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男生弑母,12岁男生跳楼,请家长和老师警钟长鸣
胡子宏生命日记(862)
12岁男生弑母,12岁男生跳楼,请家长和老师警钟长鸣
(一)
连续两次触目惊心的惨案,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12月3日,在湖南沅江市,12岁的六年级男生,竟然亲手杀死了自己的母亲。他挥刀砍了母亲20多刀,还以母亲的口气向班主任老师请假。
12岁的孩子,表现出罕见的从容和淡定。乳臭未干的他,怎么就表现出如此的暴戾,心态发生如此剧烈的扭曲呢?
在弑母案的前几天,在河北南宫某中学,一个12岁的七年级学生从宿舍五层跳下殒命。
悲伤的父母堵住了学校门口,设置灵堂,拉起横幅,试图讨个说法。学校的教学秩序也受到了影响。
我家小儿子也是12岁,读初一。南宫跳楼的男生,跟我家小儿子同年同月生。周末,小儿子从衡水中学实验学校回到家里,我还觉得小子稚气未消呢。
两个男生,都用极端行为,让自己的人生走上了绝路。跳楼的孩子,让父母亲人悲伤欲绝。弑母的孩子,漫漫人生中,会背上沉重的心理枷锁。
跳楼的12岁男生,显然遇到了难捱的压力,于是一时激愤,就跳楼殒命。真相大白之前,任何人都不能臆断,但毋庸置疑,孩子的心态和承受力,肯定出现了偏差。
上述两个惨剧,无论是弑母,还是跳楼,我们很难说学校教育出现了什么问题。弑母案件,血淋淋地发生在家里,总不能说学校的管理让孩子心理变态。
跳楼案件,发生在学校,但学生进入初中,也仅仅3个月左右,学校的管理也许比较严格,甚至出现偏差,但怎么可以在几十天里,就让孩子的情绪如此难以自控呢?
在我看来,极端事件的发生,无论是校内校外,对少年儿童而言,问题的根源,基本出现在家庭教育中。只不过,如果惨剧发生在学校,学校也难辞其咎,承担相应责任。不过,有时也会无奈地背上黑锅。
(二)
先让我们分析一下12岁男孩弑母案。见诸媒体的消息把弑母的孩子称为小康。
小康的成长和生活环境就与众不同。父母生养了2个儿子,父亲多年外出打工,由母亲独自抚养孩子。母亲担负着更多的责任,因此对孩子的管理非常严格。
惨案发生的原因是,小康妈妈偶然间发现,小康在家里正在偷偷地抽烟。瞬间,妈妈火冒三丈,对孩子进行了一番斥责。
母子俩产生了激烈的冲突,被抓现行的小康不但不道歉认错,还理直气壮地跟母亲吵架,“你凭什么管我这么多?”
小康妈妈被激怒了,拿出皮带就开始打小康。她边打边骂,质问小康有没有良心?她一个人照顾他哥俩容易吗?小康挨打时并没有反抗,直到母亲打完解了气也没有说过一句话。
等他妈妈回屋里偷偷哭时,小康走进厨房拿起了菜刀,进卧室连捅了妈妈20多刀,小康妈妈当场身亡。
再分析一下南宫市跳楼的12岁学生。因为相关案件的具体原因,还没有官方的公布,因此,本文不能自作聪明,乱加猜测。
不过,这些年,我获取的消息是,发生跳楼惨剧的该校,是本地最好的初中学校,在中考升学率上,在本地独占鳌头。
在学校不远,就是衡水市区域。这些年,南宫教育界沾染着衡水的教育风格,加强教学管理,严明学校纪律,激励学生通过刻苦学习实现社会阶层逆袭,高考成绩走在邢台市前列。
但是,衡水式的教育管理模式,有一个难以克服的弊端,那就是学生们在整个中学阶段,都要忍受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那种“自习考试化,考试高考化,高考平常化”的教学模式,对心理承受力强的孩子,是一种激励,对心理承受差的孩子,则是一种折磨。
与此同时,所有的寄宿制学校,在管理上尽量做到规范而严格,惩戒措施相对周密。有的学生欣然接受,有的学生则身心俱疲。
很多学校只是学习衡中的严格,却领悟不到衡中老师对学生情绪抚慰方面付出的满腔心血。
在竞争压力和教学管理的双重负担下,当现实与理想产生似乎难以逾越的距离时,学生就容易发生极端行为。
来自网络的消息证实,在南宫某校,数年前就发生过两次学生跳楼身亡事件。毗邻的衡水某校,前不久也有高三复读生跳楼。这两年,衡水的个别学校,也曾发生过学生不堪重负,而发生跳楼事件。
上述图片来自网络,与本文具体事例无关
(三)
12岁,貌似还不到发生极端事件的年龄段。乳臭未干的孩子,甚至连所谓的逆反期都不到。可是,惨剧就这样活生生地产生了。
两个惨剧,给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带来了沉重的教训,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父母、为人师长者思考。
一是,家庭的原生态幸福美满,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适宜的环境。弑母者小康,父母从小分离,父亲外出打工,母亲艰辛谋生,此时,孩子在成长中,就感受不到家庭的温馨和幸福,个人性格就难免发生偏差。
只有父母给孩子营造温暖幸福的成长环境,孩子才会感到父爱母爱是成长的营养,对父母产生足够的依赖。这种依赖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二是,严格管教孩子不是错,狼爸虎妈未尝不可,但是,棍棒之外,必须是温情的陪伴。我对两个儿子的管理都很严格,在一些问题上说一不二,小子的成长中没有所谓的逆反期。
