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随笔】身份证

身份证

文/同龄人

现在人们都知道,居民身份证的用途可大了。公民进行户口登记、选民登记、婚姻登记等要出示它;人们到外地出差办事、务工经商、旅游住宿等一定要带上它;人们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卫生许可和买卖房产等既要有原件、还要有复印件;人们参与司法公正、法律诉讼等必须持有它;人们到银行存取款,去邮局邮寄或提取款物,购买各种基金、股票、保险等少不了它;农民领取种粮直补,购农机补贴,买家电优惠和享受社保、低保、新农合医疗等都离不开它;早先是买飞机票实名制,后来是买火车票实名制,现在买长途汽车票也要实名制……居民身份证的用途谁也说不完,谁也说不全。居民身份证就像挂在贾宝玉项上的宝玉,须臾不能离开它。但是,又有谁能知道颁发第一代居民身份证时开展工作的难度呢?事情要从三十年前说起。

      1988年9月中、下旬,县里召开颁发居民身份证工作会议。通知各区(镇)分管政法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武装部长、派出所指导员以及所辖各乡(镇)分管政法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参加会议,会期10天,在凤山饭店报到。我当时在一个乡任党委副书记,级别不高管事不少,分管组宣监、文教卫、计划生育和政法,参加了县颁证工作会议。会议以会代训。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1985年9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议通过)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实施细则》(1986年11月28日,公安部制发);培训颁证工作操作规程,并且分赴灵城镇各村(居)实习,力求参会人员应知应会。当时正处秋收秋种,“一头沉”的干部还想着回家干农活,区委刘书记就安排人员轮流回家,我们区来九个人开会,能保持六、七个人参加学习。刘书记特别嘱咐我说:“香俊,你家在城里,又是大学生,你好生地学,回去后我们再培训。”培训的内容都是新的,务必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和消化掌握。就拿填写《常住人口登记表》来说吧,有些项目的用词与我们以前的说法不一样。“住址”一栏不要填写单位名称,要填写单位座落所在的行政村或居委会。并且统一规定安徽省简称:晥,宿县地区不要填写,县及其以下要填写全称。比如县委大院座落在太平居委会,住址为:晥灵璧县灵城镇太平居委会;“婚姻状况”一栏要填写“有配偶”、“无配偶”,而不能填写“已婚”“未婚”;“兵役状况”一栏不能填写“复员军人”、“转业军人”、“退伍军人”而统一填写为“退出现役”;“政治面貌”一栏不能简单的填写为“党员”、“团员”、“群众”,而要填写“中共党员”、“共青团员”,不需要填写“群众”。特别强调,哪一项没有就留空白,既不要填写也不要乱划杠。我琢磨着把填表要求总结为四句话:汉字书写标准化(以《新华字典》为标准),项目用词规范化,数字全用阿拉伯,缺项空格莫乱划。县里培训之后,区里培训到乡、村两级,乡里再培训到村及村民小组。这样县、区、乡三级层层交叉培训的好处是,能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在学习培训之后,进入填写《常住人口登记表》阶段。这是做好颁证工作的基础。常住人口以户籍所在地为准,全部填表登记上来。然后分为三类:一是截止1989年12月31日前,年满十六周岁的为需要颁证人口,二是十六周岁以下的为延缓颁证人口,三是劳改、劳教和正在受羁押等人员为暂不颁证人口。我们乡七个行政村,10000多人,有7000多人需要颁发居民身份证。颁证工作最关键的一项是组织群众照相。身份证照片有具体的技术要求,照相人员要先培训、后上岗。我们乡的小集上只有一个照相的,十天逢四个集,他要开门营业不能下村庄照相,有时阴天下雨也不能下村庄照相,下村的时间连一半也没有。我带着乡治安员和照相的下村,村、组干部密切配合,组织群众照相。全乡20多个自然庄要挨着进行。时间上要抓住早晨和中午,好召集人。万事开头难,人们对颁发居民身份证工作认识不足,有许多人认为没有什么用,有少数人东躲西藏不愿意照相,还有个别人逆反心理作祟而散布流言蜚语。所以,组织群众照相工作,从春到夏,又从夏到秋,反反复复多少遍才把相片照齐。

       最后是编号码、填底卡阶段。居民身份证底卡是一张硬纸片,其厚度与一元硬币差不多,规格和正式身份证相同,并且标明需要填写的项目和贴照片处。一代身份证号码是15位数字:1——6位数字是地址码,7——12位数字为出生日期码,13——15位数字为顺序码。例如,一个人的出生日期是1949年10月1日,为他编的身份证号码是:342224491001181,其中34是安徽省,22是宿县地区,24是灵璧县;49是年,10是月,01是日;181是县里分配给这个乡的顺序码,男性为奇数181,女性为偶数182;如果有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口尾号顺延,男性依次是183、185、187、189;女性依次是184、186、188;实际上出现的概率很小。要在每一个需要颁证人口的《常住人口登记表》上,编好身份证号码;然后用碳素墨水钢笔手工填写《居民身份证》底卡;登记表和底卡上都贴上本人照片。一代身份证的有效期分为三种:16——25周岁人口的身份证有效期是10年;26——45周岁人口的身份证有效期是20年;46周岁以上人口的身份证有效期是长期。为了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从七个村和乡直机关挑选十位钢笔字体比较好的同志,在乡政府二楼集中办公,中午吃工作餐。我和他们一起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连续干了十几天,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手工填写的《居民身份证》底卡,由区和县汇总送到蚌埠去,制作正式的《居民身份证》。至此,颁发居民身份证工作,基层需要做的工作告一段落,只剩下发证一项了。

