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尔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长期专注于难民议题,他的文字更加深邃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的获奖,让不少出版人大呼“意外”,而我们对于诺贝尔文学奖,也有了更新的认知。

相较于路易斯·格丽克(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似乎对于出版人都不是那么熟知他的作品,以至于不少人都在问: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到底写了哪些书?不少读书人都在感慨,竟然都没有他的中译本作品。

这样的叹息,其实也是出版人的心声。只是,这样的状况正好也表现出我们对于“诺贝尔文学奖”本身的认识仿佛还停留在过去的时间里。

对于每一届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许多爱好文学的网友几乎都是如数家珍。只是这次不同,我们都在等待他的中译本的同时,还想要知道他更多的信息。

有人说:“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得奖,或许比昆德拉、阿特伍德更具有现实意义。”这一点,我也十分认同。

根据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介绍——因为他毫不妥协并充满同理心地深入探索着殖民主义的影响,关切着那些夹杂在文化和地缘裂隙间难民的命运。

读懂他的书,还需要从了解他这个人开始。

1、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是谁?

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还是第一次听说他的名字。因为国内目前并没有单独出版过他的著作,只有个别短篇零星见于杂志和合集中。

这是一个遗憾,但不局限于我们。在诺贝尔奖的官方推特发起的投票中,有93%来自世界各地的读者表示从未读过他的作品。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出生时间:1948年,出生地点:坦桑尼亚东部的桑给巴尔。

他的身份转变是从1963年,桑给巴尔脱离了英国殖民统治开始的。随后,发生的革命使阿拉伯裔公民遭到大屠杀,作为该族裔的一份子,18岁就被迫离开祖国,以难民身份前往英国。

从此,“难民”成了某种符号,当然更流淌于他的字里行间,这些艰苦的经历带给他无尽的财富,让他有不同的洞见。

值得一提的是,在英国,他和石黑一雄相似,属于典型的移民作家,用英语写作,关注后殖民时代的议题。

可能有人会觉得关注“难民”议题的,要么就是公知,要么就是跟西方所谓的人权道德政治正确相重合。但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其实我们都在这个环境当中,也都有着同样的观察力。

只是,文化身份的不同,不能让我们有着同样的感受。在另一层追索中,我们都是在寻找生命,更是在寻找活着的意义。

2、古尔纳写了哪些作品?

39岁那年,古尔纳开始创作。截至目前,已经写有十部长篇小说和若干短篇小说。

尽管斯瓦希里语是他的母语,但英语是他的主要写作语言,贯穿他所有作品的重要主题仍旧是“难民”的议题。

这些都很好理解,毕竟是与他的成长环境有关。

在他的写作中,古尔纳竭力避免对前殖民时期的非洲进行原始而纯净的怀旧。因此,本着真实的笔触,他的作品让人有新的思考。

比如他的第一部小说《离别的记忆》,他的突破之作是曾入围布克奖的《天堂》。这部小说是对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笔下一个青少年冒险故事的改写。他把原作的圆满结局改成了悲剧,又有着高于原著的思想,彻底挫败了读者的期待,整体叙述逻辑紧凑,故事性极强。

去年,古尔纳最新出版的小说《After lives》是对先前作品《天堂》的延续。他继续聚焦于20世纪初开始的非洲东部的那段历史,让人看见个体在宏伟的历史叙述中是多么无能为力。

诚然,《天堂》入围布克奖,也让我们想到一个“规律”:一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都是得了(或者入围了)其他重大的国际文学奖项以后,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我个人很喜欢《海边》(By the Sea,2001),在故事中,古尔纳试图通过沉默,将其身上肩负或者想象的故乡的痕迹抹去,留下太多空间。

3、古尔纳为什么能够获得诺奖?

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作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力量?这恐怕是我们都想要探寻的。

有人说,古尔纳得奖是一个冷门。

我觉得,不见得。他过去的作品早就能窥见主题与人生的旋律。古尔纳获奖,一方面是因为他长久对难民题材的关注,而另一方面他也代表了许许多多类似的作家的成就。

长期以来,在非洲大陆上,一代代非洲作家都在做着默默无闻地写着。他个人的文学成就,其实也体现出整体的作家风向。

他的创作尝试重新定义非洲,重新理解非洲各国人民因殖民主义、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所产生的政治束缚。

这在难民问题早已波及全球的当下,具备十足的现实意义。

可见,古尔纳获奖,是一个了解非洲文学的契机。如今,非洲并非文学荒漠,那里也藏着不少的宝藏与珍珠。像他一样的作家还有许多,比如肯尼亚的国宝级作家恩古吉·提安哥,还有来自卢旺达的法国女作家斯科拉斯蒂克·穆卡松加。

单纯从文学性来说,诺奖的影响力有目共睹。然而文学不是一家之“说”。当我们看见那么多璀璨的作品闪耀于世时,更感恩作品背后每一位付出汗水,辛勤耕耘着的作家。

虽然许多作家一生没得过诺奖,但不影响他们在我们心目中的伟大,比如卡夫卡、托尔斯泰、鲁迅等等,我们致敬好作品,更致敬这些甘于坐冷板凳的作家。

愿更多干净利落、真实诚恳的文字浮现在我们眼前,也让人活得更有生命力。

(注:图片来自网络,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