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习伤寒论的方法
因为我总结了三个病位的证以后,现在又讲一遍,这些是我整理的,所以理解会加深。如果你只是听一遍,不会有很深的印象。所有的东西都必须自己亲自做过以后,才能掌握得好。就像开车一样,教练给你讲了,松离合踩油门,然后怎样来挂挡。讲了一整天,记得非常熟练了,说起来倒背如流。但是到你开车的时候,必须自己要练习,慢慢才能熟练掌握。
我之前把伤寒论里面所有的方剂,都做了整理。所有的方剂,它的每个条件,桂枝汤、小柴胡汤,大承气汤等,能量是阴是阳,病位是在哪个位置,有没有淤堵,然后寒热是怎样的,我都整个的梳理了一遍。可能有的地方写的不对,不一定都准确,但是我归纳了。我还把《大医至简》里面的这个要点进行了整理,整理出了292个点。
我现在正注解条文,一条一条的做注解。一共398个条文,现在做了220个条文的,刚做到一半多(现在《伤寒论》条文注释已经完成了,开始了《金匮要略》条文的注释)。在注释条文的过程中,有时困难很大,四五个条文,要思考,查阅参考书,用三四个小时才能完成。但是经过这个过程后,心里存在的问题慢慢解决了,讲起条文来能够说得通畅了。注释条文时参考了刘老师讲的《大医至简》,还有胡希恕讲解的《伤寒论》,还有曹颖甫和刘渡舟的讲解。
但是别人讲解的东西是别人的,必须抛开这些。看完这些讲解后,把书放下,拿过这个伤寒论条文来。这个条文能不能在心里面圆满的给解释出来,在心里面有没有阻碍滞涩。如果你能够一看这条文,就把人体的运行想的非常清晰。然后这个证浅一点的程度是怎样的,再严重一些是怎样的。然后这个病证两个合起来是怎样的状态,各种变化的情况你都能够考虑到,然后才能够把这个条文中对人体运行的描述,理解的比较清晰和透彻,还需要自己慢慢努力。
伤寒论的条文很简单,有时说了两个证,就开了个方子。但是真正临证的时候,就这两个证是不敢开这个方子的。这个方子必须有好几个条件,比如有五个六个条件具备了才能够开这个方子。那就要把这个五六个的条件,把这个条文里面没有具备的这些东西给补齐。(今天还和一位朋友讨论,我说条文不完整,需要补充证。他不敢相信,说我连伤寒论都不信任了。我回复,“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书是指向月亮的手指,应该顺着手指看到月亮,而不是把手指当作月亮,更不能迷信书本。)
这些理论清楚了以后,在临证的过程中,在看病的过程中,在实践中验证自己所学的理论是否正确。来了一个病人,经过望闻问切以后,知道这个病人是怎样的状况,分析他的身体是怎样的一种运行状态。开出方子吃了以后,如果十个病人有八个九个都好了,说明对中医的理解是正确的。
如果只有两三个病人好了,就说明还是不足。很多的情况下,就是非常有名的医生,有效治愈率如果能达到30%到40%,这个医生都已经很厉害了,病人就会非常多。所以学了古中医的理法,要把它消化吸收,融汇于心。
然后在临证的时候能够自在的运用,疗效和治愈率会非常高的。现在讲了病位,表、里、半表半里,阴阳也讲了。阳脉的只是三个,阳脉病位在表称为表阳证,书上是叫太阳病,病位在里阳脉称为里阳证,书上是阳明病,半表半里的阳证称为少阳病。
我们接着一个一个的来讲。太阳病就是病位在表,能量为阳,就是身体的病发生在体表。平常的感冒一般都是在体表的,流鼻涕、打喷嚏,发烧,咳嗽,身体酸痛,身体的出汗。
一般在夏天,身体一直在出汗的时候,被风吹到了。感冒了以后,因为身体在出汗,津液已经损失了一部分,病邪进来了,这称为太阳中风。如果冬天着凉了,或者夏天在空调屋子里面没有汗,但是这个身体弱,空调温度开的很低,风一直吹着我,我冻着了,身体的津液没有损失,是伤寒。
津液没有损失的,称为太阳伤寒;身体津液已经损失一部分的,称为太阳中风。太阳中风,病人一直在出汗,怕风,身体的津液是不足的。太阳伤寒相当于冬天的感冒,或者在空调房里面被冻着了。这种感冒,身体是没有出汗的,发烧,有的还喘。但是我很少看见感冒了气喘的,可能哮喘病人着凉容易喘。