        第一代居民身份证的颁发,标志着长达40年的介绍信时代就此结束。在此之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出差办事要从工作单位写介绍信;农民和城镇居民外出需要住旅社,必须持有所在大队或居委会的介绍信;连公民登记结婚、离婚也要有介绍信。一个单位(包括大队、居委会,下同)只有一人(会计、文书)管公章,谁要写介绍信得去找他、求他,必须说明事由,他还要考虑能不能给你开介绍信?他可能是怕担责任也可能是故意刁难,让你去找单位主要负责人表态。如果需要到县外、省外去,还要持有区(公社、乡镇)、县的介绍信。写介绍信一方面要求人情、费时间甚至耽误事情,另一方面你的一举一动在别人的掌控之中,毫无隐私而言,总是觉得心里不舒服。自从有了居民身份证,人们再也不用低三下四的去求人写介绍信了。而今是一证在手,说走就走,乘车登机,畅游九州! 

作者:  马香俊;灵璧县科学技术协会退休干部;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红杏诗书画院会员,灵璧家园网资深作家。

(0)

相关推荐

  • 居民身份证制度缘起何时?从我国制发首张身份证说起

    从我国制发第一张身份证说起 居民身份证:方寸之间尽显为民情怀 长85.6mm,宽54mm,厚0.9mm. 一张小小的居民身份证,于方寸之间承载着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的重要使命,早已融进了人们生产 ...

  • 【青岛记忆】珍贵藏品,见证青岛身份证明的历史变迁

    说起身份证,作为每个青岛人不可或缺的重要身份证明,大家一定十分熟悉.在古代,身份证明只是对有身份者有地位者而言,普通老百姓是不会有的. 编辑整理相关藏品资料及论坛藏友提供的实物资料,青岛真正具有一定意 ...

  • 灵璧随笔:寻找…

    寻  找 文/尚旭霞 和父亲失散快六年了,一直想在哪里能找到父亲,就怕是见一眼也行. 前几天,姐姐去几千里之外的西宁,看望我们的伯父,父亲的胞兄,她拍来视频,第一眼的感觉就能看到父亲的影子,泪珠子立刻 ...

  • 灵璧随笔:那缕药香

    那缕药香   文/甘小冬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小时候,每逢春夏.夏秋交替的时节,我家所在的药材公司大院里总是熙熙攘攘挤满了进城卖药材的乡民.有的套着马车.赶着驴车,载着满满一车的板蓝根.益母草或者 ...

  • 灵璧随笔:中年的男人

      小编今日推荐  中年的男人 文/谢亮皆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民国才女张爱玲在<半生缘>里说:人到中年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周围都是要依靠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

  • 灵璧随笔:慢慢爱过再凋谢

     慢慢爱过再凋谢 文  / 金陵 我站在那里,没有任何预兆,一道闪电从大脑深处劈过,四周轰然陷落,时间,环境,自我,尽皆丧失,白茫茫的空洞,人似乎在飞离,又似乎急剧坠落,在身体和思维完全断裂之前,我抓 ...

  • 灵璧随笔:上 山

    乡   情 文/菩提婆娑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陪爸妈去山上祭奠爷爷奶奶. 已是夏末,崎岖的山路上毫无章法的生长着一些杂草,其间有零星的格桑花五颜六色的盛开着,倒也相映成趣. 上山的路上,老爸牵着老 ...

  • 【灵璧随笔】期 待

    期         待 shengming,najiushiyimoyanhong 文/梦回前世 自以为不是个有耐心的人,冲动和焦虑是性格中显著的特点.随着岁月的流逝,也没能有所改变.只好安慰自己也许 ...

  • 【灵璧随笔】母亲的布鞋

    母亲的布鞋  muqin de buxie 文/刘辉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我母亲已辞世三年了,可她老人家做的千层底布鞋,我总是在想起.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母亲白天忙于田间劳作,夜晚在微弱的油灯下一针 ...

  • 灵璧随笔:嗨,宝贝儿,我想说抱歉

    嗨,宝贝儿,我想说抱歉 文 / 欣 雅 婚姻,曾经对我来说是件糟糕的事情,它的破裂,也使我变的面目全非,如今就算走过了那么多个年头,我还是一样抵触它.对异性缺乏信任感,极度没有安全感,这是一个临近中年 ...

  • 【灵璧随笔】烟 火

    烟   火 文/菩提婆娑 想起你的拥抱,这感觉短暂纪念,在你我之间,有时说变就变就像烟火,下一秒消失不见 --光良<烟火> 拉开窗帘,正午的阳光直射到她的脸上,有些灼烫,可是她却感觉不到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