙甘草、干姜、附子、葱白。
通脉四逆汤:炙甘草、干姜、附子。
大承气汤:酒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五、少阴病篇
少阴经,水火见,证但欲寐脉沉细。
从水化寒法当温,麻附通逆等须备。
从火化热猪苓汤,黄连阿胶与承气。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
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甘草。
白通汤:附子、干姜、葱白。
四逆汤:炙甘草、干姜、附子、葱白。
猪苓汤:猪苓、茯苓、阿胶、滑石、泽泻。
黄连阿胶鸡子黄汤:黄连、阿胶、鸡子黄。
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
六、厥阴病篇
厥阴证,风火通,热化消渴气上冲。
心中疼热饥不食,若然食下吐蛔虫。
倘误下之利不已,此经提纲证重重。
乌梅丸一方专治,独痢后重白头翁。
脉结代,热内壅,不用姜附因太热,
须先相火游兹宫。
脉滑厥,热郁伏,下用四逆散白虎,
不得以承气妄攻。
此是伤寒对证治,六经备熟可启蒙。
乌梅丸: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 白头翁汤: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
当归四逆汤:当归、芍药、桂枝、细辛、甘草、通草、大枣。
炙甘草汤:炙甘草、生地黄、桂枝、火麻仁、阿胶、人参、生姜、大枣。
四逆散:柴胡、枳实、芍药、甘草。 白虎汤: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