但是,我始终坚持,在给孩子一份严格的同时,必须有九份的温情。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全部问题,家长要帮着他解决,这样,即便是家长对孩子的批评有偏差,也不会冲淡孩子对父母的尊重和依赖。
在两个儿子的小学阶段,只要我离家出门,我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必须给孩子带回来礼物。哪怕是罹患癌症在北京治疗,在火车站候车室里,我也给小儿子买礼物。
三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必须做表率。譬如学习态度、读书习惯、日常行为规范,包括性格因素,家长都是孩子的第一老师。
小康挥刀弑母,貌似孩子不懂事,实际上,这种性格从妈妈挥起皮带抽打儿子上,就足以说明,孩子的暴戾,师从于母亲的暴戾。
母亲没有给与孩子足够的温暖,父亲在孩子成长中没有足够的表率,只凭口头上的说教,就试图给孩子的成长指明放心,只能是一厢情愿。
四是,孩子所有的劣习,实际上都跟家庭环境、成长环境有关。在小康偷偷抽烟之前,他肯定结交了偷偷抽烟的朋友。再就是,家里有偷抽烟的环境,说不定,小康的妈妈就平素抽烟。
偷抽烟,貌似仅仅是一个毛病,实际上,小康肯定还有其他问题,只不过,妈妈忙于生计,对孩子陪伴不够,了解不够。妈妈除了性格暴戾外,对孩子的成长细节,根本没有足够的投入。
实际上,这也是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子女家庭容易出现的问题。生存是第一大计,父母忙于养家糊口,不得不放弃对孩子的陪伴。对此,只能一声叹息。社会阶层的逆袭,说起来可以头头是道,现实中,难如登天。
(四)
不管怎么样说,现实中孩子弑母、跳楼身亡的案件,毕竟是极端少数。可是,再微弱的少数,发生在自己家里,就是百分之百。
因此,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在与孩子、与学生的陪伴中,必须为孩子灌输正确的成长观、生命观。凡是动辄把“别人的孩子”视为榜样的老师和家长,都在有意无意地走极端。
我们一方面激励孩子刻苦学习,考取名牌大学,实现社会阶层逆袭,另一方面,更要教育孩子面对现实,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视死如归,不是不成功则成仁,不是必须考取名校,不是必须出人头地。
学习需要刻苦的态度,也需要健康的体质和正确的方法。在努力之后,就要随遇而安。我们在严格要求孩子的同时,不妨自嘲一下,身为父母,混了四五十岁,怎么就没当上局长、市长、省长呢?
你身为老师,怎么混了半辈子,也没混上名师、主任、校长呢?你的学生都考上清华北大,怎么你这么懂得努力的家长,怎么就没有考到高校,混个教授当当呢?
我们家长和老师,必须告诉孩子,我们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不是考取名校的,你只需既刻苦又专注,把那些平时只会抱怨、不够刻苦的孩子甩到后头就行了。
在学霸云集的衡实,我家小儿子的成绩很一般,这时,我告诉他两句话,第一句话是,刻苦到偏执,勤奋到忘我,专注到无与伦比。
你看,爸爸混了30年,还是个科员,在大学同学里是最差的,可是,爸爸努力做到了最好的自己,买了房子,支撑家庭,眼下给孩子挣出国留学的钱,爸爸也很满意啊。
我告诉孩子的第二句话是,只要不是生死问题,任何困难都不是问题。我们明知道美好的理想那么诱人,但是,我们竭尽全力了,还无法达到,那么,我们退而求其次,问心无愧,我们尽了这份心,也就足够了。
咸鱼还有翻身的机会呢。只有努力就会有回报。你不知道,那份收获的喜悦,会在前方多远处等你,但你要做的只有努力,只有坚持。
尤其是,当你觉得这个世界都在歧视你的时候,实际上它并没有把你放在眼里。如果你去跳楼,去自杀,最大的损失是你自己。伤害最大的是亲人。
我对儿子说,即便是遇到了生死问题,又怎么样呢?你看爸爸罹患癌症,竟然是TMD的晚期。可是,爸爸逃不掉,躲不开,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也得去直面这个问题啊。即便是遇到了生死问题,熬下去,大问题可能会成为小问题,小问题说不定就转为没问题。
不论是教孩子学习还是做人,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让我们身为父母或师长,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用实际行动,给孩子树立起值得参照的榜样,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孩子在成长中出现极端事件,才能为孩子描绘出美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